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卫平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心学
  • 2篇阳明心学
  • 2篇善恶
  • 2篇诗教
  • 2篇特质
  • 2篇王夫之
  • 2篇无中生有
  • 2篇相合
  • 2篇明心
  • 2篇好恶
  • 1篇大学校长
  • 1篇道德
  • 1篇道说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本质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原则
  • 1篇中国哲学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朱卫平
  • 1篇张学智

传媒

  • 2篇船山学刊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孔子研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德格尔的语言本质观被引量:1
2012年
传统语言观暗含了对象化的思维,这是现代技术的本质所造成的结果。海德格尔从语言观着手,对这种现代技术的本质进行了批判,提出语言是存在之家,是作为寂静之音的道说。语言自行道说,把世界敞开于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宁静之中。道说方式是诗与思,在诗与思的共同乐舞中,以求超越技术之本质无所不在的控制。这其实只是海德格尔绝望的美学寄望,马克思辩证法才是对现代技术本质的彻底批判性力量。
朱卫平
关键词:语言本质
儒家道德的内在条件和内在超越——论刘宗周的“体独”思想
2016年
刘宗周的"体独"思想为道德实践的内在可能性、内在超越的可能性奠定了坚实的内在根据。所谓"体独",是指在身体整体参与的经验下,对独体即天命之性的体察和觉悟。它是道德实践的关键环节,通过体独,天命之性得以呈露,与人的生命发生真切的关联,使人对道德实践产生不容已的诉求。体独的方法是静坐,这种静坐方式并不是强使思路断绝,而是使独体在流行不息的心念过程中一直处于醒觉、做主的状态。体独具有实践意义,体现为体独和立志之间的深层关系,即"觌体承当":学者亲面体证独体,然后对自己的本性毅然地承当,毅然地选择担当起道德实践的责任。体独也具有超越意义,通过体独,可以实现对天道的证悟和观照;人在对天道的证悟中也能实现对性命和自我规定性的自觉。
朱卫平
关键词:静坐
从王阳明“未发之中”看阳明心学特质被引量:1
2013年
阳明认为未发之中既指心体纯是天理,即"有"的一面;也指心体鉴空衡平、无滞无染,即"无"的一面。心体廓然,无所偏倚,不牵于一理,不蔽于一隅,则必然发皆中节,感而遂通,妙合当时。这就是阳明"无中生有"的学问,而谨守其心即是达到无中生有境界的学问工夫。
朱卫平
关键词:无中生有
“不作好恶”与阳明心学有无相合特质被引量:1
2013年
王阳明心学体现为有无相合的性质,包括以有合无、无中生有两方面。"不作好恶"是理解王阳明有无相合心学特质的重要观念。"不作好恶"有三层意涵,这三层意涵无不关联并指向着王阳明有无相合的哲学理想:心之本体无有作好作恶指示出"无中生有"的学问;不作好恶的工夫指示出"以有合无"的思想;情顺万物的境界也就是即有即无的圆融境界。
张学智朱卫平
关键词:无中生有
“诗亡”乃诗教亡——论王夫之对“诗亡然后《春秋》作”的阐释被引量:1
2015年
王夫之详察周代历史,并统观明代中后期的诗风及其与明代社会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对"诗亡然后《春秋》作"进行了深度的阐释。首先,他认为诗亡、《春秋》作的时间是周桓王之时,桓王时代王政败坏,教化不行,天子受诸侯所制,孔子不得已作《春秋》以正名分。其次,他认为诗亡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王朝陈诗制度不再施行,民间诗歌哀音乱节也不足以取用,因此,不再有诗收录于《诗》;其二是指诗教亡失于天下,因而由《春秋》承担起教化之责。王夫之的这种阐释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朱卫平
关键词:诗教
多元文化视野中人的维度——国际哲学学院大会(2015)暨“人的维度”国际哲学研讨会综述
2015年
2015年9月16日至19日,国际哲学学院2015年大会暨"人的维度"国际哲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23名外籍院士和40余名国内重点大学的哲学教授出席此次哲学高端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主持,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代表北京大学对国内外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朱卫平
关键词:北京大学校长多元文化视野中国哲学思想政治原则副校长
论王阳明思想中的“好恶”之情被引量:2
2014年
阳明思想中的"好恶"之情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特质。龙场悟道后,阳明以"心学"为其致学方向。心学也就是身心之学,它是以"心—身"作为整体结构共同参与的事业。在这项事业中,"好善恶恶"之情连结心、身,是促使心体的道德原则落实为身体实践的关键和机括。与此同时,阳明以"有无"论其学问宗旨,这个特性在"不作好恶"与"有无相合"的关系中也典型地体现了出来。在阳明心学里,"不作好恶"有三层意涵,每一层意涵都关联着并指向着有无相合的理想之境。
朱卫平
关键词:诚意
王夫之、朱熹《诗经》经文评论比较
2016年
王夫之与朱熹对《诗经》经文的评价常有异议,正是这些异议体现了王夫之诗教思想的主旨和独特之处。通过对二者经文评论的比较可知,王夫之诗教的主旨在挺立人道。对于《邶风·北门》和《小雅·北山》诗中的大夫,王夫之提出,大夫应该恪尽臣子之职,勤于国事;哀贫怨劳、并缘饰为文章的行为将导致人道之亡。对于《邶风·谷风》、《卫风·硕人》和《卫风·氓》诗中的妇人,王夫之提出,在夫妇人伦中,妇人有其应尽的位分,不能以应尽的位分为挟制之资,求丈夫的相容相合;即使见弃,也有敦笃性情的自处之道。对于《大雅·嵩高》和《大雅·烝民》称美的周宣王,王夫之指出,君王如果以利导臣,会将天下臣民引向趋利之习,习以为然,则天下人以利相接,沉湎于利货食色之中,如此,则人与禽兽相异之几希不保,天子率天下以失人道。
朱卫平
关键词:人理人道诗教《诗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