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振辉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隧道
  • 2篇偏压
  • 2篇偏压隧道
  • 2篇小间距
  • 1篇大型地下洞室
  • 1篇大型地下洞室...
  • 1篇地表
  • 1篇地下洞室
  • 1篇地下洞室群
  • 1篇地应力
  • 1篇地应力场
  • 1篇电工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动力计算
  • 1篇动态安全
  • 1篇洞室
  • 1篇洞室群
  • 1篇断面
  • 1篇断面隧道
  • 1篇心墙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5篇彭振辉
  • 4篇张社荣
  • 2篇胡安奎
  • 1篇王超
  • 1篇王超

传媒

  • 1篇交通世界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岩土力学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SLR-ANN的地应力场三维智能反演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基于黄登引水发电系统区域地应力实测结果及建立的三维数值仿真计算模型,揭示了工程所在区域的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特征,为地下工程的开挖加固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资料。分别采用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与考虑地质历史过程的基于逐步回归原理耦合人工神经网络(SLR-ANN)的非线性智能方法获得黄登水电站厂址区域的地应力场,再将地应力的实测值与反演数值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法下反演所得引水发电系统区域内三维地应力场均与实测结果相一致,表明3种方法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整个地下洞室群区域三维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但采用SLR-ANN二次智能反演方法进行地应力反演,模拟效果更加接近监测值,且因减少了反演参数的个数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反演效率,可将反演计算结果应用于后续洞室开挖及锚固仿真分析中。
张社荣胡安奎王超王超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应力场
强震区百米级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内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发展也比较迅速,已经完成二期蓄水的去学水电站-世界第一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标志着中国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施工技术已经处于世...
彭振辉
关键词:强震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动力计算有限元动力分析
地层变位分配控制原理在小间距偏压突变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分步变位控制原理研究复杂地质浅埋暗挖小间距偏压突变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规律,对限制周边环境及结构本身复杂的隧道工程地表变形具有指导意义。依托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实例,分析地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过程中,注浆体充分发挥了作用,地表竖向沉降量(最大为14.82 mm)满足标准要求,但实际监测得到的地表沉降位移明显超过标准值,因为地表变形不仅受注浆措施的控制,还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从现场观测结果来看,同时经相关单位论证后,表明并没有因为隧道施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因此保障隧道结构及周围环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用统一标准进行地表沉降控制是不尽合理的,对处于复杂地质环境中,且结构本身复杂的隧道工程来说,日常沿用标准几乎不适用。
张社荣杜晓喻陈愿陈克强彭振辉
关键词:浅埋暗挖法偏压隧道小间距
大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引入四维模型建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以"前期反演反馈分析结果检验—即时参数动态反演分析—下期开挖洞室围岩力学行为预测"为循环流程,把工程信息、地质信息、安全监测信息、数值仿真信息等耦合到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研究中。耦合可视化技术、检测分析理论、参数反演理论、数值仿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同时利用C#.NET编程技术来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建立三维可视化综合集成工程模型与施工过程中动态信息的有效映射关系,实现地下洞室群施工环境下安全状态的快速、准确、实时的反映,从而对施工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张社荣彭振辉胡安奎
关键词:大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SQL数据库
小间距偏压隧道地表及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及控制被引量:2
2018年
依托深圳地铁偏压隧道小间距段工程,通过对比不同工序的施工方案和采用辅助注浆等控制措施,研究小间距偏压隧道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确定采取"先小洞后大洞"的施工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实际工程中地表接近建筑物的沉降,降低施工扰动范围;建议并采取了"水平旋喷桩+双液注浆"控制周边建筑物沉降。实践表明,该注浆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控制地表沉降提供有效的工程措施。
董发俊彭振辉张社荣杜晓喻尚超
关键词:小间距偏压隧道沉降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