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云兵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炎症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类
  • 2篇急性脊髓损伤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细胞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宗少晖
  • 6篇高云兵
  • 5篇曾高峰
  • 2篇彭小明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iRNA-136-5p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作用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miRNA-136-5p对脊髓损伤后病理改变、炎症反应和再生修复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miR NA-136-5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血清细胞炎性因子、脊髓组织NF-κB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购买于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制备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脊髓损伤大鼠。改良Allen’s法成功建立36只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对大鼠进行Basso Beattie Brenham(BBB)评分,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V-ctrl+脊髓损伤组)、过表达组(脊髓损伤+LV-miRNA-136-5p)、抑制组(脊髓损伤+LV-sponge抑制组),每组9只。手术前7 d及手术当天过表达组、抑制组在损伤区连续注射慢病毒悬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在第1,3,7天分别处死3只大鼠,取血、脊髓组织。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干扰素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双重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术前BBB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脊髓损伤模型组大鼠活动表现为俯卧位缓慢行走,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双后肢的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肌肉力量为0,出现脊髓休克;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升高(P <0.05),过表达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明显;各组炎症因子水平分别按过表达组、模型组、抑制组顺序逐渐递减;③Western Blot、双重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过表达组、抑制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其中过表达组表达水平最高;④结果提示,miRNA-136-5p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因子、NF-κB可产生影响。
邓贵营曾高峰岑忠喜高云兵曹百川黄建华宗少晖
关键词:脊髓损伤NF-ΚB炎症因子微小RNAS
急性脊髓损伤后48 h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是引起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微环境的改变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48h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48 h内的患者29例,按照ASIA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18例;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2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的表达水平,并相互比较。结果与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显示,脊髓损伤组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P<0.05)。结果证实,急性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及神经营养因子4表达水平升高,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急性脊髓损伤后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黄建华曾高峰岑忠喜邓贵营高云兵宗少晖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细胞因子类
热休克内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被引量:3
2020年
背景:目前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研究,多采用细胞因子或2种细胞共培养的方法进行诱导,热休克处理的内皮细胞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热休克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并探究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方法:将热休克处理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非接触共培养,诱导14 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D144、CD31、VEGFR2、vWF表型的表达;将诱导14 d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裸鼠皮下,14 d后取移植物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体内血管形成能力;Matrigel成血管实验观察诱导14 d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共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改变,呈类似铺路石状排列,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共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VEGFR2、CD31、CD144、vWF表达增加;②体内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列较对照组规律,有成血管倾向;③体外Matrigel成血管实验显示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血管能力较对照组有所增加;④结果表明,与热休克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能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内皮细胞特异性表型转化较明显,具有一定血管形成倾向。
曹百川曾高峰高云兵邓贵营岑忠喜张传阳郭彦德宗少晖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热休克共培养血管生成
miR-136-5p调控IL-17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miR-136-5p靶向NF-κB/A20调控白细胞介素(IL)-17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构建miR-136-5p过表达及表达抑制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Real-time PCR及抗体芯片检测IL-17刺激后各组(阴性组:转染LV-ctrl病毒、过表达组:转染LV-miR-136-5p病毒、抑制组:转染LV-miR-136-5p-inhibition病毒)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NF-κB、A20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炎性和趋化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A20蛋白表达减少,p-NF-κB蛋白表达增加,同时,抑制组的测定结果与之相反。结论 miR-136-5p能够通过NF-κB/A20信号通路来促进IL-17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上述炎性和趋化因子。
何基琛宗少晖曾高峰彭小明邓贵营高云兵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BX-912对脂多糖诱导小鼠颅骨骨溶解症状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了BX-91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症状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取C57BL/6小鼠全骨髓细胞,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刺激分化成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BMMs),随后使用不同浓度的BX-912(0、0.078、0.156、0.312、0.625、1.25、2.5、5、10、20μmol/L)干预,通过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X-912对BMMs活性的影响。在M-CSF和RANKL诱导下使用0.312μmol/L浓度的BX-912干预破骨细胞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染色)确定破骨细胞数目。体内实验:将30只6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PBS组、LPS组、BX-912治疗组。每隔一天注射一次药物,28 d后处死小鼠,分离颅骨并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于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染色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BX-912浓度在0.312μmol/L及以下时对BMMs活性无明显影响(P> 0.05);0.312μmol/L浓度BX-912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2)与LPS组相比,BX-912可以明显提高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论 BX-912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颅骨骨溶解的症状,抑制颅骨骨重吸收,有潜在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高云兵岑忠喜黄建华邓贵营何基琛曾高峰宗少晖
关键词:破骨细胞骨质疏松症信号通路
miR-136-5p调控白细胞介素17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A20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17年
背景:研究表明,miR NA在脊髓的发育、脊髓可塑性和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改变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分析miR-136-5p调控白细胞介素17刺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对A2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57BL/6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用白细胞介素17(100μg/L)分别刺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0,3,6,12,24 h,行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确定白细胞介素17最佳刺激时间,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7(10,20,50,100,200μg/L)刺激6 h,行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量以确定白细胞介素17最佳刺激浓度。采用白细胞介素17(50μg/L)刺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6 h后,行RT-PCR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miR-136-5p及A20 mRNA的表达含量,并用Western blot检测A20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构建miR-136-5p表达抑制(miR-136-5p-inhibition)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再次行白细胞介素17刺激并检测miR-136-5p、A20 mRNA及A2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白细胞介素17刺激小鼠星形胶质细胞6 h后,miR-136-5p-inhibition抑制组与空白组相比,miR-136-5p表达显著降低(P<0.05);(2)经白细胞介素17(50μg/L)刺激6 h后,各组内A20 mRNA及A20蛋白的表达较刺激前明显降低(P<0.05);miR-136-5p-inhibition抑制组的A20 mRNA及A20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转染阴性对照组比较蛋白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果提示,miR-136-5p对白细胞介素17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A20蛋白可产生影响。
施雄智宗少晖何基琛彭小明高云兵邓贵营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转染微RNAS星形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