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璐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高原典型坝控流域泥沙来源解析及其模型的综合评价
- 黄土高原是中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其侵蚀泥沙主要来源于小流域的坡沟系统,因此研究小流域的侵蚀产沙规律及其泥沙来源对于建立流域尺度的侵蚀预报模型和优化坡沟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省横山县寨子峁淤地坝为研...
- 白璐璐
- 关键词:黄土高原泥沙来源
- 文献传递
- 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整理研究区各水文站的水文资料;2)对水文资料进行前期处理,分析各站点资料的趋势性变化,划分模型率定期及验证期,进行水文模型模拟及参数率定,计算各模型...
- 于坤霞刘昱王飞超李占斌李鹏任宗萍王添贾路白璐璐蒋凯鑫徐明珠张荷惠子周壮壮张镇玺
- 文献传递
- 不同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与模拟被引量:20
- 2018年
- 基于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径流小区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利用Hydrus软件建立了一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并利用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力学参数,模拟研究了改变降雨条件后在较短时间内坡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降雨历时下,同一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随着降雨强度增加而减少;降雨对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程度更加明显,而深层土壤含水量则相对稳定。模拟发现不同降雨量对土壤入渗深度也不同,小雨可以入渗到10cm,中雨可以入渗到40cm,大雨则可以入渗到100cm及以下;在雨水入渗的过程中,深层土壤含水量呈现"滞后效应";当降雨量达到中雨及以上时,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值后会出现"平台期"。
- 刘小璐鲁克新李鹏徐国策程圣东白璐璐魏芳
- 关键词:土壤水分HYDRUS-1D降雨入渗
- 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被引量:12
- 2018年
-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模型参数确定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4%~21.42%,6.74%~19.08%和7.86%~20.74%,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5.6~384.0,275.1~368.7,289.5~334.6mm,土壤水δ2 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71.84‰,-115.10‰^-50.98‰和-112.28‰^-63.78‰。(2)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均存在时间节点。(3)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包气带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地和草地较林地更有利于赋存土壤水分。(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蓄水量峰值与蓄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峰值越大,相应的蓄水能力越低。(5)林地、草地和农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草地和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农地可能与地下水水质与补给密切相关。
- 马田田柯浩成李占斌李鹏肖列张洋汤珊珊郑淋峰苏远逸白璐璐
- 关键词:土壤水氢同位素水分运移黄土丘陵沟壑区
- 砒砂岩区典型淤地坝沉积泥沙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是拦减入黄泥沙的关键措施,尤以对泥沙具有绝对控制的"闷葫芦"淤地坝为甚。为研究淤地坝对侵蚀泥沙的拦蓄作用,以砒砂岩区皇甫川流域园子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采集坝地淤积剖面及沟间地、沟谷地表层样品,对沉积旋回进行断代分析,计算泥沙贡献率,反演其淤积过程。结果表明:坝地沉积泥沙粒径分布以2~0.05 mm砂粒为主,其次为粉粒、黏粒,砂粒中以极细砂和细砂占比最多。园子沟坝控流域内侵蚀性降雨事件对应的最小日降雨量为22.8 mm;淤地坝运行可划分为2个阶段,前期主要依靠坝体拦蓄泥沙,后期随着拦蓄泥沙的增多,减蚀作用凸显。坝地沉积泥沙主要来源为沟谷地,贡献率达71.4%,沟间地为28.6%,其中沟间地侵蚀产沙并非受植被唯一影响,在降雨量>45.4 mm时,地形因素会限制侵蚀的加剧。
- 蒋凯鑫于坤霞李鹏李占斌白璐璐谢梦瑶刘昱
- 关键词:皇甫川流域淤地坝侵蚀性降雨沉积旋回
- 基于GAMLSS模型输沙贡献率的研究方法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GAMLSS模型输沙贡献率的研究方法,首先,收集整理流域出口站的水沙资料;其次,计算各个指标与输沙的关系式以及拟合过程线,并计算90%的P‑factor和R‑factor、50%分位数序列方差和均值、相关...
- 于坤霞孙倩李占斌李鹏王添任宗萍王飞超马田田白璐璐刘昱
- 文献传递
- 植被和梯田措施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调控作用被引量:5
- 2022年
- 坡沟系统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基本的地貌单元,也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植被和梯田作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土壤侵蚀控制和生态恢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定量评估林草、梯田对坡面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以及多措施协同配置问题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植被和梯田的格局和配置对坡沟系统细沟侵蚀的协同调控作用,该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4种措施:上坡位植被(措施A)、下坡位植被(措施B)、梯田(措施C)、梯田+植被(措施D)对细沟侵蚀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植被覆盖度下,下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较上坡位的植被布设细沟最大长度减小量更大;2)第1次降雨中,侵蚀率最大值达到3500 g/min以上,第2次降雨过程中侵蚀率最大值仅为1100 g/min以上,在各产流时间内第2次降雨侵蚀率均为第1次降雨侵蚀率的1/3~1/2;3)对于各措施下细沟沟长发育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措施A(6.55 cm/min)、措施C(5.71 cm/min)、措施B(3.60 cm/min)、措施D(2.69 cm/min);4)梯田与植被同时布设(措施D)对于细沟侵蚀的调控作用优于单一措施(措施B和C),梯田和植被对细沟侵蚀指数细沟侵蚀量、细沟面积、细沟密度产生了协同作用(分别为7.71%、13.76%、7.52%)。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坡沟治理措施配置和细沟侵蚀调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 董敬兵时鹏李占斌李鹏白璐璐赵准宋致华赵倩卓慕全鹏
- 关键词:植被细沟坡沟系统梯田
- 一种细长金属管材内壁的打磨毛刷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长金属管材内壁的打磨毛刷装置,包括棒状管道刷本体,管道刷本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毛刷头和毛刷尾,毛刷头连接手钻接头一端,手钻接头另一端固连手钻,毛刷尾和手钻接头内部设置相同反螺纹。本实用新型一种细长金...
- 徐明珠李占斌徐国策王飞超李鹏于坤霞武海喆刘昱蒋凯鑫白璐璐
- 文献传递
- 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综合得分法水文模型精度识别的方法,步骤包括:1)收集整理研究区各水文站的水文资料;2)对水文资料进行前期处理,分析各站点资料的趋势性变化,划分模型率定期及验证期,进行水文模型模拟及参数率定,计算各模型...
- 于坤霞刘昱王飞超李占斌李鹏任宗萍王添贾路白璐璐蒋凯鑫徐明珠张荷惠子周壮壮张镇玺
- 线性生产建设项目生态效益动态评价及其指标权重分析——以西安—商洛高速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也十分巨大,科学评价高速公路等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可以为生产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以国家高速公路G40西安—商洛段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极优模型计算相关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以此为基础计算典型线型建设项目在施工前期、植被恢复期和建成使用期不同功能生态效益指数,分析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在施工前期径流模数综合得分最高;在植被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综合得分最高;在建成使用期排水量与外排水含沙量综合得分最高。在施工前期,中低地区(秦岭以北)和阶地区(秦岭以南)的生态效益指数值分别为0.455和0.487,属于中等分类,说明该地区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在植被恢复期,比较各分区的值,发现秦岭以南都略小于秦岭以北,说明秦岭以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建成使用期,线性生产建设项目在不同区段的破坏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生态效益指数也是不同程度的增长,以秦岭以北主线工程区为例,生态效益指数由生产前期的0.455提高到建成使用期的0.578,这说明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之后,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在各个时期,主线工程区比其他区的生态效益指数值基本上都大,说明主线工程区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区。
- 于坤霞白璐璐李占斌张晓明孙倩方锦丽解刚李鹏靳涛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生态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