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青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山东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B区第Ⅰ地点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山东临淄齐故城阚家寨遗址B区第Ⅰ地点是一处与冶铸有关的遗存。2013年发掘采集到的植物样品,年代跨春秋晚期、战国和西汉三个时期,出土了粟、黍、小麦、大豆、水稻五种农作物和种类较丰富的杂草种子等炭化遗存共计5855粒,为本地区东周至西汉农作物结构、食物种类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对这批植物大遗存考古背景的分析显示,与冶铸关系密切的灰坑,其农作物所占比例远低于其他灰坑。就窑址而言,推测为熔铁炉的两组排窑出土农作物数量较少且种类较单一,杂草较多,或主要来源于与冶铸有关的行为;来自两座独立砖瓦窑火膛部位较多的植物数据则提供了作坊生产活动过程的一个侧面。此外,一份采集自春秋晚期堆积的样品包含大量谷物,随牛骨伴出,构成了对其祭祀、宴飨遗存推测的重要证据。本研究显示出植物遗存在判断遗迹堆积性质方面的潜力。
- 陈雪香马方青徐龙国白云翔王祁
- 尺寸与成分:考古材料揭示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起源与驯化历程被引量:23
- 2017年
- 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期以来被视为大豆起源地之一。近年来以考古材料为基础,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起源与驯化研究,集中于炭化种子的尺寸分析,已大致可以看出尺寸分化的历时性演变。尽管如此,本文对各遗址出土大豆尺寸的具体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大豆尺寸在各个遗址的尺寸变化范围并不相同,因而难以建立用以判别驯化的尺寸标准。能否在尺寸之外,找到观察大豆驯化历程的新线索,成为当务之急。作者进而介绍了新近利用X-CT技术观察大豆成分历时性演变的新进展。含油量的变化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豆的栽培和驯化至迟发生于距今7500年前。距今4000-3500年前后,尺寸和含油量都出现明显分化,这两项指标表明此时大豆的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陈雪香马方青张涛
-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兼议古代城市管理视角中的人与植物被引量:7
- 2019年
-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浮选出近两万粒植物大遗存,年代自春秋延续至汉代。研究结果显示,小麦和粟很可能是该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小豆、黍和水稻则是辅助性的。基于对城址发掘区功能的初步推断,植物遗存平均密度较低和"谷物杂草比"相对增长的趋势,可能反映了该地点在官方控制下的、连续且稳定的植物管理活动,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城市中的部分人群在手工生产、粮食存储等活动中对各类植物的不同利用方式。
- 马方青陈雪香路国权王青
- 关键词:战国
- 野稷考
- 2018年
- 野稷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地方志中,但频率较低,此后清代文献对其记录开始增多,一直到民国依然有少量记载此物的文献。根据文献可知野稷属杂草,可作为牲畜饲料,饥年可用作饭食。明清文献中对野稷的性状虽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植物志却找不到能直接与其对应的植物,因此今人大多不了解其为何物。本文通过梳理相关历史文献归纳出野稷的性状特征并结合现代植物学知识,考察野稷一名由来的历史,厘清野稷之"稷"的具体指代对象,并最终完成对野稷的考证。
- 张飞马方青辛宇王祁
- 关键词:历史文献植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