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冰冰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职业教育
  • 2篇教育选择
  • 1篇代际传承
  • 1篇学术
  • 1篇学徒
  • 1篇疫情
  • 1篇职业教育制度
  • 1篇中等师范
  • 1篇中等师范教育
  • 1篇中国职业教育
  • 1篇少年
  • 1篇社会
  • 1篇社会流动
  • 1篇师范
  • 1篇师范教育
  • 1篇世家
  • 1篇农村
  • 1篇农村青少年
  • 1篇青少年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汪冰冰
  • 2篇周慧梅
  • 1篇张颀

传媒

  • 2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基础教育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限的选择空间与想象的未来——对农村青少年做学徒的话语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省份7位农村青少年成为学徒的历程和动因进行考察,分析"做学徒"这一观念是如何通过主流话语和个体话语被接受的。研究发现重要他人与"人家"的话语共同为这些青少年构建了一个有限的选择空间。在主流话语的底色下,这些青少年在职业探索中塑造着自己的选择话语,打工在他们的话语建构总是"没有自由和未来的",而对做学徒和中职学校两种技能习得方式的不同话语建构是他们选择学徒的重要原因:与职业学校被他们建构为脱离实践、管理松散的形象不同,做学徒被塑造为实践导向、磨炼意志、学得本事进而实现未来独立开店的途径。
汪冰冰
关键词:学徒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困境分析——以民众职业教育选择为中心被引量:1
2016年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源于清末的实业教育,为解决民众生计,提升整个国家的实力,无论在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所颁布的教育制度中,还是在社会有识之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职业教育均受到相当的关注,但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如民众对职业教育认同较低,主动选择职业教育的甚少。从社会流动这一微观视角探析民国时期影响普通民众职业教育选择的深层次机制,民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和他们对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解读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否能实现个体社会流动是其选择背后的关键。
周慧梅汪冰冰
关键词: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选择社会流动
后疫情时期职业教育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线学术会议综述被引量:6
2020年
2020年6月12日由同济大学主办的"后疫情时期职业教育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线学术会议召开,与会各方代表围绕着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此次学术会议既涵盖了教育部有关部门领导关于后疫情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规划、专家学者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关键问题的分析,也有来自职业院校领导及企业高管对后疫情时期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思考,此外长期关注职业教育的学术期刊及媒体从业者也探讨了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各方代表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职业教育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现实与对策,整个会议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跨界、多元、融合的特征。
汪冰冰刘晶晶
关键词: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
双重困境与脆弱的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个案研究
2021年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是补齐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短板的关键问题。研究以豫东平原杨村小学从衰败到初步振兴的发展历程为案例,探讨农村小学振兴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处于教育体系和乡村社会的双重网络之中,濒临倒闭的杨村小学面临着在两个系统中都不被认可的困境。杨村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为争取承认而奋斗,他们在洞悉两个系统的偏好逻辑的基础上,预言自己的良好发展,来赢得乡村社会的生源,获得教育体系的资源,最终突破双重困境,实现振兴。在这一过程中杨村小学形成了展示性的城镇化办学取向,这也是其摆脱生存危机的最优路径。但杨村小学目前的振兴是脆弱的,依然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张颀汪冰冰
关键词:教育体系乡村社会城镇化
家庭资本、代际传承与教育选择——以一个乡村教师世家“考中师”为考察中心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以H省一个乡村教师世家为考察中心,以1962-1997年为时限,考察家庭资本、代际传承对其子弟"考中师"教育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职业身份得到制度保障背景下,乡村教师家庭对子代教育选择有明显偏好;父辈或家庭决策者对学子教育选择的职业后果是清晰、理性的;学子大多清楚教育选择后果,往往通过所处社会场域确定自身位置;乡村教师家庭资本很大程度上会转换为下一代的教育机会,代际传承较为明显。本研究的个案表明,个体的理想、自我实现与其原生态家庭资本所提供的选择空间、社会位置显著相关,不仅受到国家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受到家族文化、习俗的指引,代际流动表现出更强的传承性。
周慧梅汪冰冰
关键词:中等师范教育家庭资本教育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