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庆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结肠
  • 8篇结肠炎
  • 8篇溃疡
  • 8篇溃疡性
  • 8篇溃疡性结肠炎
  • 4篇用药规律
  • 4篇痛泻
  • 4篇痛泻要方
  • 4篇苓白术散
  • 4篇细胞
  • 4篇白术
  • 4篇白术散
  • 4篇参苓白术散
  • 3篇抑瘤
  • 3篇治疗溃疡性结...
  • 3篇中医
  • 3篇小鼠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干细胞
  • 3篇参芪

机构

  • 18篇甘肃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曾庆涛
  • 13篇刘喜平
  • 5篇董俊刚
  • 4篇李海龙
  • 4篇马春林
  • 3篇吴红彦
  • 2篇李沛清
  • 1篇王虎平
  • 1篇虎峻瑞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甘肃科技
  • 2篇山西中医学院...
  • 2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0
  • 10篇2018
  • 5篇201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观察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癌模型。成瘤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芪抑瘤方低、高剂量组,顺铂组,参芪抑瘤方低、高剂量分别联合顺铂组。给药14d后剥离瘤块,计算肿瘤抑制率;剥取小鼠脾脏,计算脾指数;股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3^+、CD4^+和ICD8^+的含量。(1)与模型组相比,参芪抑瘤方高、低剂量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6%、23%和52%,参芪抑瘤方高、低剂量联合顺铂组分别为63%、44%,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及参芪抑瘤方高剂量联合顺铂组CD3+的浓度分别升高;顺铂组、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及参芪抑瘤方高剂量联合顺铂组CD4^+的浓度分别降低了;顺铂组、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及参芪抑瘤方高剂量联合顺铂组CD8^+的浓度分别升高,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芪抑瘤方联合顺铂能有效抑制H22肝癌小鼠实体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增强H22荷瘤T细胞的活性、有效纠正荷瘤导致的Th 1/Th 2失衡以及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等有关。
曾庆涛马春林李海龙崔淑梅朱凯敏
关键词:抑瘤率
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8年
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由于该病迁延易于反复,西医治疗多采取的是对症治疗。近些年临床研究报道中医治疗此病存在优势,其中参苓白术散是被应用于治疗此病最广的一个方剂。从单纯中医方剂治疗、中医灌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方剂联合应用治疗、中医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在本方剂干预作用下的微观环境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各种方式应用于临床。另外,基础研究发现在参苓白术散的干预作用下,其可以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机体的炎症因子、基因蛋白的表达,这也许能为揭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参苓白术散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脾胃病治疗中甘草用药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对刘东汉教授治疗脾胃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分析脾胃病治疗当中甘草的用药规律,探索甘草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刘东汉教授治疗脾胃病门诊处方,然后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搜集筛选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脾胃病治疗中甘草是高频用药,用量点多30 g,10 g,20 g,其用量频次是30 g>10g>20 g。在频次统计中甘草排第四;基于关联规则显示,甘草常见的配伍药是当归,半夏,黄芪,等高频药物;基于熵聚类分析显示:甘草潜在的配伍是郁李仁,黄精,桔梗,干姜等药。结论:甘草是脾胃病治疗当中用药频次很高的药;甘草是可以大剂量应用的;有研究报道称甘草大剂量应用会引起水钠潴留,出现高血钠,低血钾,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1-2]但是数据显示甘草不仅是常用的药物,而且是大剂量30 g,20 g应用于临床[3-4]。
崔国宁刘喜平董军刚曾庆涛
关键词:甘草配伍数据分析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目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及提取,从而为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非肿瘤环境下可通过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调节蛋白及促进组织功能恢复等方式参与机体的调节功能,在缺氧、脂多糖及转染等外源诱导作用下可干预干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功能及外泌体的分泌作用。而在肿瘤环境下,多数研究报道干细胞外泌体具有促肿瘤的作用,而通过基因转染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崔国宁刘喜平虎峻瑞曾庆涛陈嘉慧
关键词:外泌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
基于数据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用药规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CNKI数据库查阅近五年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期刊,总结相关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统计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所使用药物的频次,用药模式,常见的与潜在的药对,方剂匹配,四气五味、归经等数据。结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核心的药物是白术、甘草、黄连、白芍、木香、茯苓等药物。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多采用的是经典名方化裁,其中参苓白术散是应用最广之方剂。本病治疗多采用的是补泻同调,寒热并用之法,以补益中焦脾胃,理气健脾,燥湿运脾,健脾祛湿,清热燥湿等为主。主要调节的脏器是脾胃、肝,并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7个新处方。
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关键词: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
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对BGC-823胃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增殖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参芪抑瘤方3%,5%,10%含药血清干预BGC-823细胞后,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DKN)1B,CDKN1C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27,p5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72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且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关系;不同浓度含药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溶剂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参芪抑瘤方各组CDKN1B,CDKN1C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溶剂组比较,参芪抑瘤方各组p27,p57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参芪抑瘤方含药血清可以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DKN1B,CDKN1C mRNA及p27,p57蛋白表达,进而干预细胞周期有关。
皮林君马春林李海龙曾庆涛曾庆涛吴红彦
关键词:胃癌细胞含药血清细胞增殖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头痛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药物用药规律,如常见的和潜在的配伍规律、用药模式、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所占比等,为中医药治疗头痛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知网数据库核心期刊中近10年来有关中医治疗头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药物频次统计排列在前面的依次是川芎、当归、白芷等。高频次的配伍药对是:白芷与川芎、当归、半夏、细辛、白芍等高频药物的配伍。用药模式显示:川芎与白芷是最常见的配伍。关联规则显示:当用到白芷时,一定出现川芎。基于熵聚类发现的潜在药对:代赭石与石斛、木贼、苦楝皮,钩藤与桂枝等高频潜在配伍。数据分析整合新处方13个。四气占主要比率的是温性;五味占主要比率的是辛、甘、苦味;药物主要归经是肝脾心肺。结论:川芎为治疗头痛的要药,数据显示:中医讲"头痛不离川芎"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在头痛治疗中,白芷也是用药频次较高的一味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见配伍多是白芷与高频药物的配伍;治疗头痛的药物多是温性,味辛、甘、苦;归经主要为肝脾心肺,为头痛治疗主要从肝脾心肺论治提供依据。
崔国宁刘喜平董俊刚曾庆涛
关键词:头痛关联规则四气五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表面标记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兼具间充质、内皮细胞、肌肉细胞的特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表面标记物,如黏附分子、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与整合素,但是迄今为止未发现独特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之潜能,因而相关表达的阳性CD分子及相应基因表达可间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检测指标。目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应的表面标记物被广泛应用,可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的有相应的表面标记物、反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阳性CD分子的表达。
崔国宁刘喜平曾庆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
参苓白术散和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增殖的作用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比较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骨髓与外周血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及增殖的干预作用,同时"以方测证"探讨该动物模型与脾虚湿盛和肝郁脾虚证是否相关。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每组30只,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给予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灌胃治疗,分离外周血与骨髓中BMSCs并进行培养,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BMSCs生长周期,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TCA)检测BMSCs增殖能力。结果:参苓白术散组与痛泻要方组具有降低骨髓及外周血来源BMSCs的G1期细胞比例(P<0.05),升高S期细胞比例(P<0.05),且痛泻要方组优于参苓白术散组(P<0.05);模型组外周血来源BMSCs的增殖能力被抑制,参苓白术散组与痛泻要方组具有促进外周血来源BMSCs增殖作用(P<0.05),痛泻要方组优于参苓白术散组(P<0.05),而二方促进骨髓来源BMSCs增殖作用无差异。结论: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能促进骨髓与外周血来源BMSCs生长与增殖,从而确保足够数量的BMSCs归巢到结肠黏膜发挥修复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TNBS乙醇法建立UC大鼠模型可能为中医肝郁脾虚证。
刘喜平崔国宁李沛清董俊刚曾庆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以方测证脾虚湿盛
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内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动员作用的影响。方法 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和痛泻要方组,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各给药组给予参苓白术散与痛泻要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提取外周血与骨髓MSCs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与外周血来源MSCs。结果骨髓来源MSCs: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参苓白术散组优于痛泻要方组(P<0.05)。外周血来源MSCs: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痛泻要方组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参苓白术散组优于痛泻要方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和痛泻要方均具有促进模型大鼠骨髓来源MSCs增多、外周血来源MSCs减少作用,且参苓白术散优于痛泻要方。
刘喜平崔国宁董俊刚曾庆涛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间充质干细胞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