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肺复苏不同预后患者血中细胞因子ET-1和NO含量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外周血中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内皮素(ET-1)和NO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0例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S1组:20例,心肺复苏30min无效死亡;S2组:20例,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h,但最终死亡;H组:20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选择20例健康门诊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于心肺复苏即刻留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TNF-α、IL-4和IL-10含量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1含量,硝酸根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1、S2和H组外周血中IL-1β、TNF-α、IL-4、IL-10和ET-1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H组比较,s1和s2组IL-1β、TNF-α、IL-4、IL-10和ET-1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s2组比较,s1组IL-1β、TNF-α、IL-4和IL-10含量无明显不同,ET-1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c组比较,s1、s2和H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H组比较,s1和s2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2组比较,S1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炎/抗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IL-10)异常释放与ET-1、NO参与心肺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且与心肺复苏预后密切相关。
- 梁志鹏陈欣万政佐阙彬杨榕
-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 盐酸羟考酮用于开胸手术后自控镇痛60例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在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各6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方式相同,在手术结束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1 mg·kg^(-1)和舒芬太尼0.1μg·kg^(-1)。术毕送至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两组患者同时开启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进入复苏室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手术后2,4,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手术后2 d内患者追加镇痛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相近(P>0.05);盐酸羟考酮组在48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优于舒芬太尼组,且手术后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均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相似(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复苏及手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反应,不良反应少,舒适度高。
- 阙彬甘建辉史金麟陈欣杨榕肖萍周蓉
- 关键词:舒芬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