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青

作品数:4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生产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型农村合作...
  • 1篇新中国
  • 1篇社会保障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所有制
  • 1篇所有制形式
  • 1篇土地产出率
  • 1篇农村合作医疗
  • 1篇农村合作医疗...
  • 1篇农村民间借贷
  • 1篇农地
  • 1篇农地制度
  • 1篇农户
  • 1篇农业生产经营

机构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杨青
  • 3篇许庆
  • 1篇刘进

传媒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新中国农地制度的一个分析框架被引量:17
2019年
一般而言,农地可分为一般农地与城郊农地,农地制度亦包含所有制形式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两个层面上的含义。本文以一般农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两个层面"分分合合"的变迁历程。研究认为,影响决策者在所有制形式上变革的因素既包括意识形态,也包括现实因素,如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城镇化有序进行、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等,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因素主要是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经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所作的权衡。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在农地所有制形式还是在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上,决策者更加注重将自身的目标与农民的诉求相结合,寻求制度变迁的均衡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推断,在当前阶段,由于农地国有或者私有与中央政府和农民的目标都不吻合,因此,农地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可能性不大,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应该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分"到"合"。
许庆杨青钱有飞
关键词:农地制度所有制形式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社会保障、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证据被引量:10
2019年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业生产中资本替代劳动力过程不断加速,但农民则面临着资本不足尤其是信贷获得困难的境遇。理论上,社会保障有利于提升农民信贷资质,增加其信贷获得,作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鲜有文献探讨社会保障对信贷获得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此,文章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为例,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这两点切入,考察了新农合如何通过信贷获得影响农业生产。结果显示:新农合显著改善了农户的信贷获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对土地产出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这表明,社会保障能够增加信贷获得进行资本替代,维持当前农业生产率不至下降甚至提升;进而,相比于粮食增产,新农合更可能有助于农民增收。文章明确了社会保障服务于信贷获得与农业生产的具体机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视角。
赵思诚杨青许庆
关键词: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
目标价格补贴改革对农户大豆生产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2023年
为继续深入推进大豆市场定价和价补分离改革,实现大豆补贴与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2017年我国取消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同时建立了大豆生产者补贴。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以及201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对大豆生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改革提高了补贴标准,进而扩大了大豆的播种面积;第二,改革也提升了大豆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和相对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第三,改革对大豆生产的促进效应在次年减弱,原因在于大豆补贴标准的提高在次年没能达到农户预期水平且补贴标准的设置未能充分考虑成本上涨因素;第四,改革效应在第三年实现回升,这得益于大豆玉米补贴机制的衔接使得政策目标更加可控。因此,需要根据生产成本和外部规则等变化适时调整补贴标准,注重引导农户预期,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控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稻谷和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的价格补贴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陆钰凤贾杰斐杨青
关键词:大豆生产
农村民间借贷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健康冲击视角的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前因病致贫已成为中国农村贫困的突出问题,如何缓解农民的因病致贫是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之一。文章利用2010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两方面讨论了健康冲击下民间借贷(特指零利息亲朋间借贷)对农民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民间借贷缓解了农民应对疾病风险的资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却会造成农民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贫困脆弱性)增加。因此,文章认为,在今后的扶贫减贫政策安排上,一是要加大健康卫生投入,改善农民的健康福利状况;二是需要引导民间借贷合法化、规范化,发挥民间借贷在精准扶贫上的重要作用;三是采取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许庆刘进杨青
关键词:民间借贷减贫贫困发生率贫困脆弱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