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阳阳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高寒湿地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汽
  • 2篇水汽通量
  • 2篇通量
  • 2篇涡度
  • 2篇涡度相关
  • 1篇蒸散
  • 1篇生长季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热通量
  • 1篇通用土壤流失...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流失
  • 1篇土壤流失方程
  • 1篇能量平衡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通量

机构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曹生奎
  • 5篇曹广超
  • 5篇林阳阳
  • 2篇张静
  • 2篇陈克龙
  • 1篇张涛
  • 1篇蒋刚
  • 1篇冯起
  • 1篇李忠勤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感热和潜热月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净辐射。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79.06W/m^2,最小为46.02W/m^2;潜热最大为312.55W/m^2,最小为30.58 W/m^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61.86 W/m^2,最小为31.60 W/m^2;潜热最大为215.44 W/m^2;最小为14.08 W/m^2。(3)通过波文比分析发现,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非生长季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能量平衡率为0.8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0.89,增加土壤热通量项能改善能量平衡状况。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水汽通量能量平衡
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量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对青海湖流域近24a的土壤保持量进行评估,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定量评估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和区域土壤保持的重要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GIS技术,评估和揭示1987—2010年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近24a来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量平均为4.68×108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高值区分布在青海湖流域主要河流的河源区及中部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湖周围、河谷以及青海湖流域西北部地区。在各生态系统中,高寒草甸的土壤保持量最大,平均为2.68×108 t/a。近24a来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2005年达到最大,相比于1987年,2010年其土壤保持总量共计增加了2.17×108 t,其中,高寒草甸的土壤保持量增加最多,增加了1.20×108 t。[结论]近24a来,青海湖流域土壤保持功能在不断增强,土壤侵蚀程度不断减弱,表明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
张静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蒋刚张涛汉光昭林阳阳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明晰高寒地区碳水耦合程度和优化水资源管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研究分析了2015年和2016年生长季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和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各月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生长季中期大于前期和后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季节变化呈生长季中期高,初期和后期低。2015年和2016年总体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42 g·kg-1和4.65 g·kg-1。与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温度、叶面积指数、月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显著,而与光合有效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性较差。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高寒湿地水分利用效率蒸散涡度相关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和水汽通量间的耦合关系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CO2通量和水汽通量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天气条件下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30min净CO2交换量(NEE)与水汽通量间均显示了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30 min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01);阴天水汽通量参与生态系统净CO2交换和生态系统总碳吸收的比例最高。月均30min NEE与水汽通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71,P<0.0001)。从植物返青期、生长期至枯草期,月均30min的GEP与水汽通量不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01),且在生长期和枯黄期阶段表现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关系(P<0.0001)。在日尺度上,NEE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58,P<0.0001);GEP日总量与日蒸散量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R2=0.42,P<0.0001)。在月尺度上,NEE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R2=0.60,P<0.0001),两者还表现为极显著一元二次多项式负相关关系(R2=0.63,P<0.0001)。GEP月总量与月蒸散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2=0.51,P<0.0001),且表现出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R2=0.64,P<0.0001)。
曹生奎曹广超陈克龙冯起李忠勤张静汉光昭林阳阳
关键词:水汽通量高寒湿地
全文增补中
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CH_4通量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研究青海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2015—2016年生长季CH_4通量。结果显示:生长季CH_4通量表现为白天排放、夜间微弱吸收或排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2015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56.67 mg·m^(-2),2016年CH_4通量日平均值为35.92 mg·m^(-2)。7月和8月排放量最大,生长季前期和后期排放较弱,2015年最大排放量出现在7月,为3.76 g·m^(-2),2016最大排放量出现在8月,为1.67 g·m^(-2)。温度、电导率、土壤体积含水量与CH_4通量显著相关,气温和CH_4通量线性正相关。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及水热通量与CH_4通量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和呼吸是影响甲烷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
吴方涛曹生奎曹广超汉光昭林阳阳成淑艳
关键词:高寒湿地甲烷通量涡度相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