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皮肤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影像
  • 2篇皮肤病
  • 2篇人工智能
  • 2篇疱疹
  • 2篇黑素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皮肤病
  • 1篇影像研究
  • 1篇色素性
  • 1篇色素性皮肤病
  • 1篇神经痛
  • 1篇素性
  • 1篇皮肤黑素瘤
  • 1篇皮肤镜
  • 1篇皮肤肿瘤

机构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作者

  • 8篇崔勇
  • 8篇薛珂
  • 5篇于瑞星
  • 3篇沈雪
  • 2篇樊碧发
  • 2篇郑亚杰
  • 1篇毛鹏
  • 1篇孟如松
  • 1篇于建斌
  • 1篇刘华绪
  • 1篇吴亚桐
  • 1篇李航
  • 1篇邹先彪
  • 1篇王磊
  • 1篇刘波涛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数字医学
  • 2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痤疮瘢痕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9年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春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痤疮患病率约为88%~94%。痤疮典型皮损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部分患者在病程后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性和(或)增生性瘢痕,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瘢痕疙瘩,对患者的社交、心理、美观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于瑞星薛珂崔勇
关键词:痤疮瘢痕痤疮丙酸杆菌痤疮患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目前,国内对于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诊疗和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聚焦于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临床规范化诊疗和全程管理,尤其是临床分期的时间界定、镇痛药物和微创介入治疗的相关细节以及疫苗在疼痛管理中的价值。本文对共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刘波涛薛珂樊碧发崔勇
关键词:带状疱疹全程管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2年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以抗神经痛为主。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是一线药物,米罗巴林是加巴喷丁类的第三代药物,镇痛作用更强而持久。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治疗<3个月的PHN已得到临床认可,高频SCS和簇状SCS等新刺激模式正不断用于临床。女性、年龄、合并有慢性疾病、前驱痛、皮损面积、急性期疼痛程度是带状疱疹进展为PHN的关键因素。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早期镇痛,可以预防PHN,也可接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ZVL)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RZV的有效率更高,效用更持久。
毛鹏薛珂樊碧发崔勇
关键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人工智能在皮肤病诊断和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代表性技术,表现出与多个学科融合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皮肤科学高度依赖形态学特征,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主要基于视觉图像,是AI应用的优势学科。基于皮肤影像技术的AI不仅能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还能对常见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本文就AI在皮肤肿瘤、炎症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为皮肤科AI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费文敏李承旭韩洋宁小荔李可可王子仪许静凯薛珂徐峰孟如松崔勇
关键词:人工智能皮肤肿瘤炎症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
高频超声在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超声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医学许多领域重要诊断工具,随着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高频超声逐渐应用于皮肤科,特别是肿瘤诊断、边界、深度判定及激光美容术前术后评估。皮肤高频超声可用于正常人群皮肤厚度测量,可分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为肿瘤边界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目前高频超声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黑素瘤的诊断及深度边界测定。高频超声主要指大于10MHz以上的超声装置,20~50MHz主要用于黑素瘤深度及边界判定,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0MHz以上特别是100MHz超声对于微小黑素瘤特别是小于1mm的黑素瘤在诊断及边界判定方面具有足够优势。近年来超声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应用皮肤肿瘤边界确定,甚至与3D成像技术结合,1min便可确定肿瘤边界。
于瑞星薛珂沈雪崔勇
关键词:高频超声黑素瘤
推动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被引量:8
2018年
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皮肤病的皮损具有可视化特征,因而皮肤病是一门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的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图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一系列皮肤影像诊断方法,显著提升了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格局和面貌。皮肤病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病种众多,加之我国的皮肤病患者数量庞大,使得皮肤影像数据呈指数性增长,迫切需要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近十多年工作基础上,"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 Skin Image Database,CSID)于2017年正式启动,已开展了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如设立CSID开放研究课题(Open Research Funding of CSID,CSID-ORF)、成立CSID皮肤影像学院、开发CSID工作平台及相关应用技术等。CSID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将继续为我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沈长兵薛珂于瑞星孟如松刘洁徐峰郑亚杰沈雪于建斌李航邹先彪刘华绪崔勇
关键词:教育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评估皮肤镜与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单独或联合对黑素细胞痣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黑素细胞痣的患者37例,对皮损先进行皮肤镜、RCM检查,再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总结黑素细胞痣的影像学特征,计算不同检查诊断黑素细胞痣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析皮肤影像技术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皮肤镜和RCM检查结果示真皮内痣细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两种:(a)真皮乳头层不融合、高折光、圆形的痣细胞,皮肤镜下表现为褐色或浅褐色均质模式,见于5处皮损;(b)真皮乳头内不规则、高折光的痣细胞团块,皮肤镜表现为鹅卵石模式或球状模式,见于31处皮损。在诊断黑素细胞痣方面,RCM结合皮肤镜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87.5%、90.9%、97.1%、70%,RCM为86.1%、75%、84%、93.9%、54.5%,皮肤镜为77.8%、87.5%、75%、96.3%、41.2%。除特异度与皮肤镜相同外,RCM结合皮肤镜的其他指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RCM敏感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皮肤镜,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低于皮肤镜。RCM结合皮肤镜或单用RCM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25、0.57,P值分别为0.63、0.45),Kappa值分别为0.72、0.53;皮肤镜与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1,P = 0.012)。结论 RCM联合皮肤镜较二者单独使用能更准确地诊断黑素细胞痣。
郑亚杰沈雪竞艳吴亚桐于瑞星王磊薛珂崔勇
基于皮肤影像大数据的皮肤病人工智能系列产品研发与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皮肤病学是基于皮损可视化特征建立的临床二级学科,皮肤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评估,可显著提高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技术和手段,在不同领域均得到应用。"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 Skin Image Database,CSID)"于2017年5月正式成立,已建设成为我国皮肤影像技术研究、教育与应用的共性资源和技术平台。目前,多学科专家基于CSID已完成系列AI产品的研发,并逐步应用到临床工作。皮肤病AI产品在皮肤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显著提升医生对皮肤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也将改变医生的医疗行为模式,更将赋能基层医院皮肤疾病诊疗。CSID将继续推进皮肤影像技术的普及和皮肤病AI产品在我国的落地化应用,为我国的分级医疗政策和医疗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沈长兵李承旭沈雪竞艳王子仪薛珂唐晓枫邹新寅徐峰于瑞星于瑞星徐峰孟如松崔勇
关键词:人工智能皮肤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