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学
  • 1篇血液学改变
  • 1篇水肿
  • 1篇水肿患者
  • 1篇贫血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减少
  • 1篇狼疮
  • 1篇骨髓
  • 1篇骨髓检查
  • 1篇红斑
  • 1篇红斑狼疮
  • 1篇干体重
  • 1篇白细胞

机构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三明市第二医...

作者

  • 2篇廖爱能
  • 2篇吴文胜
  • 1篇王新珠
  • 1篇陈爱萍
  • 1篇温翠英
  • 1篇王小华
  • 1篇金哲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学改变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学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常规改变患者中以贫血最为常见,其中,贫血并发血小板减少13例,并发白细胞减少11例,全血细胞减少3例,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溶血性贫血2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者26例(占57.8%),增生明显活跃者19例(占42.2%)。粒细胞:红细胞(G/E)〉3者23例(占51.1%),G/E〈3者22例(占48.9%);2例溶血性贫血患者直接法Coombs试验均为阳性,C/E均〈1。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浆内颗粒增多、增粗者9例(占20.0%),红细胞形态正常者36例(占80.0%);巨幼样变者2例,小细胞低色素者7例;巨核细胞1~104[平均(32.3±27.1)1个/片。铁染色正常者37例(占82.2%)。结论SLE并发血液系统损害多见.以贫血最为常见,部分患者早期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经过皮质醇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多数患者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吴文胜廖爱能温翠英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骨髓检查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在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测32例临床无明显水肿、心力衰竭表现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NT-proBNP水平,同时监测患者体重(BW)、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SBP/24 h MDBP)、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量(24 h UV)及心脏超声指标[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后的HGB、ALB、24 h UV、eGFR、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24 h MSBP、24 h MDBP、BW及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降幅与BW下降值呈正相关(r=0.397,P=0.025),与24 h MSBP、24 h MDBP及LVMI下降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要重视对血液透析隐性水肿患者干体重的定期评估,血NT-proBNP水平动态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BW变化。
廖爱能陈爱萍金哲吴文胜王小华王新珠
关键词:血液透析干体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