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亚平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医用组织库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裂解液
  • 2篇乙醇
  • 2篇细胞
  • 2篇裂解
  • 2篇抗张强度
  • 2篇过氧乙酸
  • 2篇辐照
  • 2篇辐照灭菌
  • 2篇病毒灭活
  • 1篇增殖
  • 1篇细胞分化
  • 1篇细胞增殖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间充质
  • 1篇骨髓间充质干...
  • 1篇分化
  • 1篇干细胞
  • 1篇干预效应
  • 1篇成骨

机构

  • 4篇山西省医用组...
  • 2篇唐山市第二医...

作者

  • 4篇陈学英
  • 4篇李宝兴
  • 4篇赵亚平
  • 2篇张乃丽
  • 2篇李幼忱
  • 2篇张育敏
  • 2篇宋会平
  • 2篇王志强
  • 2篇周沫
  • 2篇李宝明
  • 1篇张康蓉
  • 1篇康悦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力学强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力学拉伸实验探讨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手指屈肌腱80根,实验组分别行过氧乙酸—乙醇处理、15 kGyγ射线辐照、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以新鲜深冻肌腱为对照...
周沫李幼忱张乃丽陈学英李宝明赵亚平李宝兴
关键词:过氧乙酸辐照抗张强度病毒灭活
文献传递
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①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70±20)ng/L。②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③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
宋会平王志强赵亚平陈学英张育敏康悦张康蓉李宝兴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裂解液细胞增殖
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力学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力学拉伸实验探讨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男性手指屈肌腱80根,实验组分别行过氧乙酸-乙醇处理、15 kGyγ射线辐照、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以新鲜深冻肌腱为对照进行力学破坏拉伸实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肌腱抗张强度差别。[结果]过氧乙酸-乙醇法、15 kGy辐照、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实验组和对照组抗张强度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氧乙酸-乙醇联合辐照灭菌对同种肌腱抗张强度没有影响。
周沫李幼忱张乃丽陈学英李宝明赵亚平李宝兴
关键词:过氧乙酸辐照抗张强度病毒灭活
BMSCs成骨分化的干预效应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对大鼠BMSCs成骨诱导分化的干预效应。方法成年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雌雄不限。取1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PL,ELISA法测定PL中PDGF、TGF-β1、IGF-1和VEGF含量。另取8只大鼠,采用全骨髓分离培养法扩增传代BM SCs,取第4代细胞按1×104/cm2接种行成骨诱导培养。按诱导培养液的不同,实验分为3组,A、B组基础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含终浓度为5%和1%的PL,C组仅含基础诱导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状况;诱导培养7 d,各组行ALP染色;诱导培养2、8、10 d,ALP/总蛋白含量确定ALP活性;诱导培养20 d,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并定量分析。结果PL中PDGF、TGF-β1、IGF-1和VEGF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和(70±20)pg/m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形态逐渐发生改变,出现类成骨细胞样形态特征;A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及B、C组明显,但细胞增殖较快;20 d A组细胞仍密集生长,ECM中形成的矿物沉积显著少于B、C组。诱导培养7 d,A组细胞胞浆中有少量颗粒,ALP染色呈弱阳性;B、C组细胞胞浆中有大量棕褐色颗粒,ALP染色呈强阳性。诱导培养2、8、10 d,ALP活性定量分析示A组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诱导培养20 d,茜素红染色显示A、B、C组钙结节数量分别为(7.67±1.10)、(12.87±0.81)和(15.59±1.25)个;矿化结节面积分别为(161 778.70±44 550.80)、(337 349.70±56 083.24)和(415 921.70±71 725.39)像素;A组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BMSCs成骨诱导中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
宋会平王志强赵亚平陈学英张育敏李宝兴
关键词:血小板裂解液BMSCS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