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青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洋壳
  • 4篇俯冲
  • 3篇地幔
  • 3篇俯冲带
  • 3篇TONGA
  • 2篇岩浆
  • 2篇蚀变
  • 2篇板块俯冲
  • 1篇岛弧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学
  • 1篇地幔楔
  • 1篇岩浆成因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站位
  • 1篇软流圈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罗青
  • 5篇张国良
  • 1篇陈立辉
  • 1篇李铁刚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西南太平洋Tonga-Kermadec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
本文对现代Tonga-Kermadec岛弧岩浆岩、DSDP 841站位Tonga岛弧晚始新世和晚中新世弧前岩浆岩、IODP U1365站位的蚀变大洋玄武岩和大洋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针对大洋玄武岩蚀变过程、俯...
罗青
关键词:俯冲带地幔楔
文献传递
俯冲洋壳组分变化及其对岛弧岩浆作用的贡献
板块的俯冲过程连接着地球表层和深部的物质交换,在全球构造演化和岛弧体系岩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以Tonga-Kermadec俯冲体系为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俯冲材料对岛弧火山活动的控制作用。为了提高数据...
罗青张国良牛耀龄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板块俯冲岩浆作用
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板块俯冲和板内岩浆作用都是导致地表和地球内部物质大规模循环的重要地质过程。但是,两个地质过程的岩浆成因机制,以及成因上的内在联系都存在很大争议。西太平洋是全球沟-弧-盆体系最发育的地区,也是全球板内火山作用(海山和洋底高原)分布最集中的场所。为阐明西太平洋海盆的上地幔软流圈性质、岛弧岩浆形成的控制机制、以及板块内部火山作用(碱性火山岩)的成因机制,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项目的资助下,本文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雅浦俯冲系统、汤加-科玛迪克俯冲带及其俯冲前缘海盆的成因机制、南中国海扩张期海盆玄武岩和板内火山作用、西太平洋海盆上地幔的Dupal异常分布和成因机制等展开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科学认识和成果。主要认识包括:(1)雅浦岛弧主要由变质岩-角闪岩组成,其形成于3—6Kbar温压条件下,代表岛弧下部来自帕里西维拉海盆的变质基底;(2)加洛林洋脊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其不是一个岛弧,而可能是一个地幔柱形成的洋底高原;(3)汤加-科玛迪克岛弧岩浆组成体现了西南太平洋俯冲板片俯冲速率的直接影响;(4)厘定了汤加-科玛迪克俯冲前缘板块的年龄(103.7Ma),并认识到其代表古太平洋扩张中心并消耗了Ontong Java超级地幔柱的组分;(5)首次在南海发现了碳酸盐化的硅酸岩岩浆向碱性玄武岩转化的现象,提出了板内碱性玄武岩成因的新链条;(6)西太平洋海盆的地幔广泛存在Dupal异常,该异常从西太平洋岛弧俯冲带一直延伸至南海海盆,其中南海海盆的Dupal异常主要受到大陆裂解和海南地幔柱作用的双重影响。通过以上认识,进一步揭示了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和板内岩浆体系作用机制,以及俯冲板片物质与板内火山活动之间的成因关�
张国良王帅张吉罗青罗青
关键词:板块俯冲俯冲带地幔西太平洋
大洋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成因研究回顾及展望被引量:5
2017年
认识地幔组成不均一性及其成因对于揭示固体地球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简要论述了全球典型大洋玄武岩(洋岛/海山玄武岩(OIB)、洋中脊玄武岩(MORB))源区组成不均一性的化学特征及成因,并分析了国内外对地幔组成不均一性的认识不足之处和原因。30多年以来,玄武岩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围绕地幔组成端元成分差异性及其成因,包括HIMU(‘μ’=^(238)U/^(204)Pb)、EMI和EMII及FOZO(同位素组成介于HIMU和MORB之间)富集端元,以及DMM亏损地幔端元(包括印度洋型(Indian-type MORB)和太平洋型(Pacific-type MORB)。富集地幔端元通常被认为与板块构造导致的地球化学循环有关,然而,这些端元的成因存在多解性。尽管过去常将亏损地幔作为一个地幔端元,但全球主要地幔库的亏损端元之间的同位素差别也是长期演化的结果,地幔亏损端元组成差异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地幔端元成因的多解性主要是由于对板块构造导致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了解不够,以及对地球早期熔融导致的上地幔亏损过程的认识不足。在总结研究现状和科学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地幔不均一性成因研究的潜力方向和方法:(1)深化对玄武质洋壳深部地幔压力下的物理化学相变研究,认识再循环洋壳重返浅部地幔的基本理论前提;(2)利用年轻的大陆裂张海盆玄武岩,有效检验大陆富集物质是否拆离进入地幔软流圈;(3)碳酸岩熔体来源及其对碱性玄武岩富集端元组成的贡献;(4)板块俯冲进入地幔过程中化学分异过程。
张国良罗青陈立辉
关键词:上地幔软流圈岩石圈俯冲带
俯冲速率对Tonga-Kermadec岛弧岩浆作用的控制
罗青张国良
大洋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对俯冲过程的响应--以Tonga-Kermadec为例
罗青张国良
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前缘洋壳蚀变过程及控制因素研究
2018年
蚀变大洋地壳通过俯冲带进入地幔,是导致岛弧火山作用的重要物质来源。洋壳蚀变导致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对理解固体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IODP U1365站位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前缘的俯冲板片上,对该站位蚀变玄武岩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俯冲过程。对U1365站位的9件玄武岩样品进行了蚀变产物的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并结合全岩主量元素含量,探讨了低温热液蚀变的影响因素及蚀变产物对化学组成变化的控制。研究表明,该站位的主要蚀变产物为皂石、绿鳞石、贝德石、沸石、绿泥石、橙玄玻璃、黄铁矿、方解石,以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为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产物组合特征。从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或裂隙边缘到岩石内部,蚀变矿物呈现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绿鳞石—皂石+黄铁矿的带状分布,指示了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的转变。该站位的蚀变类型包括矿物置换、气孔填充及裂隙填充。根据蚀变产物组合及矿物穿插关系,将U1365站位玄武岩的低温蚀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玄武质玻璃橙玄化、氧化蚀变矿物(绿鳞石+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形成、还原蚀变矿物(皂石+黄铁矿)的形成,以及裂隙的封闭。低温热液蚀变过程对该站位玄武岩化学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为K_2O、Fe_2O_3含量的升高及FeO、CaO、Na_2O含量的降低,并且在靠近岩石单元(熔岩流)边界的部位,样品的蚀变程度更高,所需的最小水岩比更大,全岩化学组成的改变也更强烈。蚀变产物的电子探针数据分析显示,K_2O主要赋存在绿鳞石和沸石中;Fe_2O_3主要赋存在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橙玄玻璃和绿鳞石中;CaO主要赋存于方解石岩脉中,在其他蚀变产物中含量极低。该结果可用于解释U1365站位蚀变玄武岩的化学组成变化,如更容易接触氧化性海水的蚀变样品通常表
罗青张国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