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林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关联规则探讨不同朝代中风病腧穴处方规律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以前至清代150本针灸古籍进行挖掘分析,总结不同朝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用穴特点。方法抽取古籍中符合脑卒中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刺灸法等相关语句,形成病症、腧穴、刺灸法、经络数据,分为中风病处方与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两类,人工审核结果并予以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以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朝代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结果共得中风病针灸腧穴处方536首;百会穴在各朝代的使用频率最高;百会、曲池配伍在宋、明、清最为频繁,地仓、颊车配伍在元代使用频率最高;经脉的选用除了清代选取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外,其他各朝代所取经脉的前5位均为阳经。宋、元选取频率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明、清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各朝代中,均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组合支持度最高;特定穴均以交会穴为首,除清外,均以交会穴与合穴的配伍最为频繁。结论针灸古籍中治疗中风病首取诸阳之会百会穴,重视阳经和特定穴的应用,古代用穴少而精,后世取穴渐多。
- 陈楚云李丽霞祝维峰林国华李伟林黄应杰王兴
-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中风处方规律
- 针灸古籍经验推荐平台构建方法及功能展示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分析了针灸古籍数据的特点,提出根据针灸学诊治疾病的模式,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整合、展示散布于古籍数据中的理、法、经、穴、术知识,构建一个通过B/S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的针灸古籍数据库平台;阐述了针灸古籍经验平台的框架、模块的功能、实现各功能的方法,对以"中风"为检索词的检索结果作了演示,并总结归纳构建针灸古籍经验推荐平台的体会及该平台在针灸古籍数据开发中的优势。
- 陈楚云李伟林洪佳明李丽霞张去飞谢丽琴
-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