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36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骨密度
  • 8篇成像
  • 6篇脂肪
  • 6篇综合征
  • 6篇布加综合征
  • 5篇能谱CT
  • 5篇腹部脂肪
  • 4篇低能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迭代
  • 3篇对比噪声比
  • 3篇腰椎
  • 3篇脂肪分布
  • 3篇图像

机构

  • 30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 7篇河南省人民医...
  • 6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 5篇浙江省人民医...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日友好医院
  • 5篇皖南医学院弋...
  • 5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季华实验室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30篇吴艳
  • 21篇高剑波
  • 10篇侯平
  • 9篇蒋耀军
  • 8篇刘杰
  • 7篇程晓光
  • 6篇陆勇
  • 6篇李永丽
  • 6篇李绍林
  • 5篇肖喜刚
  • 5篇曾强
  • 5篇陈爽
  • 5篇董军强
  • 5篇赵凯平
  • 5篇吕英茹
  • 5篇龚向阳
  • 5篇杨泽宏
  • 5篇马骁
  • 4篇苏蕾
  • 4篇张永高

传媒

  • 5篇中华健康管理...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塑料工业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被引量:63
2019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李凯陈捷赵林芬陈义忠周军邵继满曲海波郝晓光姜永宏吴艳张郡汤光宇张雪芹张伟李小荣王玲王亮刘世炜吴静马远征程晓光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患病率
能谱CT成像定量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功能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值评估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能谱CT对81例BCS患者行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门静脉期肝脏Ⅰ~Ⅷ段及脾脏的碘基值(IC)及标准化碘基值(NIC),比较不同Child-Pugh肝功能等级患者(Child-Pugh A级30例,B级27例,C级24例)间NIC的差异。记录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分析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肝功能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之间,肝脏Ⅰ、Ⅲ段和脾脏的NIC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5、0.008)。肝功能A级患者肝脏Ⅰ、Ⅲ段的NIC高于C级(P均<0.05),A级与B级、B级与C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A级患者脾脏NIC大于B级和C级(P=0.037、0.017),B级与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不同肝功能等级BCS患者肝脏NIC与PT及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ALB呈正相关(P均<0.05),与ALT和AST无相关(P均>0.05)。结论能谱CT定量测量NIC有助于评估BCS患者肝功能状态。
苏蕾梁盼常丽阳胡丽丽吴艳高剑波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能谱成像血管造影术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结合低剂量CT在机会性骨质疏松症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将深度学习重建算法与低剂量CT相结合,探究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对骨密度测量的影响,及其在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同时接受胸上腹部联合低剂量扫描的患者119例(年龄≥40岁)。所有图像分别使用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基于混合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50%和3个水平深度学习算法进行重建。使用非同步定量CT软件进行骨密度测量,比较不同重建条件下的骨密度(BMD)。分别计算降主动脉、肝脏、脾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将前腹壁脂肪的标准差代表图像的噪声,并使用5分制主观评价法,进行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不同重建方法下,不同部位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结果在不同的重建方法下,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的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H)较ASIR-V 50%在降主动脉、肝脏和脾脏的SNR分别提高了103.88%、125.09%、136.13%,图像噪声降低了55.98%,DLIR-H的CNR和主观评分(肺部病变显示能力除外)均优于DLIR-L和ASIR-V 50%(χ^(2)=158.31~275.35,P<0.001)。结论深度学习算法不影响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图像质量优于ASIR-V 50%。深度学习算法联合低剂量CT可用于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
王明月吴艳周悦董军强高剑波
关键词:骨密度图像质量
定量CT测定人体腹部脂肪分布、肝脏脂肪含量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韩雪莉吴艳郭华高剑波
低管电流输出联合迭代模型重建技术在欧洲腰椎体模对多中心腰椎定量CT的准确度的应用价值
蒋耀军高剑波吴艳张永高董军强刘杰侯平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T12骨密度值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仿真胸部体模T12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男性胸部体模,管电压120kV,管电流分别为20、30、40、50、60mAs,联合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Level 4)及迭代模型重建(IMR,Level 2)行胸部扫描。比较采用不同管电流和重建技术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及客观评价结果;比较管电流20mAs、采用IMR算法与管电流60mAs、采用FBP迭代算法的纵隔窗和肺窗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管电流、重建技术不同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管电流下,采用IMR算法获得的SD值明显低于iDose4和FBP(P均<0.001)。管电流60 mAs、采用FBP算法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观察肺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管电流20mAs、采用IMR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观察肺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结论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满足骨密度测值的准确性及胸部图像诊断。
蒋耀军吴艳张永高董军强刘杰侯平高剑波
关键词:体模骨密度X线计算机
3D打印树脂模具注塑聚醚醚酮成形精度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针对提出的利用光固化3D打印制造注塑模具,通过注塑工艺获得个体化聚醚醚酮(PEEK)植入物的方案,采用3种树脂材料光固化制造注塑模芯,评估了树脂模芯在极端注塑条件下的保形能力,测试分析了3D打印及注塑工艺中标准样件的尺寸误差,通过具有典型复杂结构的个体化PEEK下颌骨关节窝植入物对制造过程中的形状误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光固化3D打印树脂模芯在极端注塑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保形能力,完全可以注塑高熔点PEEK植入物;个体化PEEK植入物的制造误差主要来源于模芯的制造误差和注塑过程中模芯热胀冷缩产生的形变误差;复杂结构PEEK植入物(下颌骨关节窝)正、负3D偏差的平均值为0.127 mm和-0.387 mm,以负误差为主,通过误差补偿可完全满足医用个体化植入物的精度要求。
刘绘龙孙文森刘亚雄刘彦普吴艳蒋耀军
关键词:聚醚醚酮3D打印注塑
定量CT测量的腹部内脏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的腹内脂肪与心血管代谢风险(cardiometabolic risk,CMR)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中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76226例。腹内脂肪面积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QCT)Pro Model 4系统。本研究收集的心血管代谢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MR得分定义为血压、血糖、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异常得分之和。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0±13)岁,男性占58.8%。男性腹内脂肪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女性[(191.7±77.1)cm^(2)比(116.4±56.2)cm^(2),P<0.001]。随着腹内脂肪面积的增加,年龄校正后的心血管代谢指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除外)均呈上升趋势。当腹内脂肪面积为300 cm^(2)时,CMR得分≥1的年龄校正后比值比[OR值(95%CI)]男性为14.61(13.31~16.04),女性为5.46(4.06~7.36);CMR得分≥3的年龄校正后可能性男性为31.7%,女性为31.3%。结论基于CT扫描的QCT测量的腹内脂肪面积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在接受低剂量CT扫描筛查肺癌的健康体检人群中可考虑同时测量腹内脂肪,有助于控制和管理腹型肥胖(特别是内脏脂肪)。
董剩勇查晓娟冉利梅李永丽陈爽高剑波李绍林陆勇张玉琴马骁李跃华肖喜刚龚向阳杨泽宏陈伟杨营营陈白如吕英茹吴艳吴静赵凯平付晓霞杜霞付海鸿程晓光曾强
关键词:腹部脂肪内脏脂肪组织
能谱CT评估布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状态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布加综合征(BCS)患者治疗前后肝脏标准化碘基值(NIC),探讨能谱CT评估BCS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41例经血管成像证实的BC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CT能谱扫描,两者间隔时间1~3个月。测量并计算门静脉期肝脏Ⅰ~Ⅷ段碘基值(Ic)及NIC。记录患者临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肝脏NIC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肝脏NIC与肝功能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及TBil水平与肝脏NIC呈负相关(P〈0.05),而白蛋白(Alb)则与肝脏NIC呈正相关(P〈0.05)。肝功能A级患者PT、Alb及TBil水平与肝脏NIC的相关性高于B级和C级患者(r=-0.749、0.658、-0.511)。治疗后总体肝脏Ⅰ~Ⅷ段NIC均大于治疗前,其中肝脏Ⅱ~Ⅷ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级患者治疗后肝脏Ⅰ~Ⅷ段NIC升高较B级和A级明显,其中肝功能A级患者肝脏Ⅳ、Ⅴ、Ⅷ段,B级患者肝脏Ⅲ~Ⅷ段,C级患者肝脏Ⅱ~Ⅷ段治疗前后N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门缩短,Alb升高,TBil、ALT及AST下降。结论能谱CT的NIC有助于评估BCS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苏蕾梁盼胡丽丽吴艳高剑波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体层摄影术能谱成像血管成像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特点
2019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分析腹部脂肪面积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最终确诊为PA患者45例及EH患者55例。所有研究对象在行肾上腺CT的同时行定量CT测定腹部总脂肪面积(TFA)、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以VFA≥130 cm2为内脏型肥胖,计算内脏脂肪面积占总脂肪面积百分比(V%=VFA/TFA)、内脏脂肪面积与皮下脂肪面积之比(V/S=VFA/SFA)和内脏型肥胖所占百分率。结果在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BMI)匹配的条件下,EH组TFA和VFA高于PA组(均P<0.01),2组SFA、V%、V/S和内脏型肥胖所占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组TFA、VFA均与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P<0.01),TFA与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SFA与TG呈正相关(P<0.05)。结论与年龄、性别和BMI匹配的EH患者相比,PA患者的TFA和VFA更低。PA患者的腹部脂肪面积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相关,且VFA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大于TFA和SFA。
朱贝贝吴艳任高飞张鹏宇郭小青高月邢晶晶熊慧勤栗夏莲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胰岛素抵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