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涟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住宅
  • 5篇装饰
  • 2篇山村
  • 2篇室内装饰
  • 2篇内装饰
  • 2篇名人
  • 1篇斗拱
  • 1篇中产阶层
  • 1篇荣宗敬
  • 1篇室内装饰装修
  • 1篇图像学
  • 1篇潘诺夫斯基
  • 1篇乾坤
  • 1篇中西方
  • 1篇柱子
  • 1篇住区
  • 1篇装饰特征
  • 1篇装饰元素
  • 1篇装饰装修
  • 1篇装修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篇刘涟
  • 5篇左琰

传媒

  • 3篇城市建筑
  • 1篇世界建筑
  • 1篇中国建筑装饰...
  • 1篇建筑师
  • 1篇建筑与文化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国际饭店到吴同文住宅——邬达克现代派建筑中的装饰风格研究
2017年
本文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L.E.Hudec)的现代派建筑装饰风格进行了研究,从他的三个代表作——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和吴同文住宅入手,深入剖析建筑师设计风格的形成因素以及风格转型的趋势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作品中神秘装饰符号背后的象征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邬达克现代派作品中装饰风格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左琰刘春瑶刘涟
从岐山村看近代上海中产阶层住家木作装饰特征
20世纪初近代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其住家装饰是当时家装风尚的重要参照,这类人群的主要居所为1920年后兴建的新式里弄住宅,本文以新式里弄岐山村为例,通过对其室内木作包括墙面、地面和木质装饰构件的特征分析,展现近代中...
刘涟左琰
关键词:家装行业壁炉
上海近代文人住家海派家具特征及其运用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上海近代文人群体是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住家展现了文人群体特有的生活观念和审美品位。文章聚焦上海20世纪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人住家中海派家具的选择和运用,结合功能房间对文人常用的客厅家具、书房家具、卧室家具等风格特征及布置展开论述,并从新材料和工业化制造的角度对海派家具的创新性做了归纳,以期通过对以近代文人为代表的都市中产阶级的居住空间的剖析来阐释海派家具的风格特征和发展趋势。
左琰刘涟
关键词:海派家具
住宅中的“乾坤”之道
2020年
结合王船山《周易外传》中"乾""坤""道"的内涵,通过解析住宅结构系统、围合系统、材料系统、演变系统中的乾坤象征,以及道的运行方式,尝试解释从传统到当下住宅室内中的一些现象以及背后蕴含的居住观念与哲学。
刘涟
关键词:柱子装饰斗拱
文化交融——上海近代中西方名人住宅室内外中西元素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以室内外空间包含的中西元素为切入点对民国时期上海各界典型的中外名人住宅进行比较,发现上海近代西方文化由外至内逐步地渗透进上海各界名人居住环境,并最终形成室内中西交融的海派风貌。
刘涟
关键词:名人故居海派风格
文献传递
武汉里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特征与类型分析
2021年
本文关注武汉里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特征、类型及影响因素。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确定了调研范围及重点;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对里分住宅室内公共空间的装修界面、装饰元素、家具特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之后根据房间室内装饰装修的特征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并分析其与居民居住态度的关联性,最终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刘涟左琰
关键词:装饰元素
图像学分析在近代住宅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2021年
文章旨在探讨艺术领域中作为解读图像意义的图像学方法如何运用到近代住宅的室内装饰分析中,以及有何价值。文章首先解读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方法,并在巫鸿、赖德霖对图像学方法扩充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认为图像学在近代住宅室内要素中的适用范围为装饰性元素,进而以上海荣宗敬住宅为例,探讨室内装饰“个性-社会”意义的阐释策略以及装饰图案的空间性解读方法。
刘涟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
上海近代文人群体居住形态特征研究(1915-1937年)
2021年
1915—1937年期间文人群体开始登上并活跃于近代上海的历史舞台,并成为现代化转型的中坚力量。本文聚焦于这段时间内文人群体在上海的居住形态,具体包括文人的居住生活与观念、居住环境,以及对其具有影响的社会活动、经济状况,力求全面丰富地展开上海文人群体在此阶段的居住生活景象。
刘涟左琰
里弄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利用及其对住区的影响
2021年
近年上海里弄中名人故(旧)居的保护利用与其所在住区的发展存在的关系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梳理了上海名人故(旧)居的住宅类型和保护利用方式,通过比较不同保护方式对住区的影响,初步认为纪念馆式保护是住区长远发展的最优选择。本文以钱学森旧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名人故(旧)居的纪念馆式保护利用主要通过政府支持、名人效应两种渠道为住区争取发展资源,但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则需要依靠住区治理与管理机制的配合。
刘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