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煌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盆地
  • 5篇弧前盆地
  • 5篇海岸山脉
  • 4篇杂岩
  • 4篇混杂岩
  • 3篇弧陆碰撞
  • 2篇深水
  • 2篇中新世
  • 2篇微体
  • 2篇层序
  • 1篇地质记录
  • 1篇定年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有孔虫
  • 1篇增生楔
  • 1篇蛇绿岩
  • 1篇深海
  • 1篇深水扇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碎屑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同济大学
  • 3篇台湾成功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迈阿密大学

作者

  • 12篇陈文煌
  • 7篇黄奇瑜
  • 6篇闫义
  • 4篇余梦明
  • 3篇钱坤
  • 3篇兰青
  • 2篇张新昌
  • 1篇贾国东
  • 1篇陈多福
  • 1篇单业华
  • 1篇田陟贤
  • 1篇邓文峰
  • 1篇刘海泉
  • 1篇张立升

传媒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利吉混杂岩成因探讨:微体古生物证据
利吉混杂岩位于台湾东部海岸山脉西南侧,它由强烈剪切、具鳞片状叶理的泥质基质及其中包含的许多大小不一、岩性各异的岩块所组成,其成因向来饱受争议,并被称为开启'台湾新生代地质演变的金钥匙'(Biq,1976).倾泻成因论者认...
陈文煌黄奇瑜闫义陈多福
菲律宾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菲律宾出露有20余套规模各异的俯冲带上板块(SSZ)型蛇绿岩,它们的时代以晚中生代为主,仅少数为新生代。大多数菲律宾蛇绿岩出露相对完整,包括由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纯橄岩等组成的变质地幔岩,和堆晶辉石岩、辉长辉绿岩等深成岩,以及枕状玄武岩、熔岩等喷出岩,甚至燧石岩等上覆沉积物,部分发育席状岩墙群和与蛇绿岩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及变质基底。其中喷出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整体表现出类似MORB和IAT的REE配分模式,具LILE富集和HFSE(如Nb、Ta相对La、Th)弱到中等程度亏损的特征。通过对菲律宾蛇绿岩的形成年代、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的分析,并与东南亚地区其他同时代蛇绿岩和周缘边缘海进行对比,将菲律宾蛇绿岩分为两部分。(1)菲律宾活动带蛇绿岩,该蛇绿岩带自西向东出露晚中生代弧前、新生代弧前扩张盆地和晚中生代岛弧、弧后盆地的残留,推测晚中生代蛇绿岩来自中特提斯洋向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沟-弧-盆体系,是菲律宾新生代岛弧岩浆活动的基底,而夹于晚中生代蛇绿岩之间的始新世蛇绿岩来自老的岛弧基底之上由于新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弧前扩张盆地。(2)菲律宾陆块蛇绿岩,其中巴拉望微陆块晚中生代蛇绿岩来源于古南海,而构造叠置于它们之上的新生代蛇绿岩则来源于古南海俯冲对应形成的边缘海,如苏禄海和南海;三宝颜微陆块或可能是古南海的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其蛇绿岩可能是古南海的残片,抑或三宝颜微陆块可能是婆罗洲南部东爪哇-西苏拉威西地体的延续,故该蛇绿岩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的残片。
余梦明闫义黄奇瑜刘海泉张新昌兰青陈文煌钱坤
关键词:蛇绿岩特提斯
海岸山脉弧前盆地地层:台湾弧陆碰撞造山的地质记录
台湾碰撞造山带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结合处,是了解南海俯冲-关闭历史的重要窗口。台湾东部海岸山脉的利吉混杂岩被认为是一套遭受剪切破坏的弧前盆地层序,然而这套层序的年龄至今仍未确定,保存于其中的沉积记录也未受重视。我...
陈文煌黄奇瑜闫义Yildirim Dilek陈多福王明慧张新昌兰青余梦明
关键词:弧前盆地微体古生物弧陆碰撞
文献传递
台湾东部海岸山脉南端台东残留弧前盆地的构造及古海洋意义
陈文煌李大伟闫义林彦均林秋婷纪文荣
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深海δ13C负偏事件:对台湾岛-吕宋海峡构造演化的响应
洋盆间通道的开闭深刻地影响着海洋环流格局,并导致显著的古海洋变化.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由位于吕宋海峡的两道构造地形单元(恒春海脊增生楔和北吕宋火山岛弧)将它从西太平洋分隔开来.
陈文煌黄奇瑜林彦均赵泉鸿闫义陈多福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氧同位素指示的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被引量:4
2016年
有孔虫壳体的氧同位素值(δ18 O)是由其生长时海水δ18 O和温度决定的,在海水δ18 O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由壳体的δ18 O值估算海水温度。本文以南海北部沿岸地区9个站位的柱状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其壳体的δ18 O值。分别以相应站点夏季与冬季表层海水的实测δ18 O值代入温度公式,估算了对应的夏季与冬季的海水温度值。然后把计算结果与World Ocean Atlas(WOA)数据库相应站点的海水温度数据作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出的夏季海水温度与WOA的夏季温度有较大差别,而计算出的冬季海水温度则与WOA的冬季海水温度基本相当。这说明δ18 Oruber记录的是该区域冬季表层海水的温度,此区域内G.ruber这一属种的生产力和沉积通量在东亚冬季风盛行期间出现了最高值。
许慎栋陈文煌邓文峰贾国东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表层海水温度南海北部
南海与西太平洋深水交换通道(火山岛间闸口)的构造演化
陈文煌黄奇瑜林彦均闫义陈多福
南海扩张过程及海陆变迁沉积记录被引量:7
2016年
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盆地的对比研究是深入了解南海扩张过程及古地理格局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对南海南缘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还非常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对南海扩张及海陆变迁等基础地质问题的整体认识。综合南海及其周缘盆地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南海扩张过程和古地理格局演化进行了分析。南海南、北缘盆地破裂不整合面存在着明显的穿时性,从NE向SW逐渐变年轻,对应南海海底扩张从NE向SW渐进式打开。台湾新生代地层破裂不整合面位于33~39 Ma之间,暗示南海洋壳开始形成的时间可能在33~39 Ma之间,有部分较老的洋壳可能已经向东俯冲消减掉。南海经历了从早期"北陆南海"逐渐演变为现今"北海南陆"的过程,南海北缘早期存在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可能为古南海的一部分。伴随南海的扩张,海侵范围由东向西逐渐扩展,从一个狭窄的海湾形成今日的形貌。南海北缘盆地物源在~25 Ma左右发生明显的改变,早期主要为华南沿海的近源剥蚀沉积。在~25 Ma后,来自扬子地块的沉积物逐渐增多。南海南缘盆地物源在~25 Ma前与南海北缘盆地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25 Ma后南海洋盆阻挡扬子地块的物源向南输送,南海南缘仍以陆块内部中生代花岗岩及火山岩为主要物质来源。
钱坤闫义黄奇瑜陈文煌余梦明田陟贤
关键词:古地理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恒春半岛中新世增生楔沉积岩相、遗迹化石均表明其牡丹层主体部分和乐水层均为深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中扇至下扇亚相。里龙山层属于大陆棚至大陆斜坡的浅海环境,沉积相为补给水道和上扇亚相。锆石U-Pb定年物源分析结果显示,里龙山层与牡丹层源自福建武夷山的闽江水系,而乐水层砂岩与九龙江河口砂质沉积物的锆石年谱相似,说明乐水层可能源自九龙江水系。结合野外沉积地层观察等,认为恒春半岛晚中新统是南海北坡深水扇的一部分,因晚中新世南极冰盖迅速扩张(12~5 Ma),导致全球海水面大降,海岸线往坡折带外移约200m,有利于深水扇的发育,然后随着南海海洋地壳向东俯冲卷入恒春半岛-恒春海脊增生楔内。
张新昌李婷婷陈文煌余梦明兰青
关键词:深水扇增生楔U-PB定年
台湾弧前盆地构造反转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7年
台湾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活跃的造山带之一,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海岸山脉位于台湾岛的最东侧,由残留的弧前盆地和火山岛弧组成,前者为北吕宋海槽弧前盆地经两期强烈的挤压剪切构造演化而来。利用FLAC6.0软件模拟了台湾弧前盆地逆冲构造反转的演化过程。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台湾弧前盆地中逆冲构造的反转是由东向西逐渐发育而来,由局部向西倾斜的次级褶皱构造最终演化为整体向西的逆冲构造。地层厚度和岛弧基底的坡角对于褶皱的形成演化方式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
张立升闫义单业华陈文煌
关键词:弧前盆地逆冲构造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