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瑞清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盆地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延长组
  • 3篇成藏
  • 3篇储层
  • 2篇油层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孔隙
  • 2篇孔隙结构
  • 2篇长6储层
  • 2篇成藏模式
  • 2篇成岩作用
  • 1篇低阻
  • 1篇低阻油层
  • 1篇岩相
  • 1篇延长组长
  • 1篇油藏
  • 1篇油田
  • 1篇沙河街组
  • 1篇渗流

机构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7篇任瑞清
  • 3篇淡卫东
  • 3篇张三
  • 2篇史立川
  • 2篇王维斌
  • 2篇李成
  • 2篇马艳丽
  • 1篇杨孝
  • 1篇朱静
  • 1篇梁晓伟
  • 1篇汪伶俐
  • 1篇王明培
  • 1篇张丹丹
  • 1篇张振红
  • 1篇龚福华
  • 1篇孙磉礅
  • 1篇陈旭峰
  • 1篇李萍
  • 1篇张磊

传媒

  • 2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姬塬油田长6储层渗流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2014年
以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应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储层评价新方法对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物性相对较好,粒间孔发育,储层孔隙结构好,以小孔、微细喉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高,渗流能力强,有利于高效开发;储层孔隙结构、成岩相及储层润湿性是影响相渗特征的重要因素。
张三李成张丹丹汪伶俐张振红任瑞清淡卫东
关键词:延长组储层物性渗流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藏总体大规模发育,但油藏特征复杂、区块差异大、单个油藏内部变化大,为此重点研究了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其非均质性对油藏的影响:姬塬地区长6成藏受多因素控制,烃源岩分布范围、输导体系的配置和成藏动力控制了油藏平面上区域性的宏观分布,而砂体结构、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则控制了大型复合岩性油藏内油藏分布的不均匀性。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以近源充注、隐形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为主。与优质储集空间等时发育的生烃高强度区、异常高压带及微裂缝发育带的叠置区域,应该是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岩性油藏富集和勘探部署的有利区带,而在有利区带,储层物性、平面及垂向的非均质性又在微观上控制了油藏的分布范围。
马艳丽李成淡卫东张三杨孝任瑞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_1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被引量:17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1低阻油层分布面积广、储量规模大,但其成因尚不明确,传统的识别方法易把低阻油层遗漏或误判。为此,从油田生产实际出发,根据钻井、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及储层特征等资料,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主力生产层长61低阻油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成因及识别方法。结果表明:长61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孔隙结构差;其次是绿泥石和铁方解石等胶结物含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和岩石粒度细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交会图版法、测井曲线叠合法、核磁共振测井法、特殊录井法及多井横向综合对比法等多种针对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在生产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王维斌郭杜凯陈旭峰任瑞清赵静王维博
关键词:孔隙结构低阻油层主控因素识别方法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长6储层综合评价
2016年
从区域沉积背案出发,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姬塬长6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喉结构、渗流特征及物性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结合探井、评价井的试油试采数据及以往的开发数据,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有利评价目标区。
马艳丽张三任瑞清史立川
关键词:物源分析微观孔隙结构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长6和长8油层组成藏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层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从长7烃源岩生排烃影响原油运聚及长6、长8沉积、成岩的差异性研究入手,总结成藏差异。结果表明,长7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为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运移动力;该区发育的长6、长8连通性砂体和构造裂缝提供了运移输导条件;长6、长8大规模叠置砂体形成了良好的储集体;沉积、成岩差异形成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控制着油藏富集区的分布。长6层成藏模式表现为长7油源先向上运移至长6成藏,而后侧向沿连通砂体继续运聚成藏,直至扩展到远离长7烃源岩分布区,形成沿北东向砂体大面积展布的油藏;长8层成藏模式则主要为长7烃源岩向下运聚成藏,二次侧向运移较少,油藏面积较小。
任瑞清朱静史立川王维斌淡卫东梁晓伟
关键词:延长组成藏控制因素成藏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勘探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八面河地区沙河街组充足的油气源、多类型的良好砂体、优越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圈闭、良好的输导体系及古构造格局、有利的时空配置、稳定的区域性盖层为本区具有形成亿吨级大油田创造了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八面河地区尽管勘探程度高,但由于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使沙河街组仍具有一定勘探潜力,尤其是隐蔽性油藏勘探潜力较大,主要分布在南斜坡地层尖灭带、鼻状断裂构造带东部及广北坡折带。
孙磉礅王明培任瑞清
关键词:沙河街组成藏条件勘探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5砂岩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胶结和交代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胶结和溶蚀作用。认为长4+5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少数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划分出本研究区的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高岭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胶结相共3种成岩相,认为长石溶蚀-绿泥石薄膜胶结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为进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
张磊龚福华任瑞清李萍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相鄂尔多斯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