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1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DSC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梗死灶周围DCC和NF-200表达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分析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梗死灶周围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6只SD大鼠,其中30只用于构建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脑梗死组(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移植组(插入线栓,注入ADSC悬液),三组各10只;剩余6只用于分离培养ADSC。分别于造模后第1、2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迁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NF-200和DCC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F-200和DCC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分布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CC蛋白在梗死灶周围皮质中的定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移植组脑组织中可见PKH-26标记的ADSC,且多见于脑梗死周围皮质中。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知,相比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造模后第1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造模后第1、2周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移植组与假手术组造模后第2周NF-200表达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脑梗死组,移植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可知,脑梗死组与移植组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更加明显,且移植组更加明显;NF-200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轴突中,DCC蛋白呈现条索状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DCC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阳性的神经元轴突中。结论通过颈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ADSC可移至大鼠脑梗死病灶
- 张沛杨洁秦蕊卢宝全
-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脂肪来源干细胞
- 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1/2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5年预后情况(失访36例)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28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poA1/2基因多态性、HDL-C水平,采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基因突变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在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及其作用类型。结果两组患者ApoA1-75G/A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75G/A基因型AA患者HDL-C水平高于基因型GA患者和基因型GG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75G/A基因型GA、AA及HDL-C均为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单独HDL-C水平降低所致的OR为5.691,单独ApoA1-75G/A基因突变所致的OR为0.400,二者同时存在时,交互作用的OR为5.333,且γ为0.931,ApoA1-75G/A基因型GA、AA与HDL-C水平降低在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呈负向交互作用,同时ApoA1-75G/A基因突变与HDL-C水平降低的交互作用符合超相乘模型。结论ApoA1/2基因多态性、HDL-C水平均与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有关,且ApoA1-75G/A基因突变可减低因HDL-C水平降低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影响效应,呈现出预后保护作用。
- 李少君李静于佳新张沛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老年冠心病全因死亡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γ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O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γ表达及意义。方法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120例行双能X线监测骨密度,依据T值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骨密度正常组各3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监测血清IL-32γ和骨吸收因子(DKK)-1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32和DKK-1水平并分析其与髋关节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OP组血清IL-32γ水平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OP组和骨量减少组IL-32γ均低于正常组,而DKK-1水平呈相反趋势(P<0.05);血清IL-32γ水平与髋关节BMD值和DKK-1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IL-32可能通过影响DKK-1对成骨细胞进行调节,与老年性OP密切相关。
- 刘小坡冯云波李晓丽张沛杨文浩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2老年性骨质疏松
- 雷奈酸锶与甲状旁腺激素(1-34)防治骨质疏松效果的比较
- 冯云波刘小坡曹国龙李晓丽张沛田发明
- 目前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方法,多采用雷奈酸锶和甲状旁腺激素(1-34)进行治疗,但是二者对不同类型骨质疏松的效果尚不确切。该研究通过对雷奈酸锶、甲状旁腺激素(1-34)对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干预效果的分析,进一步研究雷奈酸锶、甲...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质疏松防治雷奈酸锶甲状旁腺激素
- 心血管健康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治疗作用分析
- 2020年
- (1)目的研究心血管健康(cardiovascular health,CVH)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2)方法连续选择唐山工人医院心内科就诊未经系统治疗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mmHg)患者500例。随机分为CVH行为强化治疗+降压药物治疗组246例(强化组),CVH行为治疗+降压药物治疗组254例(对照组),利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中位数随访1年,分析CVH行为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3)结果 CVH行为强化组中失访2例,最终纳入研究244例[男210例,年龄(36.52±5.32)岁],对照组失访16例,纳入研究238例[男203例,年龄(35.77±5.08)岁]。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CVH行为评分、吸烟、体质量指数(BMI)、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服用降压药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VH行为评分强化组(3.65±2.47)分,对照组(3.49±2.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中位数随访1年,CVH行为评分强化组(6.06±0.92)分,对照组(4.06±1.24)分,CVH行为强化治疗组健康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基线CVH行为强化组舒张压(97.85±8.17)mmHg,对照组(97.37±7.6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中位数随访1年,CVH行为评分强化组舒张压(84.9±3.94)mmHg,对照组(90.19±4.49)mmHg,CVH行为强化组舒张压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心血管健康行为有助于控制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 郁静韩全乐岳博成张沛宋丽华吴寿岭姚绍鑫
- 关键词: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 血栓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及对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分析血栓通脉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管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脉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
- 王丹丹薄文伟张沛韩富红刘志辉白杰蔡梅芝卢宝全
- 关键词:针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