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伟伟

作品数:31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波速
  • 6篇地震
  • 5篇台网
  • 5篇测震
  • 4篇震源
  • 4篇测震台网
  • 3篇地幔
  • 3篇断陷带
  • 3篇震相
  • 3篇震源深度
  • 3篇山西断陷带
  • 3篇上地幔
  • 3篇上地幔顶部
  • 3篇台站
  • 3篇各向异性
  • 3篇PN波
  • 3篇PN波速度
  • 2篇地电
  • 2篇地电阻率
  • 2篇电场

机构

  • 3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3篇太原大陆裂谷...
  • 4篇上海市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冀中能源邯郸...

作者

  • 31篇殷伟伟
  • 9篇李颖
  • 6篇吕睿
  • 5篇梁向军
  • 5篇李自红
  • 5篇高伟亮
  • 4篇张蕙
  • 4篇朱元清
  • 4篇陈存田
  • 3篇黄金刚
  • 3篇宋秀青
  • 3篇刘林飞
  • 3篇王卓君
  • 2篇张玲
  • 2篇程冬焱
  • 1篇赵永
  • 1篇赵永
  • 1篇丁学文
  • 1篇杨宇
  • 1篇董春丽

传媒

  • 8篇山西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四川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 1篇科学技术创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背景噪声面波与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山西断陷带三维地壳结构被引量:23
2015年
讨论了利用面波与布格重力异常联合反演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联合反演获得山西断陷带地壳S波速度结构.通过建立速度与密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利用非线性迭代反演方法获得最终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联合反演获得的速度模型可以同时提高对面波及重力数据的观测拟合程度,而面波单独反演得到的速度模型则无法很好的拟合重力观测数据.相比较,联合反演速度模型中的大同火山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幅值小于面波单独反演模型中低速异常体的幅值.联合反演速度模型结果揭示,吕梁山地区在中下地壳存在低速异常,并且和北部的大同火山区低速异常相连接,说明可能导致新生代以来大同火山区岩浆活动的上地幔构造活动(上地幔局部上涌,地幔柱)可能对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构造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导致了吕梁山地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
郭震陈永顺殷伟伟
关键词:山西断陷带
地震信息系统接口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信息系统接口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接口格式和访问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地震信息系统接口的设计和使用
黄金刚张娜王卓君罗勇高伟亮梁永烨殷伟伟李晓锐谷利国陈存田张甲瑞高翔刘俊芳吕睿王宁闫晓美
山西及邻区S波速度模型研究
2019年
利用2009~2018年山西地震台网记录到的S波走时,重新校对震相并增加Sb震相,采用区域速度拟合和批量定位比较残差的方法获得山西及邻区S波的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通过S波实测走时与利用P波走时结合波速比得出的结论相近,误差在0.5%范围内,“山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能够满足地震台网日常工作需求。
殷伟伟梁向军
关键词:波速比
基于“山西2015速度模型”的定位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确定山西台网基于"山西2015速度模型"的相对固定的定位方法,选择2010~2016年最大空隙角小于45°、参与定位台站数大于40的103个地震事件,分别采用单纯形法、Hypo2000、Hyposat结合PTD等3种方法重新测定。结果显示,单纯形法和Hyposat结合PTD测定的残差以及网缘地震的震中距两方面均优于Hypo2000;在震源深度方面,Hyposat结合PTD的结果较为可信。综合分析认为,基于"山西2015速度模型"定位地震时,山西台网应固定使用Hyposat结合PTD的方法。
殷伟伟宋秀青李自红朱元清
关键词:震源深度
山西断陷带南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地震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本研究使用山西测震台网记录的2010年1月~2019年12月地震观测数据,使用TomoDD方法,反演得到了山西断陷带南部(110°~114°E,34.5°~38.5°N)分辨率为0.2°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该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与该区域的地表地质构造和沉积作用有关,5~10 km太原盆地、临汾盆地显示明显V p低速分布,灵石隆起是以沉积作用为主导的地质活动,存在较大范围的沉积物,在5~10 km同样显示低速分布;峨眉山地台、吕梁山脉、太行山山区显示高速分布。而吕梁山脉在10 km以上为低速分布,可能与大同火山的上地幔岩浆构造活动有关;太原盆地自15 km深度不再延续5~10 km的低速分布而显示高速分布,说明太原盆地不受大同火山区上地幔构造活动影响,受青藏高原的推挤作用形成的可能性更大。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丛集在断陷带内分布,震源深度集中在0~30 km。太原盆地内地震丛集事件发生在太原盆地北部,深度集中在20~25 km之间,速度剖面显示位于低速向高速转换区域内;交城断裂的应力集中以及介质结构的高低速变换是太原北部地震从集的主要原因。运城盆地内地震分布除盐湖序列外没有明显的丛集性。2016年3月12日发生的M_(L)4.8盐湖序列,主震发生在低速向高速过度区域内,其余震震源深度较主震浅,且基本发生在下方存在高速分布的低速区域内。盐湖序列M_(L)4.8主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附近中条山北麓断裂的高角度正断层性质一致,说明主震受中条山北麓断裂活动影响。余震震源类型复杂,其中,逆断和逆断兼走滑机制与该地区区域背景应力场不符。综合机制解和速度结构的结果认为盐湖序列的发生机理较复杂,可能受该区域介质结构、隐伏断裂分布等综合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张娜黄金刚魏越超李晓锐王霞殷伟伟
关键词:三维速度结构
山西洪洞井对远场大震的响应特征初步研究
1899年,意大利一口深井最早记录到远震地震波引起的水位震荡。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洼里井首次观测到水震波。近几年来,特别是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8.7级大震,远场大震引起的地下水同震响应现象越来越受...
李颖殷伟伟孟小琴程冬焱胡玉良
山西洪洞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对洪洞井水位自2013年数字化改造以来记录到的同震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洪洞井水位对全球MS≥7.5的远场大震有较好的响应能力,其同震响应呈一定的方向性;对不同地震的响应形态具有固定模式,以水震波为主,部分水震波伴随阶变;水位振荡阶变的初始方向以上升为主。统计分析显示,井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无明显相关性,水位响应时刻与井震距有一定关系。进一步核实表明:引起水位同震响应的地震波大多为S波,部分为P波、面波;S波引起的水位变化幅度要小于P波,而面波引发的水位变化幅度最大。综合分析了前人对水位振荡的机理研究,并结合洪洞井具体情况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李颖殷伟伟胡玉良程冬焱穆慧敏
关键词:水位同震响应
数字化地下流体观测仪器故障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对山西地下流体台网数字化仪器常见故障的总结和分析,提供了流体仪器维修维护经验,为前兆观测仪器安全稳定、连续可靠地运行提出合理建议。
李颖张蕙程冬焱殷伟伟王鹏伟
关键词:地下流体仪器故障维修维护
浅析交换机VLAN设置中VID和PVID区别与应用
2017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PVID和VID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在交换机VLAN划分时二者的区别与应用。
陈存田殷伟伟
关键词:VIDVLAN
利用震源机制判别山西地区地震事件类型被引量:8
2021年
采用gCAP方法反演2010~2019年山西地区87次天然地震、18次塌陷及9次爆破的全矩张量解。结果显示,gCAP方法在反演山西地区震源机制方面效果较好。2016-03-12山西盐湖M L4.8地震的断层错动方式为走滑兼正断,全矩张量解中包含非双力偶成分,属于体积缩小的内向闭合型破裂。对于山西地区的地震事件,可将全矩张量解中双力偶分量占比是否大于80%作为判别天然地震及非天然地震的依据。对于非天然地震事件,当参数ζ>0时为外向爆炸源,反之为内向闭合源。
殷伟伟张蕙
关键词:震源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