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毒性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学龄
  • 1篇学龄期
  • 1篇学龄期儿童
  • 1篇咽峡炎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营养状态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酸锌
  • 1篇球蛋白
  • 1篇球蛋白治疗
  • 1篇重症

机构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3篇林世光
  • 3篇尹俊
  • 2篇吴祖成
  • 1篇叶燕媚
  • 1篇杨光朝
  • 1篇李建安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深圳市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对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调查深圳市石岩街道学龄期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对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07月至2017年3月深圳市石岩街道的300例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均施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并对纳入研究的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纳入研究儿童Hp感染状况,依据有无感染Hp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儿童感染H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并比较感染组及未感染组的血清铁蛋白、身高、体质量等营养状态。结果 300例受试儿童总Hp感染率为26.67%,有胃肠道症状儿童Hp感染率为45.00%,明显高于无胃肠道症状儿童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无专用餐具、监护人学历低、啃玩具或手指、家庭月收入低及有家族胃肠道疾病史均是本组学龄期儿童感染H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儿童的血清铁蛋白[(19.32±1.90)μg/L vs(30.08±2.19)μg/L]、身高[(83.49±2.28)cm vs(120.50±4.89)cm]、体质量[(12.59±1.28)kg vs(15.49±3.39)kg]比较,感染组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石岩街道6~12岁学龄期儿童Hp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Hp感染严重影响儿童期营养。无专用餐具、监护人学历低、啃玩具或手指、家庭月收入低及有家族胃肠道疾病史均是导致儿童期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林世光尹俊吴祖成杨光朝何鞍生李建安叶燕媚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学龄期儿童营养状况
葡萄糖酸锌颗粒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颗粒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利巴韦林颗粒每天10-15 mg/kg,分3-4次服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喷雾吸入治疗,每4-5 h 1次,2揿/次;酌情给予物理降温、退热药物治疗、静脉营养支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颗粒10 mg/d,分2次服用。两组均持续用药5 d,观察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流涎消退时间、咽峡部疱疹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1.28±0.46)d、(2.11±0.69)d、(3.25±0.48)d、(2.41±0.63)d、(1.64±0.55)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K水平分别为(13.63±3.85)U/L、(65.28±9.52)U/L,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葡萄糖酸锌颗粒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加快临床症状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林世光尹俊吴祖成何鞍生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儿童葡萄糖酸锌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每日1次,连续应用5d。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MB、LDH及CK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MB、LDH及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率为87.50%(49/5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2%(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显著优于对照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尹俊林世光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