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镇宇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齿轮
  • 2篇修形
  • 2篇锥齿轮
  • 2篇小轮
  • 2篇轮齿
  • 2篇轮齿接触分析
  • 2篇面齿轮
  • 2篇面接触
  • 2篇齿面
  • 2篇齿面接触
  • 1篇弹流
  • 1篇弹流润滑
  • 1篇旋转角
  • 1篇应力
  • 1篇真实齿面
  • 1篇直齿
  • 1篇润滑
  • 1篇重合度
  • 1篇重载
  • 1篇弯曲应力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航发湖南...

作者

  • 6篇周镇宇
  • 5篇唐进元
  • 3篇丁撼
  • 1篇戴庆文
  • 1篇王晓雷
  • 1篇黄巍
  • 1篇董建雄
  • 1篇崔伟

传媒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机械传动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含蜗杆砂轮安装误差的面齿轮副齿面接触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一种五轴联动数控磨削机床,建立考虑蜗杆砂轮安装误差的真实齿面方程,研究含误差的真实面齿轮齿面和小齿轮齿面轮齿接触分析(TCA分析),得到面齿轮副齿面接触点轨迹求解方法,TCA分析表明:1切向线性位置误差和轴向线性位置误差会导致齿面沿齿宽和齿高方向发生偏移,而接触点轨迹在齿长方向出现较大偏移。2偏摆角误差导致齿面沿齿长方向发生倾斜,而接触点轨迹沿齿长方向出现较大偏移和倾斜;俯仰角误差会导致齿面沿齿高方向发生旋转,接触点轨迹也同时出现旋转。3面齿轮副齿面接触点轨迹对4项砂轮安装误差都较为敏感。研究为面齿轮设计和制造中的误差溯源以及真实齿面接触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崔伟唐进元周镇宇
关键词:面齿轮真实齿面轮齿接触分析
同功重比修形斜齿和直齿面齿轮性能对比研究
2016年
为深入了解同功重比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的性能差异,选择更适合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面齿轮传动.基于啮合原理推导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齿面方程,基于CATIA建立了修形斜齿与直齿面齿轮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以接触应力、弯曲应力和重合度为面齿轮传动性能指标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接触应力大幅降低,算例最大接触应力降低16.3%;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弯曲应力大幅降低,算例最大弯曲应力降低32.4%;修形斜齿面齿轮相比修形直齿面齿轮重合度大幅提高,算例重合度提高10.3%.所以同功重比情况下,修形斜齿面齿轮传动性能优于修形直齿面齿轮,前者更适合于高速重载工况下的轻量化设计.
周镇宇唐进元董建雄
关键词:接触应力弯曲应力重合度修形
螺旋锥齿轮的接触点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螺旋锥齿轮的接触点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小轮齿面点位置和小轮转角参考位置计算小轮齿面点与小轮齿面点法向量;根据小轮齿面点、小轮旋转角和轴交角计算小轮接触点与大轮接触点;根据大轮齿面点位置和大...
丁撼杜文龙容铠彬周镇宇唐进元
变位非正交面齿轮副小轮齿向修形轮齿接触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建立了变位非正交面齿轮的加工坐标系和啮合坐标系,推导了变位小轮及变位非正交面齿轮的齿面方程,计算得到了面齿轮数值齿面,分析了变位对非正交面齿轮齿宽的影响。在变位的基础上研究了对小轮进行齿向鼓形修形,而面齿轮不修形的修形方式。分别对未变位、变位、变位加小轮齿向修形的三种非正交面齿轮传动形式进行考虑安装误差的轮齿接触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变位系数增大,非正交面齿轮最小内半径、最大外半径及极限齿宽均减小;变位不影响非正交面齿轮副的接触规律;小轮齿向修形能降低接触轨迹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会引起幅值较小的直线型传动误差。
周镇宇唐进元丁撼
关键词:变位齿向修形轮齿接触分析
齿轮接触印痕的调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齿轮接触印痕的调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齿轮接触印痕的调控方法包括获取调节量和第一机床加工参数;根据调节量计算性能参数;当性能参数符合预设性能参数要求,则根据调节量和第一机床加工参数计算第一函数值;当第...
丁撼杜文龙容铠彬周镇宇唐进元
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与表面织构化研究进展
2024年
我国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航空高速齿轮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有关齿轮副表面摩擦学设计仍是薄弱环节。表面织构技术已成为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减摩抗磨、减振、抗粘附和抗蠕爬等多个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有关齿面织构化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远未能形成规范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当前在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及表面织构化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综述。首先从齿轮表面摩擦学设计基本要求展开介绍,指出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纹理是齿轮副表面摩擦学设计的关键,而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管是滚动还是滑动摩擦,并非表面越光滑摩擦学性能越优异,在齿轮副表面织构化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展开。随后对现有齿轮副表面织构化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齿面织构化处理后带来的性能增益,主要包括减摩抗磨效应、表面强化效应、减振和降温效应。接着,介绍齿轮弹流润滑数值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在表面纹理、表面织构对齿轮副的弹流润滑特性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随后,对齿轮副表面织构加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织构激光刻蚀、织构掩膜电解和织构微磨料射流等特种加工技术的优劣。对现有研究不足和潜在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从织构设计和加工等方面对齿轮表面织构化设计提供指导,研究结果可为未来航空高速齿轮副表面织构化设计提供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撑,填补该领域研究空白并扩大表面织构应用领域。
周镇宇陈东琦袁常生戴庆文戴庆文黄巍
关键词:齿轮表面织构表面粗糙度表面纹理弹流润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