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义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邹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显微组与介入组,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显微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均优于介入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3.880,均P<0.05);介入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显微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42、13.538、10.213、10.983,χ^(2)=5.091,均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均有较好疗效,但各有优势、劣势,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更为适合的治疗方案。
- 刘洪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疗效
- 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ysC及PAI-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CysC及PAI-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120例患者中,处于急性期60例(急性期组),处于恢复期60例(恢复期组)。分别取3组受试者血浆和脑脊液,采用ELISA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CysC及PAI-1水平。结果: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CysC及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期组显著高于恢复期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CysC及PAI-1水平显著升高,通过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CysC及PAI-1水平有助于临床上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情诊断及预后预测。
- 孙秀海代学良刘洪义
- 关键词:内毒素内毒素结合蛋白
-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FⅦ活性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FⅦ活性值,并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FF)、血小板(PL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血乳酸(Lac)等相关凝血指标,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检测颅内压(ICP)。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FⅦ活性及其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FⅦ活性值为(91.45±32.10)%,对照组为(97.20±1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7,P〉0.05)。血浆FⅦ活性低患者INR、APTT、Lac显著高于血浆FⅦ活性高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低于血浆FⅦ活性高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观察组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共计35例,其血浆FⅦ活性为(86.70±28.84)%,观察组不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57例,其血浆FⅦ活性为(97.83±30.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6,P〈0.05)。【结论】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FⅦ活性与凝血功能有一定联系,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浆FⅦ活性有所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孙秀海代学良刘洪义
- 关键词:急性病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