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玺

作品数:1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质子
  • 4篇熔合反应
  • 4篇重离子
  • 3篇衰变
  • 3篇重离子熔合
  • 3篇重离子熔合反...
  • 3篇子核
  • 2篇滴线核
  • 2篇动力学
  • 2篇质子滴线
  • 2篇质子滴线核
  • 2篇衰变纲图
  • 2篇中子
  • 2篇近垒
  • 2篇光学势
  • 2篇反应动力学
  • 2篇丰质子核
  • 2篇Β衰变
  • 2篇Γ衰变
  • 2篇半衰期

机构

  • 10篇中国原子能科...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杨峰
  • 10篇马南茹
  • 10篇林承键
  • 10篇贾会明
  • 10篇杨磊
  • 10篇王东玺
  • 9篇徐新星
  • 9篇孙立杰
  • 5篇张焕乔
  • 3篇刘祖华
  • 2篇周小红
  • 2篇马朋
  • 2篇杨维青
  • 2篇石国柱
  • 2篇马军兵
  • 2篇李智焕
  • 2篇杨彦云
  • 2篇胡正国
  • 2篇王建松
  • 2篇陈若富

传媒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质子滴线核^(28)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产生、分离和鉴别了同位旋第三分量TZ=−2的近质子滴线核^(28)S,并通过使用包括双面硅条探测器和高纯锗探测器在内的探测阵列,开展了^(28)S的β延迟γ衰变测量。实验准确测量了^(28)S衰变中的5条β延迟γ射线,得到了子核^(28)P相应能级的能量。首次提取出了β衰变布居到^(28)P低激发态的衰变分支比,并构筑了^(28)S的全新部分衰变纲图。本工作为将来进一步比较^(28)S和^(28)Mg间的镜像不对称性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
高祺锐徐新星周小红周小红梁鹏飞刘嘉健孙立杰李晓菁李智焕林承键杨彦云王建松李智焕蓝乙华杨彦云王建松高志浩王东玺白真马朋段芳芳钟福鹏武晨光胡强白真马军兵王建国李忍马南茹马维虎石国柱余功明DPatel金树亚马南茹马维虎周清武石国柱胡力元王翔臧宏亮李朋杰朱浩钒林喆阳赵青青杨磊温培威杨峰贾会明张高龙潘敏汪小雨杨磊胡正国杨峰贾会明张高龙
关键词:Β衰变
用转移反应研究~6He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
2019年
由于受到放射性束强度弱、品质差的限制,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本工作利用稳定束的转移反应作为探针,深入研究了反应出射道奇特核体系的光学势性质。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在近库仑位垒能区高精度测量了7Li+63Cu、208Pb的弹性散射以及单质子转移反应角分布,并利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和耦合反应道(CRC)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抽取了出射道6He+64Zn、209Bi晕核体系的光学势参数。所得参数可重现文献中已有的6He体系的弹性散射角分布,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对所得势参数的能量相依性的分析表明,在重体系6He+209Bi中,基于因果律的色散关系并不适用,其潜在的物理原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杨磊林承键林承键马南茹贾会明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杨峰徐新星孙立杰
关键词:光学势色散关系
丰质子核^(29)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
2023年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的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上,使用由三块双面硅微条探测器及环绕它的五个高纯锗探测器组成的探测器阵列,对丰质子核^(29)S的延迟衰变性质展开研究。本次实验获得了^(29)S的半衰期,为183(4)ms。首次实现了^(29)S的延迟测量,准确地获得了4条射线,得到了通过衰变布居到子核^(29)P低激发态的衰变分支比,并由此建立了^(29)S的部分衰变纲图。基于实验数据,研究了^(29)S→^(29)P/^(29)Al→^(29)Si镜像衰变过程中的同位旋对称性破缺。
查思贤李金海覃淑炼常志芳徐新星孙立杰刘嘉健孙立杰林承键李晓菁林承键吴鸿毅李朋杰李智焕杨彦云梁鹏飞王建松高雨枫杨彦云戴凡超朱浩钒王东玺蓝乙华马朋段芳芳高志浩王东玺白真马朋段芳芳钟福鹏武晨光胡强白真马军兵王建国李忍马南茹马维虎石国柱余功明D.Patel金树亚马南茹马维虎胡力元石国柱臧宏亮赵青青杨磊温培威杨峰贾会明张高龙潘敏汪小雨杨磊徐瑚珊杨峰贾会明张高龙王猛陈若富柳敏良徐瑚珊
关键词:丰质子核Β衰变半衰期衰变纲图
近垒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中子转移效应
近势垒及其以下能区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中子转移耦合道效应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基于静电偏转板装置完成的32S+90,94,96Zr,18O+74Ge和18...
贾会明林承键杨磊徐新星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刘祖华张焕乔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用背角准弹散射研究近库仑势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
2019年
利用背角准弹散射的方法开展了近库仑势垒(近垒)能区重离子核反应机制的研究。高精度测量了深垒下能区16O+152,154Sm、184W、196Pt和208Pb等体系的背角准弹散射激发函数,用耦合道计算抽取了核势的表面弥散参数,结果表明考虑耦合道效应得到的表面弥散参数值正常。基于背角准弹散射势垒分布对核结构的敏感性,尝试用深垒下能区16O+152Sm、170Er和174Yb等体系的背角准弹散射来抽取形变靶核的十六极形变参数,所抽取值与已有结果趋势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此外,研究了弱束缚核体系的破裂效应,其表现为背角准弹势垒分布较全熔合势垒分布向低能移动,所得结果进一步说明势垒分布同时含有核结构和核反应机制的信息。
贾会明林承键林承键马南茹杨磊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钟福鹏杨峰徐新星
~6Li+^(208)Pb光学势灵敏半径的能量相依性
2017年
光学势灵敏区域的确定是研究光学势性质的先决要素。本工作利用扰动法,抽取并研究了弱束缚体系~6Li+^(208)Pb光学势灵敏区域的能量相依性。结果表明,该体系光学势实部和虚部的灵敏区域均呈现多峰结构。内部的灵敏区域对应体系库仑势垒的穿透过程,其位置基本不随能量的变化而改变;而外部的灵敏区域则对应体系的表面相互作用过程,并且存在强烈的能量相依性。采用新的灵敏区域重新检测了~6Li+^(208)Pb光学势的性质,结果表明在新的灵敏区域内,~6Li+^(208)Pb光学势虚部表现出传统的阈异常现象,而并非之前所观察到的破裂阈异常现象。
杨磊林承键贾会明徐新星杨峰张焕乔刘祖华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
关键词:光学势
基于HIRFL-RIBLL1装置开展的极丰质子核衰变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的衰变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一个前沿热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HIRFL-RIBLL1上开展的轻核区极丰质子核的衰变研究.首先介绍实验方法,包括β-p-γ符合测量的探测器阵列以及当前发展的连续束注入-衰变方法.随后重点介绍^(22)Si和^(27)S的衰变研究及相关话题,包括国际现状和国内工作的进展.在^(22)Si衰变研究中,发现了奇特的β2p衰变模式,由此首次从实验上确定了^(22)Si的质量.此外,与^(22)O的β衰变作对比,发现跃迁到子核第一个1^(+)激发态的不对称性达209%,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镜像不对称性,为探索同位旋破缺提供了新线索.在^(27)S衰变研究中,观察到28条衰变分支,其中24条βp分支是新发现的,由此构建了完善的衰变纲图.进一步,推导出了^(26)Si(p,γ)^(27)P热核反应率,探讨了在新星和X射线暴场景中对星际26Al核合成的影响.
林承键徐新星徐新星孙立杰贾会明杨磊马南茹王东玺
关键词:半衰期衰变纲图
质子滴线核^(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质子滴线核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反应机制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开展的^(17)F在近库仑势垒能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了深入探索^(17)F的反应机制,本课题组相继开展了^(17)F+^(12)C,89Y和^(208)Pb的弹性散射研究以及^(17)F+^(58)Ni的全反应道研究.目前的弹性散射研究表明,在大范围的靶区内,^(17)F的破裂连续态对弹性散射的耦合效应并不显著.对于破裂反应,在近垒能区只有^(17)F+^(58)Ni体系的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去弹破裂是主要的^(16)O产生机制.而对于熔合反应,目前只有^(17)F+^(58)Ni和^(208)Pb两个体系的实验结果.^(17)F+^(58)Ni体系在垒下表现出明显的总熔合截面增强现象.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增强主要是由^(17)F连续态的耦合效应导致.而对于^(17)F+^(208)Pb,其总熔合激发函数与^(19)F+^(208)Pb基本相同.^(17)F+^(58)Ni和^(208)Pb体系熔合激发函数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磊林承键贾会明贾会明马南茹王东玺杨峰
关键词:弹性散射熔合反应
近垒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中子转移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近势垒及其以下能区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中子转移耦合道效应是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问题。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上,基于静电偏转板装置完成的^(32)S+^(90,94,96)Zr,^(18)O+^(74)Ge和^(18)O+^(58)Ni等几个典型体系的熔合反应研究情况,并结合耦合道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选取反应体系时同时关注了正Q值的中子拾取和削裂道。另外,基于完全耦合道理论计算,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提取熔合反应中中子转移效应的自洽方法。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垒下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中子转移效应,同时指出了其复杂性。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来澄清相关核反应机制。
贾会明林承键杨磊徐新星杨峰马南茹孙立杰王东玺刘祖华张焕乔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
从实验熔合激发函数抽取势垒高度
2020年
库仑势垒在低能重离子核反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不能被直接测量,需通过不同类型的重离子核反应间接提取。目前对库仑势垒的系统研究大都比较依赖于所采用的相互作用势模型和反应理论模型。本工作采用实验熔合截面与能量的乘积相对于能量的一阶微分作为穿透系数,并将穿透系数最大值一半的位置定义为熔合反应的经验势垒高度。该定义不依赖于理论模型,具有优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据该定义,采用耦合道模型CCFULL及Wong公式拟合12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熔合激发函数,进而提取库仑势垒高度。通过比较本工作中从实验值抽取的势垒高度和不同理论势模型预测的势垒高度,以及其随同位旋不对称度的变化,发现Bass80和WKJ公式与本工作的结果最吻合。
崔丹腾温培威林承键林承键贾会明王宁杨磊马南茹王东玺杨峰徐新星孙立杰钟善豪
关键词:重离子熔合反应耦合道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