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5篇放矿
  • 3篇破碎矿体
  • 3篇矿体
  • 2篇端部放矿
  • 2篇移动体
  • 2篇数值模拟
  • 2篇体形
  • 2篇稳定性
  • 2篇巷道
  • 2篇放矿理论
  • 2篇充填
  • 2篇充填体
  • 2篇值模拟
  • 1篇大西
  • 1篇袋装
  • 1篇等密度面
  • 1篇底柱
  • 1篇地表
  • 1篇地下采空区
  • 1篇压杆

机构

  • 16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紫金矿业集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长沙有色冶金...
  • 1篇矿冶科技集团...

作者

  • 16篇王小林
  • 14篇郭进平
  • 3篇汪朝
  • 3篇李明
  • 1篇王洪江
  • 1篇卢才武
  • 1篇张雯
  • 1篇李荣福
  • 1篇胡杏保
  • 1篇刘晓飞
  • 1篇尹升华
  • 1篇熊有为
  • 1篇王靖

传媒

  • 4篇金属矿山
  • 2篇有色金属(矿...
  • 2篇矿业研究与开...
  • 2篇现代矿业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方金矿矿石流动规律和矿块结构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四方金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17m分段过高导致悬顶的问题,提出12.5m的低分段方案。通过端部放矿相似物理实验,结合椭球体放矿理论和数学回归分析,测定了反映四方金矿矿石流动规律的移动边界系数和移动迹线指数,分段高度为12.5m时,矿石放出体a轴长12.5m,b轴长4.0m,c轴长4.5m。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石放出体大间距排列理论确定最佳进路间距为14m,根据放出体为前倾扁椭球体缺推导出崩矿步距与矿石回收率、贫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构建回贫差计算模型,以回贫差评价矿石回收效果,确定最佳崩矿步距为3.1~3.3m。研究结果为矿山优化结构参数、避免悬顶事故提供了依据。
郭进平王小林汪朝潘健张文革
关键词: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端部放矿结构参数优化
放矿理论的移动体体形及表面过渡关系研究
2017年
崩落采矿法在覆岩下放矿,放矿理论是控制其损失贫化指标的理论基础,放矿理论中的移动体体形和表面过渡关系则是放矿理论建立的基础。在分析椭球体放矿理论和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移动体体形和表面过渡关系的基础上,比较了二者的放出体体形、等密度体(表面)形状和等速度表面形状,论证了放出体表面、等密度面及等速度面的过渡关系,研究发现放矿时实质存在3种移动体(面)、3种体形和3种过渡关系。研究结果理清了放矿理论中的移动体体形和表面过渡关系,进一步夯实了放矿理论的基础。
郭进平王小林李荣福
关键词:放矿理论等密度面
基于相似物理实验的崩矿步距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确定四方金矿17m×20m结构参数下的最优崩矿步距,在实验室开展相似物理实验,通过端部放矿实验测定放出体形态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回贫差计算模型,确定理论上的最佳放矿步距为5m。为减小数学分析法的误差,选取4,4.5,5,5.5 m等4个放矿步距开展多进路放矿实验,以回贫差作为放矿效果的评判依据,确定最佳放矿步距为4.5m。考虑挤压爆破条件下的矿石松散系数为1.3~1.4,最终确定四方金矿17m×20m结构参数下的最佳崩矿步距在3.2~3.5m之间。
郭进平王小林汪朝王靖李明
关键词:端部放矿崩矿步距
机械破岩在破碎矿体进路回采中的应用
2023年
破碎软岩矿体使用进路式钻爆法回采时,爆破振动导致进路围岩难以实现自稳,掘进过程进路易冒顶、片帮,支护工作量大,采矿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夏家店金矿引进铣挖机机械采矿代替钻爆法采矿。研究了铣挖机机械破岩机理,对比分析了铣挖机机械采矿与钻爆法采矿在作业安全性、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铣挖机机械采矿可代替矿山85%的钻爆法采矿;铣挖机机械采矿的进路稳定性提高,采矿效率提升了50%以上,支护工作量减少了近40%;矿石回采率增加了6.4个百分点,采矿成本降低了45.5元/t,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郑冰陈阳郭进平王鑫王小林
关键词:破碎矿体钻爆法
放矿理论的移动体体形及表面过渡关系研究
崩落采矿法在覆岩下放矿,放矿理论是控制其损失贫化指标的理论基础,放矿理论中的移动体体形和表面过渡关系则是放矿理论建立的基础.在分析椭球体放矿理论和类椭球体放矿理论的移动体体形和表面过渡关系的基础上,比较了二者的放出体体形...
郭进平王小林李荣福
关键词:铁矿开采放矿理论
高侧压软岩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揭示高侧压软岩巷道底鼓和侧鼓的机理,以陕西某铜矿为工程背景,从岩体性质、地应力分布、巷道形状和支护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底鼓和侧鼓的根本原因是围岩软弱破碎和水平地压大,顶板矢跨比为0.33、底板矢跨比为0.2、侧帮矢跨比为0.09时对控制巷道变形最为有利;与直墙平底三心拱相比,马蹄形巷道顶板下沉量下降为6.8%,底鼓量下降为20.7%,侧鼓量下降为10.7%;与不耦合支护相比,耦合支护使巷道底鼓量降低34.1%,侧鼓量降低41.4%;与底板不支护相比,底板支护底鼓量降低20.4%,侧鼓量降低15.5%。在优化巷道形状的基础上,采用"喷锚网+全断面钢架+架后袋装充填圈"的联合支护方式,顶底板移近量为14.5mm,两帮移近量为32mm,能够保证巷道稳定。
郭进平刘少青王小林
关键词:软岩巷道联合支护
金属矿床开采地表破坏机理及防控方法被引量:12
2014年
矿山的开采会使岩层发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进而引起地表的下沉、塌陷等破坏。针对金属矿山开采时可能造成地表破坏的形式、成因及危害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表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地下开采时形成的采空区、开挖的巷道及其他地下工程所形成的地下硐室和空区,而矿区岩体中断层、节理等地质结构为岩体破坏提供了基础,爆破震动以及地下水的压力强化和发展了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在整理总结国内部分矿山企业控制和监测地表移动、沉降、塌陷的方法和工程实践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采空区处理、注浆减沉、塌陷区治理等综合减轻地面破坏的措施,指出地表塌陷破坏是复杂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需从工程类比、监控分析、数值计算等多方面进行预测预防。
郭进平刘晓飞王小林胡杏保
关键词:金属矿山覆岩移动
四方金矿采矿方法的AHP-TOPSIS评判模型法优选被引量:12
2017年
针对目前"经验类比法"确定采矿方法过分依赖采矿人员的经验,无法定量分析等问题,以四方金矿为工程背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建立AHP-TOPSIS采矿方法优选模型,对初选的4种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判,4种采矿方法与理想解的贴进度分别为0.266,0.479,0.421,0.533,确定第4种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最优。评判结果与矿山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一致,表明AHP-TOPSIS采矿方法优选模型能有效地用于工程实践,同时也表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高价值矿种也是合适的,拓展了此采矿方法的运用范围。
郭进平王小林李明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采矿方法
破碎矿体采场底部结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即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除了品位高、开采条件好的矿床,矿体破碎的这类复杂难采矿床也陆续投入开采。由于矿体破碎、自稳能力差,布置...
王小林
关键词:破碎矿体采场底部结构稳定性分析控制技术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含粗骨料尾砂膏体长距离管输流变特性及阻力预测
2024年
为探明质量浓度、粗骨料含量、灰砂质量比和水化时间对膏体长距离管输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设计开展流变实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管道阻力预测模型,采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阻力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含粗骨料尾砂膏体属于宾汉流体,质量浓度和粗骨料含量对膏体流变参数的影响最显著;屈服应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随水化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与灰砂质量比的关系不大;塑性粘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呈指数增长,随粗骨料含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小,随灰砂质量比和水化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长;建立的流变参数预测模型平均误差小于4.3%,基于宾汉流变模型建立的管道阻力模型预测值比现场实测值偏大12.5%,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王小林王小林王洪江王洪江尹升华熊有为
关键词:粗骨料流变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