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明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遗传疾病
  • 1篇隐性遗传疾病
  • 1篇人脐
  • 1篇人脐血
  • 1篇人脐血间充质...
  • 1篇鼠脑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脐血
  • 1篇脐血间充质干...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隐性遗...
  • 1篇综合征
  • 1篇维生素
  • 1篇维生素C
  • 1篇细胞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金明
  • 3篇王斌
  • 2篇吕娟娟
  • 1篇王阳
  • 1篇余莉华
  • 1篇杨丽华
  • 1篇程明
  • 1篇欧阳学军
  • 1篇陈志江
  • 1篇曾其毅
  • 1篇陈慧
  • 1篇陈剑锋
  • 1篇陶少华
  • 1篇杜江
  • 1篇吴渚
  • 1篇林丹娜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2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摸索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培养条件。方法根据不同采血量、首次换液时间、胎龄、不同培养基对样本分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脐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生长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取10ml的脐血能较大程度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首次换液时间在培养后96h较为合适,延长换液时间有利于数量不占优势的单核细胞充分贴壁;早产胎儿的脐血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较高;胎牛血清的质和量决定了培养成功与否。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CD34、CD45、CD14)及内皮细胞的标志(CD106),强表达CD29、CD44、CD13。结论样本量、首次换液时间、胎龄、培养基的质和量对MSCs的成活、生长有关键作用。
金明杜江王斌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Pierre Robin综合征3例被引量:3
2012年
Pierre Robin综合征(PRS)由法国口腔学家Pierre Robin于1923年首先报道,是一种病因学上非特异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先天性小下颌、舌后坠、吸气性呼吸道梗阻三联征,同时伴喂养困难和呼吸困难。现报道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例PRS患儿。
吕娟娟陈慧欧阳学军金明王斌
关键词:ROBIN综合征PIERRE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呼吸道梗阻
维生素C对脓毒症大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脓毒症大鼠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脓毒症治疗组。脓毒症组通过阑尾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脓毒症治疗组在造模后3 h通过尾静脉注射维生素C,其余组大鼠予等量9 g/L盐水。分别在相应时间点进行神经反射评估后断头取脑。提取脑组织蛋白,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测定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过氧化氢酶(CAT)。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脓毒症组(7 d生存率为30%)较对照组(7 d生存率为100%)及假手术组(7 d生存率为100%)生存率明显下降,脓毒症治疗组(7 d生存率为45%)较脓毒症组生存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反射评分在脓毒症组6 h开始下降,24 h达到最低(6.00±0.53),脓毒症治疗组较脓毒症组评分明显升高(7.62±0.52),72 h开始逐渐恢复(8.63±0.52),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SOD、MDA、NO、iNOS在脓毒症组和脓毒症治疗组24 h均达高峰,72 h已经下降,脓毒症治疗组较脓毒症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的变化与之相反。SOD/CAT在脓毒症组24 h最高,脓毒症治疗组则有明显改善,SOD/CAT与MDA呈强正相关(r=0.968,P〈0.05);HE染色可见脓毒症组脑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脓毒症治疗组较脓毒症组有明显改善。结论在SD大鼠脓毒症模型中,静脉给予维生素C可明显改善生存率及脑病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有关。
吕娟娟陈志江陈剑锋黄锦达张炬兴王斌陶少华王阳吴渚金明曾其毅
关键词:脓毒症脑损伤维生素C氧化应激
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在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高通量药物敏感性检测(HDS)技术用于筛选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R-AL)挽救化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该院5例接受了HDS筛选的中高度敏感化疗方案治疗的RR-AL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缓解率、并发症及治疗结局。结果接受了HDS筛选化疗方案的5例患儿,年龄2岁~13岁,其中巩固化疗结束后微小残留病(MRD)未转阴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骨髓复发ALL 2例,骨髓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经过1~3个疗程HDS筛选方案治疗后,共4例取得缓解,其中3例MRD转阴,1例分子学MRD水平下降;另一例治疗后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的4例RR-AL桥接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病生存至今。5例RR-AL患儿在挽救化疗期间,均合并不同程度感染,无1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HDS技术用于儿童RR-AL的挽救化疗方案的筛选是可行的,为取得MRD转阴桥接Allo-HSCT创造了机会。
林丹娜张观梅刘改英金明张亚芥吴莉程明余莉华杨丽华
关键词:高通量药物敏感性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