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翠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自然流产
  • 2篇细胞
  • 2篇流产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念珠菌
  • 1篇阴道念珠菌病
  • 1篇念珠
  • 1篇念珠菌
  • 1篇念珠菌病
  • 1篇吡咯
  • 1篇吡咯类
  • 1篇外阴
  • 1篇外阴阴道
  • 1篇外阴阴道念珠...
  • 1篇外阴阴道念珠...
  • 1篇细胞免疫
  • 1篇细胞免疫治疗
  • 1篇临床分离株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李翠
  • 2篇应春妹
  • 1篇陈艺升
  • 1篇段忠亮
  • 1篇李明清
  • 1篇吴江南
  • 1篇高晶
  • 1篇吴永琴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吡咯类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探讨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1)收集2015年1-12月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1 646株,统计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2)收集包括该院和上海市另2所妇产科专科医院微生物室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菌株30株、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13株、敏感菌株10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吡咯类耐药组、S-DD组和敏感组之间药物外排泵相关基因CDR1、CDR2、MDR1和药物靶酶基因ERG11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PCR扩增ERG11和ERG3基因并测序,分析ERG11和ERG3基因与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结果 (1)1 646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2%,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2%、2.5%和2.1%,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2)S-DD组和耐药组ERG11基因表达较敏感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外排泵基因CDR1、CDR2和MDR1表达量在敏感组、S-DD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检测到ERG11基因存在13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T123I、P98S和Y286D为新发现的3个氨基酸置换位点;且T123I和Y132H同时出现在26株耐药株中,其中16株为吡咯类药物全耐药;此外,2株吡咯类全耐药菌株中检测到ERG3基因杂合突变。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中分离的白念珠菌对吡咯类药物的耐药率比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高;ERG11基因突变及其过表达是该病白念珠菌吡咯类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之一。
李翠吴永琴陈艺升高晶应春妹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白念珠菌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其作为治疗RSA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2名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21例RSA患者抗凝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细胞表面分子Tim-3及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RS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im-3^+T细胞比例(1.01%±0.64%)和PD-1^+T细胞比例(40.76%±13.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96%、54.32%±26.65%)(P<0.01、P<0.05);RSA组T细胞中Tim-3^+PD-1^+双阳性T细胞比例(0.59%±0.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7%±0.85%,P<0.001),而Tim-3-PD-1^+T细胞比例(40.17%±13.68%)和Tim-3^+PD-1-T细胞比例(0.43%±0.41%)与对照组(52.95%±26.28%、0.48%±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3^+CD3^+T细胞、PD-1^+CD3^+T细胞及Tim-3^+PD-1^+双阳性T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RSA有关,有作为RSA治疗潜在靶点的价值。
段忠亮施幼豪李明清李翠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率的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改变,判断其作为流产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3例URSA患者治疗前、76例正常早孕者(正常早孕组)及69名正常未孕体检者(正常未孕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率,分析经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方法治疗2~3个疗程后的51例URS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URSA组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率(2.73%±0.56%)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2.93%±0.60%)和正常早孕组(4.36%±1.07%)(P<0.05)。51例URSA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百分率(3.72%±1.15%)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42例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较好,有9例失败。结论 URSA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细胞表达明显降低,其有可能作为判断URSA的指标之一。体外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与妊娠结局改善有关。
李翠施幼豪吴江南应春妹
关键词: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