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明浩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苜蓿
  • 3篇沙地
  • 3篇混播
  • 2篇紫花
  • 2篇科尔沁沙地
  • 2篇混播比例
  • 2篇混播方式
  • 2篇混播组合
  • 2篇禾草
  • 1篇氮磷
  • 1篇地形
  • 1篇土层
  • 1篇土层深度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紫花苜蓿
  • 1篇苜蓿草
  • 1篇苜蓿草地

机构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通辽市科尔沁...

作者

  • 5篇吴明浩
  • 4篇张永亮
  • 2篇骆秀梅
  • 2篇王显国
  • 1篇邓波
  • 1篇于华荣
  • 1篇高凯
  • 1篇张玉霞
  • 1篇郭园
  • 1篇沈祥军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混播组合对播种当年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4种牧草按豆禾比1∶1、1∶2、2∶2和2∶1间行种植,分析其播种年混播组分株高与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对混播禾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混播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禾草种类对禾豆总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单播苜蓿全年产量显著高于混播草地禾豆总产量(P<0.05)。在混播处理中,头茬禾豆总产量以1∶1混播最高,二茬和全年禾豆总产量以2∶1混播最高,1∶2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豆总产量显著低于其他混播组合(P<0.05)。豆禾比例对禾草生长及禾豆产量比有明显影响,1∶2和2∶2混播禾草生长良好,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28~0.81;而1∶1和2∶1混播组合二茬禾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全年禾豆产量比为0.11~0.30。
张永亮骆秀梅骆秀梅吴明浩
关键词:混播比例草产量科尔沁沙地
苜蓿+禾草混播方式对二龄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在科尔沁沙地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共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按豆禾行数比1∶1、1∶2、2∶1和2∶2建植混播草地,分析了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二龄混播禾草、苜蓿及禾豆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及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及群体产量影响显著(P<0.05)。除第1茬禾草产量以苜蓿+虉草混播组合最高外,其余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均以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最高,苜蓿+垂穗披碱草混播各茬次及全年禾草产量最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虉草1∶1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分别比单播苜蓿产量高25.70%(P<0.01)和14.21%(P>0.05),但禾草产量占比仅为16.10%和16.63%。豆禾1∶2混播全年禾草产量占比达到27.20%~37.57%,但禾豆总产量显著(P<0.01)低于其他混播组合。在科尔沁沙地,苜蓿∶禾草1∶1混播短期内可获得最高的禾豆总产量,1∶2混播全年禾豆总产量最低,而禾草产量比最高。
张永亮潘东吴明浩
关键词:混播比例混播组合
微地形及冬灌时间对沙地苜蓿越冬特性的影响
2018年
本文研究了2个微地形(洼地、岗地)和2个冬灌时间(11月20日、11月10日)对沙地土壤含水量、温度以及对紫花苜蓿根颈直径、根颈芽数、根颈活力、根颈电导率和越冬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水分处理下,洼地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岗地,洼地的越冬率高于岗地;较晚(11月20日)进行冬灌能够降低土壤的平均高温和平均低温,从而降低昼夜温差,降低温度的变化幅度.同一样地不同地形,灌水先后对苜蓿根颈活力和相对电导率影响差异不显著;较早(11月10)灌水处理的苜蓿越冬率相对较晚灌水处理的苜蓿越冬率低.因此,较晚灌水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和苜蓿的越冬能力,进而提高苜蓿越冬率.冰冻前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苜蓿越冬的主要因子.
吴明浩张玉霞乔双王显国郭园于华荣沈祥军
关键词:紫花苜蓿微地形
牧草根系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混播方式的响应被引量:9
2018年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和猫尾草(Phleum pratense)二组分间行(豆禾间行比:0∶1、1∶0、1∶1、2∶2、1∶2、2∶1)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播种当年混播组分根系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组分根系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禾草种类根系C、N、P含量及C∶P和N∶P差异极显著(P<0.01)。虉草根系C、N、P含量显著高于无芒雀麦、披碱草(N除外)和猫尾草(P<0.05)。混播禾草种类对苜蓿根系C含量有显著(P<0.05)影响,而对N、P含量和C∶N、C∶P和N∶P影响不显著。混播比例对禾草根系C、N含量、C∶N、C∶P、N∶P以及苜蓿C含量、C∶N、C∶P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禾草P含量和苜蓿N、P含量、N∶P没有显著影响。当禾草种类相同时,豆禾1∶2混播禾草和苜蓿根系C含量最高,2∶2混播次之,与其他混播比例间差异显著(P<0.05)。
张永亮骆秀梅骆秀梅潘东吴明浩
关键词:混播方式根系
科尔沁沙地苜蓿草地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在科尔沁沙地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1~5a)苜蓿草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时(年限)空(土层)变化特征,旨在探讨种植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为沙地苜蓿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种土壤酶活性都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最强,呈现出表聚性。随着种植年限增加,2种土壤酶活性都呈先增后降趋势。在0~7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为:2a>5a>4a>1a>3a;土壤脲酶活性大小顺序为:2a>5a>3a>4a>1a>原生植被地。2年龄苜蓿草地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1年龄和3~5年龄(P<0.05);2年龄和4~5年龄苜蓿草地非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1年龄和3年龄(P<0.05)。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其中,种植第1年至第3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
石立媛张永亮高凯吴明浩邓波王显国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层深度科尔沁沙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