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 作品数:5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冷冻新鲜芦荟漱口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效果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冷冻新鲜芦荟漱口液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4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口腔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口腔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冷冻新鲜芦荟漱口液漱口,取新鲜库拉索芦荟或中华芦荟约30~40 g洗净,去刺及表皮后,将果冻状部分放入100℃的250 ml开水中泡制,待溶液冷却后放入2~4℃的冰箱冷冻6~8h后用于患者漱口。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程度。结果研究组发生口腔黏膜炎0级11例,Ⅰ级6例,Ⅱ级2例,Ⅲ级1例,对照组分别为5,3,10,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12.5,P<0.01)。结论冷冻新鲜芦荟漱口液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口腔黏膜炎方面有一定疗效,且经济有效。 张川莉 王娟 谭鹰 周颖 罗婷关键词:芦荟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抗幽门螺旋杆菌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难治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及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rhTPO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抗Hp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B淋巴细胞(CD19^+、B1细胞)与血小板(PLT)计数;比较治疗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 vs 69.44%,P<0.01)。治疗2周后,两组IFN-γ、TNF-α、IL-2、IL-2/IL-4、CD19^+、B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4、IL-10、P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1年内观察组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1.21% vs 48.00%,P<0.05)。结论 抗Hp联合rhTPO治疗难治性ITP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升高PLT,调节Th1/Th2免疫平衡,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周颖 周莉 袁韵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B淋巴细胞 临床试验中科研思维在肝脏外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024年 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专硕”)实行“双轨制”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但忽视对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兼具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综合型高端医学人才成为极为迫切需求。本文就肝脏外科研究生在临床试验中的科研思维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张晓赟 周颖 康宇航 刘青松 文天夫 周永杰关键词:科研思维 医学教育 血液科住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血液科住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华西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4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咽拭子等临床标本,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482例血液科住院患者中共发生感染130例,感染率8.77%。感染好发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构成比52.31%;其次为血液,构成比23.08%。130例感染患者共检出482株致病菌,革兰阳性菌株215株,构成比44.61%,主要感染的革兰阳性菌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267株,构成比55.39%,主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的482株病原菌中共有98株耐药菌,检出率20.33%。其中,血液中的耐药菌检出率(63.16%)最高。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粒细胞计数最低值<0.5×109/L为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科住院患者的病房感染几率较高,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呼吸道、血流等感染好发部位的病原菌监测,一旦感染发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有助于患者预后。 周颖 王姣 袁韵关键词:血液科 病原菌 耐药菌 S1pr1沉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S1pr1沉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OCI-LY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确诊为DLBCL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0例,测定外周血S1pr1 mRNA的含量,用S1pr1特异性siRNA和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到OCI-LY1细胞,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CI-LY1细胞中S1pr1的表达,以鉴定S1pr1特异性siRNA沉默效果。检测OCI-LY1细胞增殖率和细胞迁移能力,同时检测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1pr1 mRNA相对中位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给予S1pr1特异性siRNA干预后,S1pr1沉默组OCI-LY1细胞中S1pr1 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1pr1沉默组OCI-LY1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细胞数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S1pr1沉默组OCI-LY1细胞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pr1在DLBCL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对S1pr1基因沉默后,OCI-LY1细胞增殖率和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特异性抑制了STAT3的活性。 周颖 罗婷 袁韵 龚玉萍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