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羧酸类螯合剂对于加氢催化剂活性相结构调变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综述了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相理论和螯合剂对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的调变作用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氢催化剂Co-Mo-S相模型。指出了柠檬酸、乙二醇、乙二胺四乙酸、1,2-环己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等典型羧酸类螯合剂在制备加氢催化剂过程中对于微观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 刘子嫣刘美李宁凌江华
- 关键词:螯合剂加氢催化剂
- 2-丁烯综合利用现状被引量:4
- 2014年
- 我国混合C4烯烃资源丰富,但是利用率程度不高。目前国内专门针对2-丁烯利用的研究较少,着重介绍以2-丁烯为原料生产烷基化油、丙烯、甲乙酮、高碳烯烃、2-甲基丁醇、乙酸仲丁酯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的工艺及该工艺在我国的工业化现状。
- 李铁夫杨雅钧霍军李宁宋举业刘姝邱玥
- 关键词:2-丁烯烷基化油丙烯甲乙酮高碳烯烃乙酸仲丁酯
- 我国页岩油的加工被引量:3
- 2014年
- 页岩油性质和天然石油相似,因此,天然石油加工制取轻质油品工艺,一般也适用于页岩油。但和天然石油不同的是,页岩油含氮、硫、氧等非烃化合物量高,不饱和烃多,轻馏分少,所以必须采用深度加工与精制的工艺流程,才能得到合格的轻质液体燃料。由于石油资源日趋紧张,页岩油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关注。介绍了我国对页岩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与非加氢精制研究的进展。
- 李宁刘姝李铁夫宋举业
- 关键词:页岩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
- 烷烃在ZSM-5分子筛上吸附扩散的气相色谱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色谱柱温度和不同载气流速下,C1~12烷烃在ZSM-5分子筛上的保留时间,并利用相关公式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测得了吸附热力学参数和扩散系数;考察了色谱柱温度、烷烃碳链长度和载气流速对烷烃在ZSM-5分子筛上吸附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性良好,色谱柱温度越高,孔道对吸附质的吸附能力越弱;在不同载气流速下,轴向扩散系数不同;随烷烃碳链长度的增加,吸附焓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轴向扩散系数呈线性增长;C1~12烷烃在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焓变在-1.264^-42.975 k J/mol之间;当载气流速为2.654~4.246 cm/s时,C1~4烷烃的轴向扩散系数在0.328 8~0.551 7 cm2/s之间;当载气流速为5.308~13.270 cm/s时,C1~4烷烃的轴向扩散系数在0.430 2~1.456 4 cm2/s之间。
- 宋举业霍军刘姝邱玥李铁夫李宁
- 关键词:烷烃ZSM-5分子筛气相色谱法
- 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化工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
- 2023年
- 文章针对地方化工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发现地方化工类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有工程教育资源建设不足、课程体系建设脱离实践、教师队伍欠缺工程经验和课堂协同载体缺失,认为可通过校企共建虚实融合的工程资源、将化工设计项目贯穿于化工课程的全过程、建立双导师制、构建一二三协同课堂等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 杨占旭史春薇王婵蔡天凤李宁
-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 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溶剂精制小试对比
- 2012年
- 针对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进行了糠醛溶剂的单级抽提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糠醛精制的最优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糠醛精制假三段抽提试验,确定了其适宜的操作条件,并与NMP精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糠醛单级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115℃,剂油比1.8(V/V);在该操作条件下,精制油60℃折光率为1.462 8,油收率为83%;糠醛假三段试验适宜操作条件为:上段温度115℃、中段温度100℃、下段温度85℃,剂油比1.8(V/V)。在该操作条件下,精制油60℃的折光率为1.460 9,油收率为84%;馏分油糠醛抽提与NMP抽提相比,在精制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无论单级还是假三段抽提,NMP精制的温度下降25℃,剂油比下降30%,油收率提高至少3个百分点,说明NMP作为抽提溶剂要优于糠醛。
- 李东胜李宁王南竹翟玉春
- 关键词:润滑油粘度指数糠醛馏分油
- “化工原理+”与“IDEA”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2023年
- 立足化工专业升级,依托化工原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文章凝练了“化工原理+”与“IDEA”创新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以方法为支撑、以资源为保障,贯穿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在创新教学模式下,教学团队通过增加课程难度、重构教学内容、组织创新竞赛,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提升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龙文宇白英芝李宁封瑞江王海彦
- 关键词:化工专业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