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倩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堆肥
  • 2篇污染
  • 1篇垫料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多环芳烃
  • 1篇多环芳烃污染
  • 1篇多环芳烃污染...
  • 1篇鸭养殖
  • 1篇盐渍
  • 1篇盐渍化
  • 1篇肉鸭
  • 1篇肉鸭养殖
  • 1篇生物修复
  • 1篇水禽
  • 1篇饲养
  • 1篇饲养周期
  • 1篇烃污染
  • 1篇土壤
  • 1篇排污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河南省气候中...
  • 1篇江苏省家禽科...
  • 1篇丰县畜牧兽医...

作者

  • 6篇孙倩
  • 4篇曹云
  • 4篇曹云
  • 4篇黄红英
  • 4篇徐跃定
  • 4篇孙倩
  • 2篇吴华山
  • 1篇黄耀
  • 1篇成林
  • 1篇姬兴杰
  • 1篇梁忠
  • 1篇曲萍
  • 1篇王光奎
  • 1篇刘兴超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苏省规模化肉鸭旱养全饲养周期污染物产生量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
2023年
为完善肉鸭养殖产排泄系数体系,准确计算肉鸭养殖粪尿产生量与氮磷排泄量并评估其环境效应,本研究通过对高架养殖模式下,肉鸭全饲养周期(育雏-生长-育肥)持续开展42 d的粪尿全量收集试验,获得了肉鸭育雏期、生长期和育肥期产排污系数,并基于江苏省各市畜禽养殖量和耕地面积估算了2021年江苏省畜禽粪尿产生量及区域分布情况,评估了肉鸭养殖对耕地、水体污染负荷贡献。结果表明:肉鸭不同生长阶段粪尿产生量及氮磷排泄量差异显著,其中育雏期、生长期、育肥期粪尿产生量分别为56.3、311.5、474.9 g·只^(-1)·d^(-1),化学需氧量(COD)产污系数分别为4.48、20.82、30.22 g·只^(-1)·d^(-1),总氮(TN)产污系数分别为0.31、2.03、3.75 g·只^(-1)·d^(-1),总磷(TP)产污系数分别为0.19、0.85、1.41 g·只^(-1)·d^(-1)。徐州、宿迁、南通、淮安、盐城是江苏肉鸭养殖粪尿排泄总量最大的5个市,其总量占全省肉鸭粪尿排泄量的92.9%。2021年,江苏肉鸭粪尿中COD、TN、TP产生量分别为13.47万、1.19万、0.57万t。单位耕地面积肉鸭养殖氮、磷负荷最大的市为徐州,占比分别为23.31、28.53%。南通市、盐城市畜禽粪便耕地磷污染负荷高于欧盟磷限量标准,水体污染预警等级为Ⅳ级。研究表明,在肉鸭生产中应根据群体结构和相应的产排污系数科学核算其污染物排放量,盐城、南通在产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畜种配置与环境承载力,适当减小肉鸭养殖规模,防止局部养殖污染风险的出现。
曹云曹云吴华山梁忠孙倩孙倩黄红英
关键词:产污系数排污系数肉鸭养殖
肉鸭发酵床网上养殖垫料无害化处理及其还田效果研究
2023年
肉鸭网床养殖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养殖垫料容易出现重金属与盐分积累,且废弃垫料腐熟不完全,给资源化利用带来安全隐患。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辅以接种嗜热微生物的堆肥方法,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腐熟垫料安全还田量。结果表明,简单堆制+定期翻堆处理50 d能使垫料充分腐熟。与未接种相比,接种0.5%的嗜热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堆肥有机质降解速率,种子发芽指数提高23.8%。25%复合肥氮+75%腐熟垫料氮处理甜瓜产量最高,比纯化肥氮处理产量高8.17%,同时甜瓜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与纯化肥处理相比,垫料还田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垫料还田土壤中Cr、Cu、Zn含量分别提高3.15%、11.65%、10.17%。土壤EC值比纯化肥处理提高40.19%。甜瓜果实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随着垫料替代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肉鸭网床养殖垫料的高效资源化与农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曹云曹云刘兴超王光奎吴华山孙倩孙倩
关键词:水禽发酵床养殖盐渍化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0年
近年来土壤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如何高效修复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迫在眉睫。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具有诸多优点,如费用低、效果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简要阐述了多环芳烃生物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孙倩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污染生物修复
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被引量:18
2014年
利用河南省30个农业气象站1981-2010年共196个冬小麦品种的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育期长度、积温需求和产量构成要素等品种更新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河南省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营养生长期增温速率高于生殖生长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区域品种更新的主要特征是出苗—抽穗天数减少(2.8~5.9 d/10a)、抽穗—成熟天数增加(1.3~2.5d/10a);完成各生育阶段所需积温(>0℃积温)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抽穗—成熟期尤为明显(26~50℃·d/10a).有效穗和穗粒数与营养生长期长度或同期积温无显著相关,千粒重随生殖生长期延长而显著增加.豫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抽穗至成熟天数/出苗至成熟天数)和同期积温比(抽穗至成熟积温/出苗至成熟积温)随时间增加,积温比对产量变化的解释性高于天数比;豫中和豫北地区生育期天数比随时间增加,但积温比无明显的时间变化趋势,单产提高与生育期天数比增加有关.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冬小麦品种更新特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千粒重增加,从而提高了产量.
孙倩黄耀姬兴杰成林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变化
基于Web of Science的2000—2021年堆肥氨挥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国内外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态势,以“composting or compost”、“ammonia or NH3”和“emission or volatilization”等为主题词,搜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利用VOSviewer、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1年国内外发文量的变化趋势、主要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章、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全球堆肥氨挥发领域年发文量较少且平稳。自2012年开始,中国在堆肥氨挥发领域发文量快速增长,目前中国的发文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大学在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位列世界第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巴塞罗那大学篇均被引次数较高。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为畜禽粪便、污泥等富含蛋白质的堆肥原料、堆体自身理化性质与外部环境等氨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堆肥添加剂以及堆肥工艺调控减排措施与机理。2000—2010年,生物过滤技术被用于减少堆肥氨排放,且温度被认为是影响堆肥氨挥发的重要因素;2011—2021年氨气、氧化亚氮、生物炭成为热点关键词,生物炭作为改良剂减少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从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看出,生物炭(biochar)突现强度高,突现年份近,这是近五年的热点,有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新型低成本、可回收调理剂的开发与应用、生物炭等调理剂固定的氮素的稳定性、以及含氮气体、含硫臭气、温室气体与重金属、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多种性质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可作为未来的研究前沿。综上,本研究可为了解2000—2021年来堆肥氨挥发领域的发展态势提供参考,并且为堆肥氨挥发研究领域未来提供启发。
陈豹李丹曹云曹云张晶孙倩孙倩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二氧化锰对微好氧堆肥腐熟、温室气体及臭气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为探究锰矿物添加对微好氧堆肥过程腐熟、温室气体和臭气排放的影响,该研究以由厨余垃圾、水稻秸秆、羊粪和尾菜组成的多元混合物料堆肥为研究对象,共设3个处理,采用间歇通风方式,将通风速率为0.14 L/(kg·min)设置为好氧堆肥对照(CK),速率为0.06 L/(kg·min)为微好氧处理(T1),添加二氧化锰(MnO_(2))的微好氧处理为T2。结果表明:多元废弃物好氧或微好氧堆肥在堆制70 d后均能腐熟,但T2处理腐熟度显著高于T1。微好氧处理T1、T2减少了26.47%~30.29%的NH3和33.19%~38.60%的N_(2)O的排放,总温室效应减少了29.26%~31.38%。臭气的排放集中在前14 d,T1、T2处理的H2S和VOCs的释放量显著增加了320.35%~501.04%和39.82%~53.63%。因此,微好氧堆肥可达到减排目的,但却加剧臭气的排放;MnO_(2)可提高促进堆肥腐熟,降低温室气体和臭气的排放。
李丹陈豹曹云曹云张晶孙倩孙倩黄红英
关键词:微好氧温室气体臭气二氧化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