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叠前
  • 2篇三维地震
  • 1篇地质
  • 1篇叠前成像
  • 1篇叠前深度
  • 1篇叠前深度偏移
  • 1篇叠前深度偏移...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田
  • 1篇油气田勘探
  • 1篇三维连片
  • 1篇数据规则化
  • 1篇提高分辨率
  • 1篇歧口凹陷
  • 1篇气田
  • 1篇气田勘探
  • 1篇斜坡
  • 1篇静校正
  • 1篇勘探
  • 1篇高分辨率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李冰
  • 3篇池永红
  • 3篇李淑恩
  • 3篇吕卫东
  • 1篇李建东
  • 1篇周宗良
  • 1篇何雄涛

传媒

  • 3篇工程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大面积三维地震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在歧口凹陷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歧口凹陷面积5280km2,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都十分复杂。复杂的施工环境所产生的噪音问题、能量和子波复杂变化问题、覆盖次数不均匀问题及地下复杂构造变化所产生的成像问题等,使得"超大面积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超大面积三维连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面临的问题及攻关难点,建立了一整套解决该问题的方案与思路,通过应用叠前多域高频随机噪音的衰减、可控震源子波小相位化处理、连片子波整形、数据规则化处理、WEFOX叠前成像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解决了本区勘探面临的诸多问题。
李淑恩池永红吕卫东李冰何雄涛
关键词:数据规则化
大港歧北斜坡三维地震深层目标精细处理及地质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歧北斜坡深层沙二、沙三段发育沿岸滩坝、辫状河水道及斜坡扇沉积体系。储层总体比较发育,但是横向变化大,单层厚度薄。现有地震资料横、纵向上地震分辨率低,无法满足砂体追踪和精细储层预测的要求。通过运用叠前反褶积、静校正、能量调整、叠后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并实施处理解释一体化工作模式,处理质量过程控制等方法,使处理成果地震资料在保持地层波组特征不变的情况下,纵横向分辨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成像特征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基本上满足了地质需求。利用新处理的资料,通过井震结合,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在常规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利用拟波阻抗反演的方法预测了沙二、三段各油组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李淑恩周宗良李冰池永红吕卫东
关键词:静校正提高分辨率
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大港某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大港千米桥潜山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叠后、叠前时间偏移地震资料不能满足地质需求。为此,采用了提高潜山成像精度的最有效手段,三维连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对该区进行重新处理。文中介绍了叠前道集精细处理、建立初始深度—速度模型、模型的优化、偏移与校正等技术与实现过程。新处理的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资料与旧资料对比,不仅成像精度高,而且得到的波动信息更加丰富。应用新资料重新评价千米桥潜山气藏,取得了一些新认识和显著的地质效果。
李淑恩李冰张占江池永红李建东吕卫东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