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 作品数:16 被引量:93 H指数:7 供职机构: 重庆市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现有检测策略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研究 2021年 研究血站现有检测策略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20年1月-12月检验科初次无偿献血样本115205份,进行2次酶免和1次核酸检测,统计分析结果。结果:115205份样本有1727份不合格,总不合格率1.5%(1727/115205);其中酶免双试剂反应性776份,双试剂不合格率0.67%,酶免单试剂反应性951份,单试剂的不合格率为0.83%(951/115205),差异显著(P<0.05)。酶免双试剂反应性的776份样品中,核酸结果呈反应性627份,无反应性149份,差异显著(P<0.05);酶免单试剂反应性951份样品中,核酸结果反应性37份,无反应性914份,差异显著(P<0.05)。酶免单反应性标本中,国产试剂反应标本139份,单反应性率为0.12%,进口试剂反应标本775份,单反应性率为0.67%。结论:我站现有的检测策略,能有效提高血液的安全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韩继姝 魏兰 杨冬燕 王芳 黎美君关键词:输血传播疾病 窗口期 瘦素通过抑制ACSL5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和侵袭 2025年 目的研究拟探讨瘦素(leptin)对长链脂酰辅酶A家族成员长链脂酰辅A合成酶5(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5,ACSL5)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并探究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瘦素受体的表达;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采用PCR芯片数据分析瘦素下游靶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CSL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分期及预后关系;RT-qPCR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处理后ACSL5的表达;慢病毒转染构建过表达ACSL5稳转株;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及AMPK-α、p-AMPK-α的表达。结果瘦素促进MCF-7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及EMT;ACSL5是瘦素下游靶基因,在乳腺癌中显著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瘦素通过其受体OBR下调ACSL5的表达;瘦素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及EMT。结论瘦素可能通过激活AMPK通路下调ACSL5,增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EMT进程,从而促进乳腺癌恶性进展。 曾涛 魏兰 魏兰 杨诗雨 孙浩力 党婷婷 游毅青 唐加峰 张彦关键词:乳腺癌 瘦素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血站实验室采用不同模式检测HBsAg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6家血站实验室单独使用1种和联合使用2种酶联免疫(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进行性能评价,为各实验室制定合理的HBsAg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来自16家实验室的898份HBsAg初筛反应性标本分别寄送至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2种ELISA试剂检测HBsAg。采用化学发光法和中和试验作为确认方法。分别在各实验室选择1种性能相对优异的试剂作为比较试剂,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实验室单独使用1种试剂和联合使用2种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率。结果 898份HBsAg初筛反应性标本中,剔除16份数据不完整的标本,在余下的882份标本中,确认阳性571份,确认阴性311份。各实验室使用的2种试剂其灵敏度差异较大(P〈0.05),其中在实验室B、D、E和F中,灵敏度相对优异的试剂其符合率亦更高(P〈0.05)。性能相对优异的试剂单独检测和2种试剂联合检测进行性能比较,各实验室2种检测模式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C、D和F单一试剂检测的特异性优于2种试剂联合检测(P〈0.05),其余实验室2种检测模式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D和F单一试剂检测的符合率优于2种试剂联合检测(P〈0.05),其余实验室2种检测模式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实验室使用ELISA试剂盒进行HBsAg检测,存在单独使用1种试剂的检测性能等同于或优于联合使用2种试剂的情况,是否采用单一试剂代替2种试剂联合检测作为HBsAg的筛查策略,需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确认。 尹丹 魏兰 张巧琳 谢晓艳 李维 王露楠 葛红卫 潘彤 王芳 朱海峰 释艳华 魏超关键词:性能评价 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调查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假阳性的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4—9月来自全国16家采供血单位双试剂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888例,采用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进行检测,2种化学发光试剂均为反应性判为阳性,均为非反应性判为阴性,两者结果不统一时采用中和试验进行确认;多家采供血单位采用多种ELISA试剂对这批标本进行检测,本研究对其中6家实验室,每1种试剂对应3家实验室,3种试剂(试剂1、2、3)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888例ELISA筛查HBsAg不合格标本中罗氏和雅培双试剂化学发光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为301例,占33.9%;3种ELISA试剂在相应被用于检测的3家实验室之间的假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一实验室同时使用2种ELISA试剂有3家,其中2家实验室使用试剂1和试剂2的假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每种ELISA试剂在3家实验室检测同一标本,可能是1家、2家或3家同时出现假阳性,计算每1种的频率,其中3种试剂3家实验室同时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1家或2家实验室出现假阳性的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分析3种试剂所对应实验室检测结果同时为假阳性时的S/Co分布,其中位数及内四分位间距存在差异。结论不同ELISA试剂检测HBsAg不合格标本的假阳性率存在差异,其假阳性检测结果的S/Co值分布不同,此数据可为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参考。 张巧琳 王露楠 谢晓艳 尹丹 魏兰 葛红卫 韩卫 潘彤 方建华 释艳华 魏超 李维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假阳性率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种ELIS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分析5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抗-HCV结果的差异,为血站血液筛查试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2015年多中心评估项目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检测的数据,选取5种试剂进行评估,计算每种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准确度和漏检率,比较试剂的检测性能。结果 1 074份标本经检测,确证结果阳性242份,阴性832份。5个实验室各自使用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A、B、C、D实验室2种试剂的检测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E实验室各自采用的2种试剂初筛反应性标本的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实验室采用的试剂2的准确度优于试剂1(P〈0.05),D实验室采用的试剂5的漏检率低于试剂2(P〈0.05)。结论 5个实验室各自使用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较高。综合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准确度和漏检率得知,A实验室试剂2优于试剂1、B实验室试剂3优于试剂1、C实验室试剂3优于试剂4、D实验室试剂5优于试剂2、E实验室试剂5优于试剂4。 魏兰 王露楠 尹丹 张巧琳 谢晓艳 方建华 朱海峰 朱绍文 释艳华 魏超 李维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法 抗-HCV 重庆地区近2年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血液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市血液中心及重庆区县14家血站/库的血液标本,采用核酸检测试剂与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平行检测。对联检反应性标本进行鉴别试验。对重庆市血液中心及区县血站/库的的核酸检测的联检反应性率、单反应性率、鉴别率进行分析,并对疑似HIV"窗口期"献血者做追踪和随访。结果共检测中心标本20 9328例,区县标本11 0588例。中心联检反应性率、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72%(1497/20 9328)、0.34%(707/20 9328)、30.98%(219/707),区县分别为1.1%(1228/11 0588)、0.61%(671/11 0588)、36.81%(247/671)。对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的标本做鉴别试验,共检出HBV反应性标本中心212例,区县血站/库246例;HIV反应性:中心检出3例,区县血站/库检出1例,并对这4例献血者进行了追踪随访,3例转阳确证为HIV"窗口期"。而HCV均未被检出。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及辖区内各区县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区域性差异。核酸检测敏感性高,可检测出标本中及其微量的核酸,显著缩短病毒"窗口期",有效降低了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 谢晓艳 王露楠 张巧琳 尹丹 毕蕾静 魏兰 李维关键词:血液集中化检测 血液安全 血站实验室ELISA检测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学实验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数据,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ELISA数据,统计室内质控失控率、告警率、FAME吐板率,按原因分类统计失控数、中断数、构成比,采用Pareto图分析失控及吐板原因。结果室内质控月均失控率为0.63%,主要原因占比为随机误差和人员操作不当;室内质控月均告警率为1.89%;FAME月均吐板率为2.89%,主要原因占比为洗板单元故障。结论加强实验室人员培训和仪器维护可降低失控率和吐板率;回顾性分析实验室检测数据,可为质量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 陈敏 王芳 魏兰关键词:ELISA 重庆地区血液筛查核酸联检与鉴别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OBI确认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血液筛查核酸联检与鉴别检测结果不一致标本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状况,同时评估现行检测策略的合理性。方法从重庆市血液中心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采集的192830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收集了194例核酸检测(NAT)联检单反应性/鉴别非反应性标本,通过重复鉴别检测、定量检测、血清学补充实验、NAT混样检测和超高速离心浓缩富集等技术对标本进行OBI确认。结果194例标本中,有61例重复鉴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为47.5%(29/61),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96.7%(59/61),全部确认为OBI,其中13例HBV DNA定量结果为检出。133例重复鉴别为HBV DNA阴性的标本,抗-HBs阳性为63.9%(85/133),抗-HBc阳性为79.7%(106/133)。100例NAT联检单反应性/鉴别HBV DNA反应性的标本,92.0%(92/100)确认为OBI。NAT联检与鉴别检测结果不一致组和一致组的抗-HBc阳性分别为85.1%(165/194)和90.0%(90/100)。133例重复鉴别为HBV DNA阴性标本,有2例NAT混样检测为HBV DNA阳性。3例随机选取的HBV DNA重复鉴别和NAT混样检测均为非反应性的标本,经超高速离心浓缩富集,有2例标本重复鉴别HBV DNA阳性,确认为OBI,且离心后病毒含量均小于20 IU/mL。结论在重庆地区,极低病毒浓度的OBI是导致NAT联检和鉴别检测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现行的检测策略是降低输血风险的合理举措,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血液安全。 尹丹 欧阳熊妍 陈雪 黎美君 魏兰 毕蕾静 王芳关键词: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液安全 建立梯度模型探讨溶血对核酸检测(NAT)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溶血程度和病毒浓度的梯度模型,研究标本溶血对基于转录介导的扩增(TMA)的核酸检测(NAT)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波破坏红细胞制造溶血标本,验证游离血红蛋白(Hb)浓度并建立溶血梯度模型;按照多因素实验设计... 田耘博 魏兰 李维 欧阳熊妍关键词:核酸检测 溶血程度 NAT 文献传递 重庆地区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筛查初析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了解大重庆地区(包括重庆主城区及14个主要区县)献血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血清学筛查情况。方法对2017年2—3月大重庆地区的10 008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完成了常规的血清学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ALT、ABO/Rh(D)血型初筛后进行ELISA抗-HEV IgM、IgG及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筛查显示大重庆地区10 008例标本,HEV IgM反应阳性167例(1.67%);HEV IgG反应阳性4 923例(49.19%);HEV抗原反应阳性2例(0.20%)。其中HEV IgG反应性率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献血者在男女比例、职业、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年龄和地区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重庆地区献血者中HEV病毒血清学IgM、IgG的反应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后续的HEV RNA核酸检测及序列分析,并扩大重庆地区特别是某些HEV反应性率较高区县的筛查数量,为建立适合大重庆地区的区域化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李维 欧阳熊妍 魏兰 韩凤娇 尹丹 毕蕾静 胡文通 赖晓波 何涛关键词:献血人群 血清学 血液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