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
- 作品数:14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观测血管性ED患者阴茎海绵体动脉成像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血管性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血管性ED患者分别应用SMI和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进行检测。将获得的72例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情况分成4个等级,1级:表现为数个星点状血流信号;2级:短条状、不连续的血流信号;3级:条状的连续性血流信号,未显示分支血管;4级:条状的连续性血流信号,可显示1至数条分支血管。比较两种技术在血管分级中的差异。记录这72例患者获得满意血流频谱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SMI获得的血流主要以3、4级为主,占87.5%[(43+20)/72)],CDFI获得的血流主要以1、2级为主,占80.6%[(26+32)/72)]。对血流频谱获得时间进行比较,3级[(1.52±0.18)min]、4级[(1.21±0.11)min]血流所需时间明显小于1级[(5.23±0.44) min]和2级[(4.46±0.65)min];SMI所需时间[(1.32±0.42)min]明显小于CDFI[(4.53±0.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CDFI相比,SMI对阴茎海绵体动脉的血流情况显示更佳,且能明显缩短检查所需时间,对诊断血管性ED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 蓝晓锋姜凡彭梅伍婷婷解翔吴军胡睿谭炜
- 关键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 Valsalva动作下二维、三维超声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6年
- 对49例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评分标准分三级,选取与SUI有关的尿流动力学重要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Valsalva动作下二维、三维超声检查指标(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的面积(A)、前后径(M)、左右径(N)及耻骨内脏肌的左、右支厚度(T1、T2),并对上述指标与SU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ALPP、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的面积A及耻骨内脏肌的左侧支厚度T1均与女性SUI严重程度相关(P<0.05)。
- 吴军姜凡张书杰顾莉莉王文艳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
- 超微血流成像对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灶的血流检测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相比,超微血流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在不同分化程度前列腺癌灶的血流检测方面优势。方法:对104个病灶的前列腺癌患者,分3组,即高、中、低分化的腺癌灶。应用两种技术分别检测同一癌灶的血流状况,统计分析两种技术在血流显示状况与分级的差异。结果:高、中分化组内,SMI对前列腺癌灶血流显示状况好于CDFI,两者有差异(P<0.05);低分化组内,两种技术显示血流状况无差异。高分化组内,SMI检测的血流分级好于CDFI,有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内,两种技术检测的血流分级无差异。SMI检测前列腺癌灶的血流以3~4级较多(占75.96%),CDFI检测的血流1~2级、3~4级之间相差较小(分别占46.15%、53.85%),两种技术检测的血流分级有差异(χ^2=11.165,P=0.001)。结论:研究认为SMI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灶微血流检测敏感性均较高,可清晰检测癌灶血流分布,有效评估前列腺癌血供程度。
- 吴军蓝晓锋姜凡
- 关键词:CDFI
-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精准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在前列腺癌精准靶向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7例临床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均经过第一次系统12点穿刺术1月后选择进行第二次穿刺活检方式,其中48例采用系统12点穿刺法,39例采用SMI精准靶向定位异常区域替代局部系统穿刺法。根据第一次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分析两种方式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异同。结果在良恶性病变中,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P=0.04);SMI组穿刺恶性20例,穿刺阳性率为51.28%,总穿刺456针;对照组穿刺恶性14例,穿刺阳性率为29.17%,总穿刺576针。两组穿刺阳性率、平均穿刺针点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36;t=13.18,P=0.000)。SMI组中恶性病理组织为79条,患者Gleason最高评分(7.2±0.4)分;对照组中恶性病理组织为64条,患者Gleason最高评分(6.5±0.4)分。两组单次取材阳性率、Gleason最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2,P=0.004;t=5.940,P=0.000)。结论SMI技术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可提高取材的阳性率。
- 吴军蓝晓锋姜凡
- 关键词:前列腺癌穿刺活检
- 超声造影参数与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与中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超声造影诊断,且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中老年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淋巴结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未转移组(n=20)与转移组(n=20),翻阅所有患者超声造影动态图像,记录病灶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甲状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与血流灌注参数,其参数包括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参数值,比较PTC组织与周围正常甲状腺实质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并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中老年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PTC组织Peak、AUC参数值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实质,TTP、MTT参数值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实质(均P<0.05);未转移组Peak、AUC参数值均明显低于转移组(均P<0.05);两组TTP、MTT参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超声造影Peak、AUC参数值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P<0.05);超声造影TTP、MTT参数值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r<0,P>0.05)。结论随超声造影Peak、AUC值的升高,提示颈部淋巴结可能存在转移风险。
- 杨凤李娅荣吴军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对其中60个结节行常规超声检查(TI-RADS评分)及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NA),依据术后病理,比较FNA和TI-RADS评分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结果:60个结节中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20个,FNA提示恶性结节18个;FNA诊断的敏感性为90%(18/20),特异性100%(40/40),准确性96.7%(58/60);TI-RADS诊断的敏感性为75%(15/20),特异性80%(32/40),准确性78.3%(47/60)。FNA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好于T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较高,对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 吴军李季蓝晓锋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细针穿刺
- 超声引导下一步法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采用一步法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在急性重症胆囊炎(ASC)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PTGD治疗的ASC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42~64 h,平均病程55.77 h。行PTGD,统计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临床症状缓解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比较其术前、术后第1天胆囊长径、胆囊宽径及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感染指标变化;分析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痛缓解率;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率分为86.7%(26/30)、96.7%(29/30)和100.0%(30/30)。其中26例患者于术后5~6周后行LC。患者术后第1天胆囊长径、胆囊宽径均较术前减小[(76.58±8.62)mm vs(105.35±14.84)mm、(28.71±5.29)mm vs(41.25±3.41)mm。P<0.05]。患者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均较术前下降,且术后第3天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出现1例发生引流管脱管,1例胆汁引流不畅,但均未出现出血、胆汁漏、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ASC的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一步法行PTGD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炎症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蓝晓锋蒋卉解翔解翔罗召崔称旦增吴军吴军
- 关键词:超声引导一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急性重症胆囊炎
- 牙周基础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慢性牙周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估牙周基础治疗(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NSPT)对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42名受试者,其中21例已知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慢性牙周炎受试者服用相同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且TSH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和21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在基线以及实验组NSPT前后的临床参数,包括血清TSH水平、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simplified,OHIS)、牙龈乳头出血指数(papillary bleeding indexm,PBI)、牙周筛查和记录指数(periodontal screening and recording index,PSR)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SH水平与牙周临床参数的关联。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实验组治疗前血清TSH平均水平与牙周临床参数呈正相关。基线时,实验组患者TSH水平为(3.49±1.40)μIU/mL,对照组TSH为(2.61±1.10)μ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但OHI-S、PBI、PSR、CAL临床参数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NSPT前后TSH显著降低(P=0.014)、牙周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TSH水平与牙周临床参数相关,且NSPT改善牙周状况后,可能因炎症因子减少从而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 邬建华吴军郭凤芹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促甲状腺激素
-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穿刺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在前列腺癌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65例,术前分别对同一患者行经直肠超声的SMI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每位患者均通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底部、中部、尖部三切面的12点穿刺活检术后的病理组织学验证,统计比较在良恶性病变中,前列腺体积的差异;比较SMI技术和CDFI技术对前列腺癌微血流信号检出的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43例恶性、22例良性,其中穿刺230针为恶性。SMI技术筛检出活检前恶性病灶异常微血流的真阳性率、阴性预测值大于CDF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技术对前列腺癌检出的真阴性率、准确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恶性与良性病变中,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DFI技术对比,SMI技术对前列腺癌微血流检出率高,为前列腺癌血流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吴军蓝晓锋姜凡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前列腺癌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