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彩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OMO MVCT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时使用不同兆伏级计算机断层扫描(MVCT)参数对放疗精确度的影响,优化图像引导放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与实验组(75例)两组。对照组头颈部扫描范围10 cm,胸腹部及盆腔扫描范围20 cm;实验组头颈部扫描范围2 cm,胸腹部及盆腔扫描范围5 cm;所有研究对象每日治疗前进行MVCT扫描,观察两组间摆位误差是否存在差别。结果头颈部肿瘤实验组与对照组摆位误差在所有轴向上均无明显差异,且均值相近。胸腹部肿瘤实验组与对照组摆位误差仅在Y轴方向上有显著差别(P<0.01)。X、Z轴方向误差无显著性差别。盆腔肿瘤实验组与对照组摆位误差在所有轴向上摆位误差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图像引导过程中可以适当减少扫描范围,尤其是头颈部及盆腔对放疗摆位误差没有明显影响,可尽量减少扫描范围。
- 黄家文张梅芳郑功汇林晨晖吴彩霞
- 关键词:MVCT摆位误差
- 上肢注射部位对胸部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观察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上肢不同注射部位对胸部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利用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接受CT胸部增强扫描患者,均采用屈肘位(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手臂在上),双筒高压注射对比剂。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右侧屈肘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右手臂在上)和左侧屈肘组(仰卧位,双上臂上举,双前臂交叉置于额头上,留置静脉通道的左手臂在上)。测量双锁骨下静脉胸廓入口内外各2 cm^3 cm处CT值,取其平均值的差值作为评价对比剂利用效果的指标。结果两种不同注射部位之间比较,对比剂的利用效果有一定差异。结论胸部CT增强扫描时,采用右侧屈肘位注射有助于降低腋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在胸廓外的留滞,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减少对比剂局部滞留引起的伪影。
- 吴彩霞陈加优陈韵彬陈英李敏峰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部位
- DWI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DWI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12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受试者均行MRI常规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测量ADC值,绘制TIC,比较不同时相信号强化差异,对照分析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的DWI与动态增强扫描特征.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1.483±0.233)×10^-3 mm^2/s,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的ADC值(0.867±0.175)×10^-3 mm^2/s;动态增强扫描时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TICⅠ型,正常子宫内膜则表现为TICⅢ型.在不同时相(30、60、90、120、150 s)信号强化差异方面,正常子宫内膜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均P<0.05).2种检查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浸润程度判断方面DWI优于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张梅芳黄家文鲍道亮吴彩霞苏丽清蔡林峰陈英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