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服糖皮质激素患者骨代谢与下颌骨密度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患者血、尿骨代谢指标、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颌骨BMD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检测30例患者口服GC前后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 enzyme,ALP)、血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血钙(calcium,Ca)、尿钙(urine calcium,UCa)及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UCr)值的变化;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BMD的变化;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头面部曲面体层片,测定颏孔区下缘皮质骨厚度(cortical width,CW)、下颌骨平均灰度值(mean grey values,MGVs)。用SPSS17.0软件包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Ca与全身BMD、颏孔区下缘CW、下颌骨MGVs显著正相关。全身BMD、颏孔区下缘CW、下颌骨MGVs两两显著正相关。血、尿骨代谢指标、全身BMD、颏孔区下缘CW、下颌骨MGVs在服用GC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口腔曲面体层片的计算机灰度法可作为检测颌骨BMD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中口服GC患者未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颌骨骨质疏松得到了预防。
- 孙青张遵杨柳青魏辰轩王晓丽
- 关键词: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曲面体层片灰度值
- 糖尿病患者牙髓组织病变及IL-8、VEGF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diabetes mellitus,DM)和正常人牙髓血管形态结构及IL-8含量、VEGF表达的差异。方法DM组30例为Ⅱ型DM患者因阻生拔除的外观完好无牙髓病症状的第三磨牙,对照组30例为正常人因阻生拔除的健康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组牙髓组织中IL-8的含量。光镜下观察2组牙髓组织的结构特点,并对牙髓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通过Image pro-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牙髓组织中VEGF染色进行定量分析。应用SAS6.12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M组牙髓中IL-8含量高于正常牙髓(P=0.0455<0.05)。光镜下DM组牙髓中可见毛细血管壁增厚。VEGF在对照组和DM组牙髓中都有表达,DM组牙髓中的表达增强(P<0.01,成牙本质细胞P<0.001,成纤维细胞P<0.01,血管内皮细胞P<0.01)。结论 DM患者即使是无龋坏、无创伤缺损、无症状的牙齿牙髓也出现了炎症反应。VEGF在DM患者牙髓中的高表达提示其牙髓发生了损伤与修复过程,发生在DM患者外周微血管的病变同样也发生在了牙髓中,提示DM与其牙髓病变具有相关性。
- 王晓丽杨长怡张遵孙青
- 关键词:糖尿病牙髓IL-8VEGF免疫组化
-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并探讨其与牙周临床指标及碱性磷酸酶分泌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滤纸条法收集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前(T1)、基础治疗后(T2)及正常对照组(C)各位点的龈沟液样本,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中MCP-1及碱性磷酸酶的浓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组受检者中,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基础牙周治疗可使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MCP-1含量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MCP-1的浓度变化与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分泌均呈正相关。结论:MCP-1作为一个重要的炎性趋化因子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龈沟液MCP-1可作为牙周病防治及疗效评估的潜在靶分子。
- 张遵孙青王晓丽
-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龈沟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碱性磷酸酶
- 提高下中切牙双根管检出率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用5种不同方法对离体下颌中切牙的单、双根管发生率及根管形态走向进行分析,比较其在下颌中切牙双根管检出率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下颌中切牙176颗,分别采用X线唇舌向摄片、肉眼下15#K型锉探查、根管显微镜下15#K型锉探查、螺旋CT扫描、离体牙横截面法进行观察。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cNemar确切概率法对5种方法双根管检出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以离体牙横截面观察结果为金标准,176颗下颌中切牙的双根管率为9.66%,双根管均为唇舌向分根,其中Ⅱ型根管占4.55%,Ⅴ型根管占5.11%。其他方法双根管检出率分别为X线唇舌向摄片法0.00%、肉眼下15#K型锉探查法2.84%、根管显微镜下15#K型锉探查法4.76%、螺旋CT扫描法9.09%。对5种不同方法的观察结果进行列联系数γ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下颌中切牙双根管的检出率方面,离体牙横截面观察法>螺旋CT扫描法>根管显微镜下15#K型锉探查法>肉眼下15#K型锉探查法>X线唇舌向摄片法。结论:下颌中切牙存在一定比例的双根管发生率,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舌侧根管的存在,避免遗漏。当临床上常用的X线唇舌向摄片法和肉眼法不能发现可疑双根管时,建议改用X线偏移投照牙片法或使用根管显微镜及螺旋CT扫描等辅助检查方法。
- 王晓丽徐怡孙青张遵
- 关键词:螺旋CT扫描根管显微镜下颌中切牙双根管
- 糖尿病患者牙髓组织微血管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和正常人牙髓组织状况、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比较,探讨DM与牙髓病变的关系及DM患者牙髓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法,DM组(30颗)为Ⅱ型DM患者拔除的外观完好、无牙髓病症状的阻生第三磨牙,对照组(30颗)为正常人拔除的阻生第三磨牙。光镜下观察2组牙髓组织的结构特点,电镜下观察牙髓组织中微血管超微结构及改变,测量微血管基底膜厚度,并通过组织化学电镜技术进行VEGF上负电荷位点的计数。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可见DM组牙髓毛细血管壁增厚。电镜下见DM组牙髓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变形,毛细血管基底膜显著增厚(P<0.0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结构紊乱。特殊染色电镜下见DM组牙髓毛细血管基底膜上负电荷位点显著减少(P<0.01)。结论:DM患者无龋坏、创伤缺损、牙髓病症状的牙的牙髓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结构紊乱,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上负电荷位点数目减少,可能是导致DM性牙髓病变的病理基础。
- 王晓丽杨长怡张遵孙青杨柳青
- 关键词:牙髓电镜血管内皮细胞
- 唾液蛋白变化与患龋风险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服用糖皮质激素(GC)后唾液蛋白含量变化对龋齿的影响。方法: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收集试验组服用GC前(T1)和服用后(T2)及正常对照组首次(C1)和12个月后(C2)混合唾液样本,检测其中溶菌酶(LZM)、免疫球蛋白A(IgA)、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检查2组患龋情况并计算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服用GC后,LZM、Ig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LD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服用GC前后,唾液蛋白的变化与龋失补牙面数、龋失补牙数、龋蚀指数显著相关。结论:服用GC后,LZM、IgA、LDH含量发生改变。LZM、IgA、LDH作为口腔重要的免疫成分,参与龋齿的发生、发展过程。
- 杨柳青孙青魏辰轩王晓丽
- 关键词:唾液蛋白龋齿
- 手术护理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效果观察
- 2021年
- 探讨手术护理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26例高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手术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手术护理组给予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手术护理组护理质量(98.56±3.66)及护理效果(97.12±3.62)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手术护理组肛门排气时间、产后子宫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及泌乳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对进行剖宫产的高龄产妇实施手术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产妇子宫等器官及组织的恢复。
- 孙青崔春
- 关键词:手术护理剖宫产高龄产妇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