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晓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矿床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选矿
  • 1篇选矿试验
  • 1篇选矿试验研究
  • 1篇银赋存状态
  • 1篇砂岩
  • 1篇砂岩型
  • 1篇砂岩型铜矿
  • 1篇闪长岩
  • 1篇蛇纹岩
  • 1篇铜矿
  • 1篇锆石
  • 1篇锆石SHRI...
  • 1篇钨锡矿
  • 1篇钨锡矿床
  • 1篇锡矿
  • 1篇锡矿床
  • 1篇镁铁-超镁铁...

机构

  • 4篇长安大学
  • 2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黄金集团...

作者

  • 4篇刘云华
  • 4篇庄晓
  • 2篇魏均启
  • 1篇付建明
  • 1篇刘淑文
  • 1篇王晓地
  • 1篇魏君奇
  • 1篇郑绪忠
  • 1篇李志国
  • 1篇陶霞清
  • 1篇张永强

传媒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澜沧江缝合带吉岔蛇纹岩中闪长岩和俄咱辉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8
2008年
白济汛镁铁-超镁铁岩由吉岔蛇纹岩和俄咱辉长岩岩块组成,属澜沧江缝合带中的蛇绿岩块体。锆石 SHRIMPU-Pb 年龄测定表明,吉岔蛇纹岩(>297Ma)和俄咱辉长岩(303Ma)与金沙江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形成时间(300~294Ma)一致。说明金沙江缝合带和澜沧江缝带中的蛇绿岩,同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洋盆扩张期形成的洋壳残片。
魏君奇王晓地庄晓刘云华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岩锆石SHRIMP地质意义
湖南九嶷山钨锡矿床锡矿物质组分及选矿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湖南九嶷山钨锡矿床矿石类型属低品位云英岩型,通过对矿床物质组分、锡的赋存状态及选矿工艺研究表明,锡石中的锡含量占矿石总锡量的96.24%,主要嵌布于交代矿物颗粒之间或者包裹于矿物内部,粒度一般小于2mm,各粒级中无明显集中分布,易解离。在阶段磨碎、摇床选别和浮选条件下,本区锡矿回收率均能达到80%以上。为区域矿床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和经济可行的选矿工艺流程。
庄晓刘云华付建明陶霞清刘树生魏均启
关键词:钨锡矿床选矿试验
新疆土根曼苏砂岩型铜矿矿物组合及富集规律
2020年
新疆土根曼苏铜矿床赋存于早石炭世库山河群上组岩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地层、构造的控制。笔者主要利用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查明了本区金属矿物从早到晚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黑铜矿、孔雀石等,且相互交代关系明显。同时,根据该区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在垂向上空间分布的差异,大致可将矿床分为氧化带、次生硫化物带和原生硫化物带,其中氧化带以孔雀石为标志性矿物,次生硫化物带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蓝铜矿为主,原生硫化物带则主要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在次生硫化物带中,古陆的风化剥蚀为矿床提供了基本的成矿物质,库山河群上组的巨厚石膏层被认为是S 2-的主要来源,盆地为矿体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存条件。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含矿地层不断地被挤压抬升至潜水面以上,在表生氧化、淋滤等作用下使铜硫化物不断发生叠加交代,从而使铜元素不断富集,形成了铜矿体。
孟茹刘云华庄晓刘淑文刘方杰邓楠范媛媛
关键词:砂岩型铜矿矿物组合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床物质组分及金银赋存状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具有斑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两种类型的金矿床。本文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光薄片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化学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查明了矿床主要具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石类型,其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斑岩型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斑岩型-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石以条带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为主,斑岩型金矿矿石以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两种矿石类型主要载金矿物均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绿泥石;金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裂隙金及粒间金为主,粒度主要集中于0.074~0.010 mm之间,银主要赋存于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矿石的结构构造有利于各矿物的单体解离,在细磨条件下大部分金矿物易于解离呈单体金,综合回收率93.5%以上。本文研究成果为区域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及选矿流程设计提供了可靠资料。
刘云华刘怀礼高洪兴李志国庄晓张永强郑绪忠魏均启
关键词:金矿床赋存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