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月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1039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理
  • 1篇地理要素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新疆耕地
  • 1篇雨量
  • 1篇灾害
  • 1篇中国历史
  • 1篇山洪
  • 1篇山洪灾害
  • 1篇适宜性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分区
  • 1篇土地资源
  • 1篇自然地理
  • 1篇自然地理要素
  • 1篇耕地
  • 1篇耕地变化
  • 1篇国历
  • 1篇洪灾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篇程维明
  • 3篇方月
  • 2篇周成虎
  • 2篇田长彦
  • 1篇孙东亚
  • 1篇汤奇成
  • 1篇吴世新
  • 1篇柴慧霞
  • 1篇陈曦

传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历史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中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区域分布差异性明显且难以预报,关于山洪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于山洪灾害预警、山洪灾害防治区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历史山洪灾害点为基础数据,以6个一级地貌大区(东部平原低山丘陵大区(Ⅰ)、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Ⅱ)、华北-内蒙东中山高原大区(Ⅲ)、西北高中山盆地高原大区(Ⅳ)、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Ⅴ)、青藏高原高山极高山盆地谷地大区(Ⅵ))为基本分析单元,统计对比不同地貌区域内山洪灾害数目、密度,并进一步分析山洪灾害随高程、高程标准差以及50年一遇6 h雨量(H6-50)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中国历史山洪灾害的主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及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占全国山洪灾害的60%左右。6 h雨量(H6-50)处于240~280 m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最大。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区域山洪灾害密度较大。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大区高程处于10~50 m间,高程标准差小于30 m,雨量(H6-50)在150~270 mm间地区山洪灾害密度较大;西南中低山高原盆地大区山洪灾害集中分布于高程600 m以下,高程标准差小于50 m,雨量(H6-50)大于120 mm地区。以地貌区划结果为基本分析单元相对于行政界线而言更有助于分析山洪灾害分布特征。
刘樯漪程维明孙东亚孙东亚方月
关键词:山洪灾害
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被引量:26
2012年
以新疆1995、2000、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保持不变。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的耕地面积有增有减,但增加量远超过减少量,耕地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共增加126.39×104hm2。②对比4个时期26个水资源分区的耕地数值、变化和升降形式差异,可将耕地变化形式归纳为上升、先降后升、先升后降和升降波动四大类。③新疆耕地空间变化存在分区差异。1995至2008年期间,耕地增加值最大者为叶尔羌河流域,为17.36×104hm2;而额敏河流域耕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3.15×104hm2。④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其中以500~2 000 m区域分布最广;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区,以开发流水地貌类型的山前平原地带为主。新疆耕地变化具有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与水资源量及利用状况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程维明柴慧霞方月周成虎田长彦吴世新汤奇成
关键词:水资源分区地貌特征耕地变化
新疆土地耕作适宜性的多自然地理要素评价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研究该区宜耕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对促进其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确保国家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多源自然地理要素,对新疆土地资源的耕作适宜性进行GIS多级评价。首先,选取地形、气候、土壤和生态4要素共10个宜耕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新疆宜耕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然后,将模型结果与基于地貌数据获得的宜耕区域叠加对比,确定对模型结果的分级标准,得到新疆宜耕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格局;最后,利用2000、2005和2013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统计分析找出模型中需进一步完善之处。
方月程维明周成虎陈曦田长彦
关键词:G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