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虎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市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生
  • 1篇多生牙
  • 1篇牙折
  • 1篇牙折裂
  • 1篇牙种植
  • 1篇折裂
  • 1篇锥形束CT
  • 1篇微创
  • 1篇微创技术
  • 1篇埋伏
  • 1篇埋伏多生牙
  • 1篇膜下
  • 1篇口腔
  • 1篇口腔种植
  • 1篇口腔种植修复
  • 1篇后牙
  • 1篇后牙折裂
  • 1篇骨膜
  • 1篇骨膜下
  • 1篇骨内

机构

  • 4篇合肥市口腔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叶虎
  • 1篇汪安民
  • 1篇张磊
  • 1篇武建宁
  • 1篇赵兵
  • 1篇郝新河
  • 1篇徐勃
  • 1篇刘娜
  • 1篇赵君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口腔种植修复370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对370例口腔种植修复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口腔种植科种植患者的基本情况、种植体型号、手术方式,初步探讨种植失败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种植修复的病例370例共623颗植体的相关数据,随访观察5年后就6颗种植失败病例,分析可能失败原因。结果种植义齿成功率在95%以上,种植失败主要原因是种植体周围炎症。结论种植义齿修复患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牙位以后牙为主。控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能显著降低种植失败率。
张磊叶虎
微创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及比较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15例),另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技术(315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畏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及术后出血、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及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6.10±2.23)min)比传统组((24.30±3.02)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惧症发生率、牙槽窝不完整率、断根率、牙龈撕裂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干槽症、关节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拔牙技术拔除残根、残冠、折裂牙等复杂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恐惧,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拔牙技术。
赵君刘娜郝新河叶虎
关键词:微创技术复杂牙拔牙并发症
口腔锥形束CT定位颌骨内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在颌骨内埋伏多生牙定位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2颗颌骨内埋伏多生牙采用普通X线检查,定位不准确者应用CBCT扫描并采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判断其在颌骨内的位置。结果 CBCT可以从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埋伏牙立体解剖图像,确切地显示埋伏牙的数目、牙体大小、形态、萌出方向、与邻牙的位置关系。结论CBCT可准确定位颌骨内埋伏牙,为其诊治提供依据。
晋林赵兵叶虎
关键词:埋伏多生牙锥形束CT
后牙折裂发病情况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牙折裂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89例患者89颗折裂牙的发病年龄、性别、牙位及病史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89例患者中,男46例,女43例,男女之比为1.07∶1。31~60岁71例,占79.78%,其中41~50岁比例最高,达40.70%。第一磨牙折裂牙最多见。牙折前无治疗史的57个,有治疗史的32个,包括牙髓干尸治疗25个,根管治疗7个。结论牙折裂多见于磨牙区,且第一磨牙发病率最高,这与牙本身组织结构的缺陷、咬合创伤有关,也与牙本质中有机质、无机质相对含量随年龄变化有关。有效的牙体牙髓治疗与修复,包括充填体的选择,根管治疗后作全冠修复,以及严格的备洞原则及治疗后调牙合,具有早期治疗和预防牙折裂作用。
徐勃叶虎汪安民武建宁
关键词:后牙牙折裂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