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建筑
  • 2篇教学
  • 1篇虚拟仿真技术
  • 1篇上线
  • 1篇设计类课程
  • 1篇设计实验教学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市长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重复利用
  • 1篇文脉
  • 1篇污染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绿墙
  • 1篇绿色建筑
  • 1篇绿色建筑设计

机构

  • 8篇安徽建筑大学
  • 1篇中机第一设计...

作者

  • 8篇胡春
  • 7篇王薇

传媒

  • 2篇创新与创业教...
  • 1篇工业建筑
  • 1篇住宅科技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合肥高密度住区建筑布局对通风效能的影响研究
2022年
通过对合肥市中心区住区布局模式的归纳总结,提炼出8种典型模块,运用CFD软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各模块夏、冬两季的风环境特征,探讨各模块风环境参数与布局形态因素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合肥地区相同气象条件下,8个模块的风环境状况有明显差异;开阔的进风口和导风空地是影响夏季通风的主要因素,迎风界面的连续性是影响冬季防风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季节中,天空开阔度是影响住区风环境的主要空间形态指标,提出可以利用天空开阔度作为住区规划中风环境控制的引导性指标。
胡春胡春夏斯涵
关键词:数值模拟
“互联网+”背景下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创新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互联网+”时代促使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筑设计类课程是一门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对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线上实施慕课、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平台联合教学;线下采取讲授、研讨、互动、交流等教学形式,结合展览、竞赛、讲座、工作坊、实体搭建等形式进行拓展。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拉近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距离,以切实实现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王薇王薇戴慧
关键词:设计类课程教学创新
黄山市传统民居评价框架的研究
2022年
从传统民居评价的不同维度出发,提出四种评价理念,以此为依据进行调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转化评价指标,再结合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从居住质量、场地环境、功能特性、资源利用、保护传承五个层级构建适用于黄山市传统民居的评价框架。通过层级分析法与专家问卷的方式对框架的权重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框架得分进行评级,以用于评估黄山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价值,对黄山市新建民居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王薇王薇胡春
关键词:传统民居层次分析法
合肥城市混合住区风环境的模拟比较与评价被引量:8
2018年
住区风环境直接影响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以及人的健康和舒适程度。通过调查分析合肥市混合住区现状,从不同规划布局、不同建筑高度、不同建筑朝向三个方面得出合肥市混合住区的典型布局形式。同时运用软件Phoenics分别模拟了在夏季主导风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影响下的三方面住区空间布局室外风环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南部开敞,北部紧凑式的布局、偏向与东西向的夹角控制在15°左右的住宅;西面开敞式空间布局的住区在合肥地区混合住区群体空间处理中优势明显。
王薇王薇胡春
关键词:规划布局建筑高度建筑朝向风环境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实验教学平台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地域文化的传承,将建筑设计课程中设计方向分为“传承文脉的聚落保护与更新”“传承文脉的历史街区重塑与提升”及“传承文脉的既有建筑性能分析与计算”三个方向,把科学的、定量化的设计方法引入建筑设计,通过仿真模拟、VR体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习建筑设计,包括场景漫游、模型处理、参数设置、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建筑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融合了感性与理性的创作方法,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各种实验过程,最终建立融合建筑文化、地域特色、气候特征、绿色技术等综合要素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为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我国绿色建筑的内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供了真正开放性、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同时面向其他高校和社会开放共享,未来将不断探索可持续化的资源共享形式,提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社会影响和推广示范作用。
王薇王薇胡春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实验教学传承文脉绿色建筑设计
合肥淮河路商业步行街空间环境现状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淮河路步行街是合肥市商业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存在的影响其品质提升的若干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空间序列、尺度、历史古迹、节点与交通五个方面的分析研究,对淮河路步行街空间环境建设提出优化策略。
胡春
一种绿墙围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墙围挡,包括多组支撑架、绿植槽和灌溉系统,多组支撑架并排组合形成围挡结构,每组支撑架的支撑面上可拆卸式的固定有多层绿植槽,每组支撑架上还设置有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设置有与绿植槽数量对应的输出端,所...
王薇潘辉胡春
文献传递
城市街道峡谷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空气质量评价——以合肥市长淮街道为例被引量:11
2021年
以PM_(2.5)为代表的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街道峡谷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以PM_(2.5)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1月22—24日在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的街道峡谷设立7个固定式监测点,并以附近的三里街国控点为参照,分析冬季合肥市街道峡谷的PM_(2.5)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街道峡谷内PM_(2.5)日均质量浓度呈现"W"型变化特征。在街道峡谷非必要通勤市民,应避免在工作日午高峰出行,可以选择在15:00—16:00出行。(2)不同街道峡谷内PM_(2.5)质量浓度大小趋势为:道路交叉口>道路旁>小区公园绿地>一般街道峡谷。风速越大,距离排放污染源越远,距离绿化植物越近,PM_(2.5)质量浓度越低。公园绿地、宽阔型街道峡谷、降低迎风面建筑高度和增加街道宽度都能降低街道峡谷内部的PM_(2.5)质量浓度。上升型街道峡谷的背风侧易造成高质量浓度PM_(2.5)累积。(3)对合肥市长淮街道冬季而言,PM_(2.5)的空气质量水平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湿度对街道峡谷的PM_(2.5)质量浓度贡献度比温度更大,湿度和温度对街道峡谷的PM_(2.5)质量浓度贡献度分别为80.5%和54.7%。
王薇王薇胡春夏斯涵胡春
关键词:街道峡谷车流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