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放疗
  • 3篇调强
  • 3篇调强放疗
  • 3篇摆位
  • 3篇摆位误差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盆腔
  • 2篇腺癌
  • 2篇保乳
  • 2篇保乳术
  • 2篇保乳术后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术后放疗
  • 1篇体位
  • 1篇体位固定
  • 1篇锥形束CT
  • 1篇膈肌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篇宋伟
  • 4篇符天晓
  • 2篇周菊英
  • 1篇徐文涛
  • 1篇徐升
  • 1篇秦颂兵
  • 1篇蒋华
  • 1篇陈浩

传媒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负压真空袋固定全上肢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体位精度及重复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负压真空袋固定全上肢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体位精度及重复性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3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80 cm×120 cm真空袋全上肢塑型固定;对照组采用70 cm×100 cm真空袋上肢部分塑型固定,双手交叉置于额前。治疗前后分别获取左右(X)、头脚(Y)、腹背(Z)三维方向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ΔP1、ΔP2);由ΔP1计算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三维方向的外放范围。计算当次治疗前后三维方向体表线偏移值ΔP3。两组ΔP1、ΔP2、ΔP3在同一方向上的摆位误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ΔP1与ΔP3在组内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X、Y、Z三维方向上的ΔP1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X、Y、Z三维方向上的PTV外扩值分别为4.97 mm、6.31 mm、5.38 mm和8.24 mm、9.96 mm、7.5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Z方向的ΔP2分别为(0.29±1.02)mm、(-0.09±1.49)mm,ΔP3分别为(-0.63±0.95)mm、(-1.05±1.35)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ΔP1与ΔP3在Z方向均存在相关性(r=0.450,P<0.05;r=0.630,P<0.05)。结论 真空袋固定全上肢可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中的体位精度及重复性,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及推广价值。
李清山宋伟符天晓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摆位误差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分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18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CBCT扫描,每周1次。获得在左右(X)、头脚(Y)、腹背(Z)方向上的误差值。结果在X、Y、Z方向上总体误差分别为(1.64±2.16)mm、(2.92±3.60)mm、(1.57±1.85)mm;摆位误差的绝对值在X方向上94.3%≤5 mm、Y方向上89.8%≤5 mm、Z方向上93.2%≤5 mm。结论采用CBCT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地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验证,并为靶区的外放范围提供参考,从而为临床提供质量保证。
宋伟徐文涛周菊英秦颂兵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
锥形束C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方法对23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首次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连续扫描6周,重建后获取断层图像,使其与计划定位图像行匹配比较,得出3个方向左右(x)、头脚(Y)、腹背(z)线性误差和z轴向旋转误差(RTN)的平均摆位误差数据。结果23例患者共做CBCT138次,在腹背、头脚、左右3个方向和水平面旋转的摆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82mm、-0.31mm、0.95mm和-0.82°。结论使用kV-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地检测和修正摆位误差。
陈浩周菊英徐升蒋华宋伟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锥形束CT摆位误差
不同部分皮肤标记点相对盆腔位置变化的模拟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常规腹盆部放疗体表不同部分皮肤标记点活动度,位移偏差值与盆腔充盈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15例腹盆部放疗患者,每例行4次腹盆腔CT扫描。所有影像自L3上缘至耻骨联合上缘,利用“九分法”分为右上、中、下,中上、中、下,左上、中、下9个部分,依次编号为1~9。同一患者分次间同一部分均选择同一个紧贴皮肤的血管或筋膜交叉点作为模拟放疗皮肤定位“标记点”。选取L5椎体后下缘同一点为坐标原点,测定每个标记点相对坐标。每例患者4次CT扫描两两比较,获取每个标记点三维方向的位移偏差值和活动度。9个部分标记点间分别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活动度差异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各标记点三维方向位移偏差值分别与“5”的标记点腹背方向位移偏差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9个部分标记点间分别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活动度存在差异(H=36.66、66.20、92.15,P<0.05);其中“3、9”的标记点三维方向总体活动度较其他各点小,中位数为2.40~3.75 mm;“5”的标记点腹背方向活动度最大,中位数为9.20 mm。“1、2、3、7、8、9”的标记点左右方向位移偏差值分别与“5”的标记点腹背方向位移偏差值相关(r=-0.36~0.49,P<0.05);“4、5、6、9”的头脚方向与其相关(r=-0.34~-0.24,P<0.05);“1、2、3、4、6、7、8、9”的腹背方向均与其相关(r=0.33~0.91,P<0.05)。结论以双侧髋臼区域描记皮肤标记点,对于盆腔放疗体位重复性最佳;常用的“正中”部分描记皮肤标记点易受腹盆腔充盈程度影响而发生头脚方向偏差。
李清山宋伟符天晓
关键词:放疗盆腔
腹盆腔充盈度对膈肌位置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腹盆腔充盈度对膈肌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查阅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存储具有4~7次CT图像患者,共搜集25例、137次CT影像。勾画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每横断面腹盆腔轮廓,分别计算腹、盆腔及整体充盈体积。同一患者多次影像,两两排列组合共379组进行比较,计算腹盆腔体积变化率(△VR)、膈顶高度差值(△H);腹盆腔整体充盈度增大且膈顶升高为一致组,而膈顶降低为不一致组。统计一致组在所有样本占比,不一致组中过度深吸气占总样本比例;一致组和不一致组的△VR、△H行组间比较,一致组中腹、盆腔的△VR进行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一致组中腹、盆腔△VR与膈顶升高高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模拟计算腹盆腔充盈增加500 ml,所有样本、一致组的膈顶平均升高高度。结果一致组占比为67.28%;不一致组中深吸气在总样本占比为26.39%;一致组较不一致组,腹盆腔整体△VR、△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95、-5.49,P<0.05);一致组中,腹腔与盆腔△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3,P<0.05);膈顶升高高度与腹腔△VR相关(r_(s)=0.43,P<0.05);模拟计算腹盆腔平均充盈增加500 ml可导致所有样本、一致组膈顶平均分别升高4.54、8.43 mm。结论腹盆腔充盈度可能是影响膈肌位置及相关器官放疗精准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腹腔充盈度对其影响较大,建议尽可能在放疗疗程中重复CT定位扫描时充盈程度。
宋伟李清山符天晓
关键词:腹盆腔膈肌
保乳术后放疗影响标记夹几何体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中标记夹所形成几何体体积、位置、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例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依据定位CT和放疗0、10、20、30、40、50 Gy时的锥形束CT(CBCT),读取瘤床标记夹坐标信息,获取每次摆位误差。利用凸包计算程序构建几何体,分别计算出几何体基于定位CT的体积(V_(ct))、6次CBCT的体积(V0~5);比较6次CBCT与定位CT的几何体质心位移(D_(0-5))和包含度(DI_(0-5))。照射剂量分别对V0~5、D_(0-5)、DI_(0-5)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D_(0-5)分别与同次三维方向摆位误差的相关性,V0~5变化率均值(AV)、D_(0-5)均值(AD)、DI_(0-5)均值(ADI)分别与体质量指数(BMI)、全乳体积(VB)、乳轴高(H)、手术至放疗时间间隔(T)的相关性,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几何体所处象限(Q)和几何体于胸壁贴离状态(S)分别对AV、AD、ADI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D_(5)与D0、D_(1)、D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4.52、-3.38,P<0.05);DI5与DI0、DI_(1)、DI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70、2.64,P<0.05);D_(1)和D_(4)、D_(3)分别与头脚、左右方向误差相关(r=0.50、0.56、0.53,P<0.05),AD与BMI、VB、H相关(r=0.54、0.48、0.50,P<0.05);几何体离胸壁(S_(3))与近胸壁(S_(2))的AV和A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6、3.83,P<0.05);S_(3)与几何体贴胸壁(S_(1))和S_(2)的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6,P<0.05)。结论全乳放疗中几何体体积相对恒定,但放疗后程位置、形态变化较大。几何体体积变化率、质心位移、包含度均受其于胸壁贴离状态的影响,质心位移与乳腺形态、BMI存在相关性,放疗计划和是否修改可个体化。
宋伟李清山符天晓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