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国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论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著的宋玉书写——从断代文学史到文学通史的考察被引量:1
- 2015年
- 宋玉在古代常与屈原并称为"屈宋",但在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著中并没有取得相应的书写地位,大多数断代或通史类的文学史都是在屈原或楚辞的专章内附论宋玉。这种现象的形成,既受制于文学史家"宋不如屈"的主观认识,更与今传宋玉赋的真实性长期受到怀疑相关。自上世纪后期"唐勒赋"残简发现之后,宋玉赋的真伪得到重新审视,诸如赵明、蔡靖泉、方铭所编文学史著,皆以专章详论宋玉开创赋体之功并充分肯定其文学史地位。从而不仅开始改变轻视宋玉的学术偏见,也对当时及此后文学史著的宋玉书写及其科学评价产生积极影响;当然,所留下的问题也仍然值得继续探讨和深入。
- 何新文张家国
- 关键词:文学史书写《文选》
- 另一种丑化——以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为考察对象被引量:3
- 2007年
- 《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几乎是不正常的。如果说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淫妇"形象进行刻画是一种丑化的话,那么它对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所做的"男性化"的描绘同样是一种丑化。
- 张家国
- 关键词:女英雄丑化
- 从目录学的角度探论“不歌而诵谓之赋”——马积高先生《赋史》关于赋体论述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对于《汉志》"不歌而诵谓之赋"这一说法,较为普遍的解释是指赋在传播形式上"不歌而诵"的特点。如马积高先生《赋史》认为这是关于赋体特征的"探本之论",指出"赋是一种不歌而诵的文体"。但是,学界也有《汉志》此语之"赋"不是指赋体而是指"赋诗"的不同意见。本文从目录学的角度切入,即从《七略》《汉志》著录诗赋及其序论撰写体例方面进行探析,从而得出新的解释:(1)从诗、赋二体的著录而言,诗可歌可诵,赋则不歌而诵;(2)从《诗赋略序》及《七略》叙论撰写体例看,"不歌而诵"是界定赋体;(3)汉代诵读辞赋及汉赋创作的实际,是"不歌而诵谓之赋"观念形成的现实依据;(4)后代的解读已使"不歌而诵谓之赋"的本义由晦而显。总之,此说原意当是指赋具有"不歌而诵"的特点,而不是指所谓"赋诗"等。
- 何新文张家国
- 关键词:赋体目录学
- 《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的比较研究
- 2007年
- 马班二人学识渊博,皆为“通儒”。他们二人都论述了自孔子以来的经学发展历史,尤其是叙述了汉初以来经学的传授与继承,但是司马迁和班固二人对待经学的态度是并不相同的。
- 张家国
- 关键词:经学五经传经
- 在“淫妇”的周围——以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被杀事件为背景的文本解读被引量:1
- 2006年
- 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在严格遵守原文本的前提下,围绕《水浒传》中所谓“三大淫妇”的被杀事件,考察周围各种人物的心态及反应,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接近理解。
- 张家国
- 关键词:妇女观
- 曹植的经典意识与辞赋创作被引量:1
- 2018年
- 作家对经典的接受往往内化为自觉的经典意识,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曹植正是魏晋之际深受经典影响的代表性辞赋作家,自幼潜心经典,服膺儒学,形成了浓厚的经典意识。这种经典意识在其人生观中表现为对儒学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儒家道德伦理观念的接受;在辞赋创作中,一则表现为主题内容上的积极用世精神;一则表现为语言形式上的对经典话语的建构:或直引经典篇名取其篇章义,或截取经典文句和词语取其字面义,或化用经典词语取其引申义。
- 张家国何新文
- 关键词:辞赋
- “第十二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 2017年
- 2016年10月21—24日,由中国赋学会、湖北大学文学院、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和宜昌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120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一百余篇,与会学者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 张家国彭安湘
- 关键词:辞赋学专家学者
- “原始孔子”与“史家孔子”形象的高度重合——《论语》、《左传》中的孔子形象比照考论被引量:1
- 2017年
- 《论语》是先秦典籍构建孔子形象的原始文本,《论语》中的孔子亦即"原始孔子",而其他大多数先秦文本所构建的孔子形象均是被改造、重构甚至被颠覆了的。作为哲学论著的《论语》所呈现的孔子形象是作为儒家精神化身和载体的孔子,是为"哲学的孔子";作为史著的《左传》所展现的孔子形象是为"史家的孔子",《左传》所载的孔子言行往往与《论语》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不仅在议论的方式上都守儒家"议而不辩"的家法,而且所呈现的孔子形象也高度重合,都是遵守儒家礼义的儒家大德的形象。
- 张家国
- 关键词:孔子形象《论语》《左传》
- 汉赋称引孔子考论
- 2018年
- 汉赋称引孔子是孔子首次进入中国古代文学视域。汉赋称引孔子名谓甚多,不同的称谓彰显了赋家对待孔子的不同态度,然而无一例外地反映了汉代赋家对孔子的尊崇。汉代赋家常常出于各自的写作目的而称引孔子,因此汉赋中的孔子呈现出儒、道两种不同的形象。作为儒者的孔子,是删定"六经"、"克己复礼"、穷而不改其志的形象;作为道家的孔子,则呈现出"遗世高蹈"的形象。可见在"儒术独尊"的两汉时期,汉赋创作除受儒学思想影响之外,也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 张家国何新文
- 关键词:孔子汉赋称名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