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
-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土鳖虫调控黏结合蛋白聚糖3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土鳖虫调控黏结合蛋白聚糖3(SDC3)对胆碱缺乏(CDA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胆碱充足(CSAA)组、CDAA组和胆碱缺乏加土鳖虫(CDAA+T)组。造模第12周开始,CDAA+T组小鼠给予0.108 g/kg土鳖虫(相当于成人用量10倍量)灌胃,CSAA、CDAA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8周末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小鼠肝功能、TC和TG,观测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1α1)、SDC3 mRNA表达;检测SDC3在人和小鼠原代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内皮细胞和Kupffer细胞中的表达,应用Si-RNA沉默SDC3,检测SDC3在HSC活化中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DC3蛋白表达。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或LSD-t检验。结果与CSAA组相比,CDAA组肝功能(ALT、AST)、血清和肝脏TC、TG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1),CDAA+T组小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较CDAA组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HE染色显示CDAA组脂肪变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增多,CDAA+T组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DAA组胶原增生显著增加,CDAA+T组胶原增生则减少;油红染色中CDAA组脂肪沉积明显,而CDAA+T组脂肪沉积减少。与CDAA组相比,CDAA+T组肝组织TGFβ、SDC3、α-SMA、COL1α1的mRNA表达和SDC3、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DC3在CSAA组中表达非常低,CDAA组中SDC3表达显著升高,主要在间质细胞,土鳖虫干预后表达显著降低(P值均<0.05)。PCR结果显示:人和小鼠肝脏各类型细胞中SDC3在HSC细胞表达最高(P值均<0.001)。体外培养LX2细胞,土鳖虫处理能显著降低TGFβ诱导的α-SMA、Col1α1上调,基因沉默SDC3后,土鳖虫不能抑制α-SMA、Col1α1升高(P值均<0.05)。结论土鳖虫显著改善CDA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C�
- 杨广越陶乐张玮刘旭凌马文婷吴柳孙田甜姜浩刘成
- 关键词:土鳖虫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 下瘀血汤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下瘀血汤是中医破血逐瘀的经典方剂,原方用于妇人产后瘀血内结腹痛以及心腹疼痛等证。下瘀血汤在治疗多种疾病中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纤维化、消化道肿瘤、肾病等多种疾病。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下瘀血汤具有抗纤维化、保护肾功能、抗肿瘤等作用,现对近年来下瘀血汤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古方的开发及研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王雪菲刘成曹勤孔令伟
- 关键词:下瘀血汤
- 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肝炎门诊和病房诊治的CH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治疗组另给予加味下瘀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3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8.1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3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64%。经统计分析,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AK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CD4^+、CD8^+、CD4^+/CD8^+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IL-10、IL-6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下瘀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乏力、胁痛胁胀、纳差等中医证候,改善肝纤维化,调节细胞免疫。
- 陶乐张洁严萍陈蓓孙琳吴柳刘成薛冬英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肝纤维化细胞免疫
- 平足蛋白(PDP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平足蛋白(PDPN)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9年9月—2022年6月首次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感染科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样本,实时定量PCR(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PDPN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1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腹腔注射含10%CCl_4,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橄榄油共6周,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小鼠肝脏原代细胞,检测PDPN mRNA在各类型细胞中表达;使用PDPN蛋白处理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并使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处理,分析PDPN诱导肝星状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数据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样本中,PDPN mRNA在正常肝脏中表达较低,S3、S4期肝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DPN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纤维间隔及肝窦,S4期肝组织PDPN阳性面积比S0期表达显著升高(t=8.892,P=0.001)。正常组小鼠中PDPN主要在肝窦表达少许,在CCl_4模型小鼠中PDPN表达显著升高(t=0.95,P<0.001),主要在纤维间隔表达;RT-PCR结果显示,PDPN mRNA在CCl_4模型小鼠中显著升高(t=11.25,P=0.002)。与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肝内胆管细胞相比,PDPN在肝窦内皮细胞中明显高表达(F=20.56,P<0.001);PDPN蛋白处理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15 min,炎症相关因子TNF-α、CCL3、CXCL1和CXCR1的m 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BAY11-7082(NF-κB信号抑制剂)处理后,上述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在肝纤维化中主要表达在肝窦内皮细胞的PDPN增加,�
- 王知意杨广越张玮浦娅琼赵鑫马文婷刘旭凌吴柳陶乐刘成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
- 骨形态生成蛋白激活素膜结合抑制因子在信号转导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21年
- BMP激活素膜结合抑制因子(BAMBI)是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假受体,其胞外区域与TGF-βⅠ型受体具有相似的结构,但胞内区域不具备生物学活性,能够竞争性地与TGF-βⅡ型受体结合,导致TGF-β信号不能往下游传导,从而阻断TGF-β信号传导。本文对BAMBI在信号转导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沈东晓刘成
- 下瘀血汤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是否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下瘀血汤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小鼠腹腔注射10%CCl4,第4周开始下瘀血汤组小鼠给予0.4678 g/kg下瘀血汤灌胃。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观测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GDNF蛋白表达。GDNF(10 ng/ml)处理GFP-Col-HSC和人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检测HSC活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模型组ALT和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下瘀血汤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值均<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形成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胶原纤维间隔较疏松及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α-SMA及GDNF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值均<0.01),均分布在纤维间隔,下瘀血汤组α-SMA与GDNF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对照小鼠肝组织GDNF表达比较低,CCl4造模6周肝纤维化形成,GDNF表达上调10倍左右,下瘀血汤显著抑制模型小鼠GDNF蛋白表达(P值均<0.01);α-SMA和Ⅰ型胶原α1(Col1)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小鼠显著上调,下瘀血汤处理后α-SMA与Col1显著下降(P值均<0.01)。体外结果显示,GDNF可诱导HSC细胞α-SMA及Ⅰ型胶原α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下瘀血汤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形成中GDNF表达显著上调,GDNF可诱导HSC活化,下瘀血汤可抑制GDNF从而抗肝纤维化。
- 张玮杨广越沈东晓马文婷陶乐吴柳严萍刘成
- 关键词:肝硬化下瘀血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下瘀血汤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 背景:肠源性内毒素在肝星状细胞激活及肝纤维化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提示肠在肝纤维化发生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肝纤维化过程中肠的病理改变罕见报道。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肠的病理变化,并研究抗纤维化中药下瘀血汤对之干预作...
- 陶乐王雪菲张玮刘成
- 下瘀血汤抑制胰腺巨噬细胞浸润改善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下瘀血汤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脏和胰腺病变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下瘀血汤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下瘀血汤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_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小鼠给予等体积橄榄油,每周3次,连续6周。造模第4周起,下瘀血汤组小鼠灌胃给予0.467 8 g/kg下瘀血汤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3周。药物干预期间,每周称量各组小鼠体质量。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肝、脾、胰腺组织并称重,计算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试剂盒检测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CD68、MCP-1及α-SMA蛋白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1),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下瘀血汤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明显肝细胞肿胀、小叶中心性出血及灶状坏死,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增生的胶原纤维分割肝小叶形成较粗大的间隔;胰腺小叶间隙增大,腺泡肿胀,腺管区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下瘀血汤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间隔较窄、排列疏松,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和胰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增多,胰腺组织CD68、MCP-1及α-SMA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下瘀血汤干预3周后,肝组织α-SMA表达明显减少,胰腺组织CD68、MCP-1及α-SMA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肝纤维化可引起胰腺巨噬细胞浸润和星状细胞激活;下瘀血�
- 沈东晓马文婷吴柳张玮陶乐薛冬英张洁刘成
- 关键词:下瘀血汤肝纤维化胰腺巨噬细胞小鼠
- 土鳖虫醇提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肝癌与抑制肝纤维化活性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土鳖虫醇提物中大分子蛋白各分离产物的抗肝癌与抑制肝纤维化活性,明确土鳖虫的有效部位与成分。方法采用盐析法从土鳖虫醇提物中回收蛋白类成分,将土鳖虫粗蛋白产物按分子量差异进行超滤,将其分为EEPA、EEPB及EEPC三个不同的蛋白部位,以抑制肝异常细胞增殖活性为导向,筛选最佳活性蛋白部位;接着经过DEAE阴离子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活性粗蛋白部位进一步的纯化,从EEPC中分离出一种纯化蛋白PC3-Ⅲ,并对其进行LC-MS/MS分析;最后利用细胞实验评价EEPC及PC3-Ⅲ体外抗肝癌及抑制肝纤维化的活性。结果在EEPA、EEPB及EEPC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部位EEPC表现出最高的抑制肝异常细胞增殖活性;纯化蛋白PC3-Ⅲ分子量为10 kDa左右,经LC-MS/MS鉴定表明,PC3-Ⅲ对同源蛋白A0A0M3STY1的覆盖率达到35%,查库得到的肽段序列为QYSINFISAR、CNGDSCVCTFR和SNNFR;体外细胞实验证明PC3-Ⅲ不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来共同发挥抗肝癌药效,还能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疗效与EEPC相当。结论研究证实了土鳖虫大分子蛋白的抗肿瘤与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并分离得到均一蛋白产物PC3-Ⅲ,为推进土鳖虫功效物质基础的认识与相关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 谢佳雨戴隆超王娜刘成王令充
- 关键词:土鳖虫分离纯化活性蛋白肝癌肝纤维化
- 下瘀血汤对胆碱蛋氨酸缺乏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下瘀血汤对胆碱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小鼠按照1∶2的比例随机采用蛋氨酸胆碱充足(methionine-choline-sufficient,MCS,8只)或MCD饲料喂养(16只)。造模第4周第1天,将采用MCD喂养的16只小鼠随机分为MCD对照组(简称MCD组,8只)及MCD-下瘀血汤(Xiayuxue decoction,XYXD)组(简称XYXD组,8只)。XYXD组小鼠按70 kg成人体重临床用量等体重的10倍量经口灌胃XYXD 3周,MCD对照组小鼠以等量无菌水灌胃,6周末取血清和肝组织,检测各组小鼠的肝功能、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采用免疫印迹和RT-PCR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6(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domain protein-like receptors protein 6,NLRP6)、簇分化抗原6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68,CD6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68与NLRP6的共定位。结果与MCS组相比,MCD组小鼠血清ALT、肝内TG和TC水平显著升高(P <0.05),HE及油红染色结果表明:肝组织脂肪变明显,NAS评分显著升高;RT-PCR显示:MCD组小鼠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MCP-1等炎症相关因子和TGF-β1等致纤维化因子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CD组小鼠NLRP6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而p-NF-κB p65水平显著上调;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MCD组小鼠NLRP6与CD68共定位显著降低。与MCD组相比,XYXD组小鼠的肝功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反应显著降低,NLRP6下调被抑制。结论下瘀血汤对MCD诱导的小鼠NASH有显著改善作用;调控巨噬细胞NLRP6的表达是下瘀血汤改善NASH的作用机制之一。
- 吴柳张洁马文婷潘凯张玮陶乐刘成
- 关键词:下瘀血汤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