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健

作品数:16 被引量:6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繁殖
  • 5篇繁殖性
  • 4篇母猪
  • 4篇白猪
  • 4篇大白
  • 4篇大白猪
  • 3篇遗传参数估计
  • 3篇育种
  • 3篇繁殖性能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行为学
  • 2篇性状
  • 2篇生长性状
  • 2篇体表损伤
  • 2篇体型
  • 2篇仔猪
  • 2篇限位栏
  • 2篇母猪妊娠
  • 2篇母猪妊娠期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温氏食品...
  • 2篇温氏食品集团...
  • 2篇环山集团有限...
  • 1篇安徽浩翔农牧...
  • 1篇广东温氏种猪...

作者

  • 16篇叶健
  • 13篇王爱国
  • 10篇傅金銮
  • 7篇吴珍芳
  • 5篇蔡更元
  • 5篇刘德武
  • 3篇张承华
  • 3篇曾谨勇
  • 3篇郑恩琴
  • 3篇胡晓湘
  • 2篇孟凡伟
  • 1篇刘莉莉
  • 1篇谈成
  • 1篇蒋尧
  • 1篇王晓梅
  • 1篇边成

传媒

  • 10篇中国畜牧杂志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猪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型评分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在选种中的利用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旨在围绕体型评分性状,探讨其与生产性状的遗传联系,并浅析其在生产中如何有效利用。通过比较分析了不同体型评分下,生产性状表型的差异;同时分别利用单/多性状线性模型和阈模型对大白猪体型评分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并计算了体型评分性状与部分主要生产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以及排名的秩相关。结果表明:随着体型评分的升高,达100 kg体重日龄与100 kg体重背膘厚均逐渐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头胎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单性状和多性状线性模型体型评分遗传力分别为0.03和0.04,阈模型遗传力为0.21;此外,体型评分与头胎产仔性能呈强的正遗传相关,而与非头胎产仔性能呈弱相关,与生长性状呈强的负遗传相关;最后,秩相关结果显示,单一通过性状EBV排名来选种不可靠,但排名靠前个体体型评分均值在8.0左右,提示应综合体型评分和育种值排名来选种。
叶健胡晓湘屈胜丽郑恩琴曾谨勇张承华刘德武王爱国吴珍芳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下母猪妊娠期体表损伤以及行为学的研究
引言动物福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关注的问题。2003年,欧盟通过《饲养动物福利法规》,规定2013年1月1日起母猪和青年母猪除了预产期的前7d和哺乳期间外都应群养。有研究表明,改善猪的福利可以大大降低动物的应激,提高...
涂金敏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文献传递
安徽省猪育种核心群场间联系性和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16
2015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安徽省3家(分别标记为1、2、3)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场间遗传联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为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奠定基础。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计算了场间关联率,并估计了不同群体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初生窝重(LBW)、达100 kg体重日龄(AGE)和100 kg体重背膘厚(BF)的加性遗传、永久环境和窝效应方差。其中繁殖性状共计24 933条,生长性状共计44 034条。结果表明:1场与其他场间没有关联,2场和3场的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场间关联率分别为3.4%、25.6%和13.8%。根据场间关联率把3个场分为2个群体(1场和2+3场),其中1场不同品种TNB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3~0.09,NBA为0.05~0.07,LBW为0.07~0.10,AGE为0.54~0.56,BF为0.26~0.35;2+3场不同品种TNB遗传力估计值变化范围为0.05~0.07,NBA为0.05~0.06,LBW为0.02~0.09,AGE为0.58~0.59,BF为0.40~0.43。1场和2+3场永久环境效应范围分别0.03~0.10和0.13~0.12,窝效应均值分别为0.07和0.00。其中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偏低,但均在文献推荐范围之内,可望用于目标群体的遗传评估。
叶健傅金銮张锁宇叶道武李庆岗陈景明金娉婷张士媛王爱国
关键词:动物模型
输精时间、配种后转群时间和哺乳期长短对母猪年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母猪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配种后转群时间对分娩率和产仔数的影响以及哺乳期长短对非生产天数的影响,本研究分别进行了3次试验。试验一选取160头发情母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发情后12、24、36 h和48 h输精;试验二选取60头配种后的母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配种后7 d和35 d转至妊娠舍;试验三选取56头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14、21 d和28 d时断奶。结果显示:发情后24 h输精的母猪受胎率最高;母猪在配种后35 d转至妊娠舍分娩率和总产仔数最高;哺乳期为21 d母猪非生产天数最低。
孟凡伟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关键词:输精转群哺乳期年生产力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下母猪妊娠期体表损伤以及行为学的研究
2016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在电子母猪群养系统(ESF)下,母猪体表健康和福利状况的变化。试验选取河南某公司种猪场(1场)和安徽某公司种猪场(2场)ESF系统下饲养的妊娠期母猪为研究对象。试验一分别对1场大白猪和长白猪不同胎次和不同妊娠期35、56、87 d和100 d母猪头部、肩部、背部、两侧、臀部、尾巴和阴部7个部位进行损伤程度评分;试验二通过对1场和2场猪群活动情况的观察,包括躺卧/犬坐、站立/走动、等待进入饲喂站和正常活动(采食/饮水/排泄),记录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母猪头数。试验结果表明电子母猪群养设备下猪群结构稳定后,体表健康状况和福利处于较好水平,且随妊娠天数逐渐减小,对于猪只的动物福利有一定的提高,肩部、两侧和头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随着妊娠天数增加,头部、肩部、两侧、背部、臀部、尾部,损伤程度评分逐渐降低;阴户先降低,再升高。此外,1~4胎,随胎次的增加,刚转入时胎次高的体表损伤程度评分较低。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早上5点开始饲喂对母猪影响最小。
涂金敏叶健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体表损伤行为学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和限位栏系统各品种繁殖性能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电子母猪群养系统(ESF)与限位栏系统对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河南某公司2个种猪场2013年各品种主要繁殖性能记录数据,且2个种猪场分别采用限位栏系统和ESF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ESF系统下,弱仔数、死仔数、木乃伊数和畸形数等均低于限位栏系统,初生窝重以及平均初生重均高于限位栏系统,且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两种饲养管理系统下,妊娠母猪妊娠阶段确认妊娠后,妊娠性能指标(空怀、流产、返情、淘汰、死亡以及肢蹄损伤等)的比例均差异不显著,但从总体比例差值可以看出ESF系统优于限位栏系统。结论认为,ESF系统母猪繁殖性能指标整体优于限位栏系统,且妊娠期母猪异常状况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涂金敏叶健傅金銮王爱国
关键词:限位栏繁殖性能
大白猪体型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本研究旨在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体型性状遗传参数,并评估体型性状与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体长、体高与管围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评估各体型性状与主要繁殖(总产仔数和健仔数)和生长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体长、体高和管围遗传力分别为0.25、0.21和0.10,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14~0.22。此外,体型与繁殖和生长性状表型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005和-0.237,遗传相关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184和-0.498~0.350。可见在选种过程中对体型性状的选择会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
叶健胡晓湘屈胜丽曾谨勇张承华蔡更元刘德武郑恩琴王爱国吴珍芳
关键词:体型性状动物模型
电子母猪群养系统和限位栏系统猪繁殖性能的比较
引言随着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的不断增长,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提高猪群的管理效率刻不容缓。我国养猪业在改变传统小栏群养母猪而采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限位栏为主的妊娠母猪饲养模式。传统限位栏的使...
涂金敏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文献传递
母猪断奶后发情刺激和分娩前体况对发情率和总产仔数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断奶后不同时间公猪、光照刺激以及体况对母猪发情率和总产仔数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次断奶的二元母猪560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公猪和光照刺激。结果显示,分别接受长时间公猪(12 min)和光照(16 h)刺激,发情率和总产仔数会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此外,试验选取同一批次并处于第三胎的母猪116头,根据其分娩期上产床时的P 2点背膘厚,分为12~14 mm、15~18mm和19~21mm3组,跟踪记录断奶后7天内发情的数量和下一胎总产仔数。结果显示,背膘厚处于15~18 mm的母猪发情率和总产仔数高于其他组,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公猪和光照刺激以及控制母猪背膘厚在15~18 mm范围内,能极大的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生产成绩。
孟凡伟傅金銮叶健王爱国
关键词:二元母猪体况发情率产仔数
断奶至配种间隔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旨在对断奶至配种间隔(下文简称"断配间隔")进行表型与遗传分析,探究其与各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为其在育种中应用奠定基础。试验选取某核心场近6年繁殖记录,围绕断配间隔性状,对不同品种共7 843条繁殖记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大白猪产后1周之内断奶发情间隔共3 297条繁殖记录断配间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力;并评估了各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次、母猪分娩季节和断奶日龄均对断配间隔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水平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效应接近显著;断配间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均匀度遗传力分别为0.046、0.077、0.093、0.110和0.047;断配间隔与产仔性能表型相关接近于0,遗传相关呈弱的正相关;与仔猪均匀度表型和遗传相关均呈弱的负相关。可见,总产仔数越多,断奶至配种间隔越长;仔猪均匀度越差,断配间隔反而越短。因此,在提高总产仔数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对断奶发情间隔的选择。
叶健傅金銮叶道武刘德武吴珍芳王爱国
关键词:繁殖性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