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风均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动物工程技术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四川地区猕猴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被引量:7
- 2010年
- 猕猴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灵长类动物,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川地区的猕猴数量多、分布广,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对于该地区猕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四川8个地理种群的231个不同猕猴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发现了110个变异位点(22.49%),定义了56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686、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0.01483,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8个地理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Fst=0.70412,P<0.05),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低(Nm<1);系统发育树显示,四川猕猴8个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基本上成簇分布在系统树上,与地理位置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四川猕猴具有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地理隔离和人类活动可能是促使四川猕猴种群分化的主要因素。
- 徐怀亮李地艳程安春姚永芳倪庆永曾文毕风均杨泽霞陈孝跃
- 关键词:猕猴地理种群MTDNA控制区遗传分化
- 猕猴MHC-DP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猕猴(Macaca mulatta)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灵长类动物,且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解中国猕猴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背景,为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文章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106个四川野生猕猴MHC-DPB1基因的exon2,共检测到21个Mamu-DPB1等位基因,其中有15个为本研究中首次发现的新等位基因;从整个大的猕猴群体(106个个体)来看,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Mamu-DPB1*30(0.1120);单独从不同地理群体来看,最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小金-DPB1*30(0.1120),黑水-DPB1*04(0.1702),巴中-DPB1*32(0.1613),汉源-DPB1*30(0.1120),九龙-DPB1*04(0.1139);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猕猴Mamu-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12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其中有9个位于新发现的15个Mamu-DPB1等位基因氨基酸序列中;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猕猴与其近缘物种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间存在着跨种多态(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现象。研究还表明,MHC-DPB1等位基因在中国猕猴群体和先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印度猕猴群体间具有较大的差异。
- 徐怀亮汪宴廷程安春姚永芳倪庆永曾文毕风均杨泽霞陈孝跃
- 关键词:猕猴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