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晨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顺磁共振
  • 1篇自由基
  • 1篇蒙脱土
  • 1篇纳米
  • 1篇纳米金属
  • 1篇纳米金属氧化...
  • 1篇颗粒态
  • 1篇活性物种
  • 1篇光生
  • 1篇腐殖酸
  • 1篇复合物
  • 1篇NOM
  • 1篇ROS
  • 1篇EPR

机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赵洪霞
  • 2篇沈晨
  • 1篇李欣桐
  • 1篇陈秀英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EPR技术的5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光生活性物种的形成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光化学性质使其成为新的催化剂和杀菌剂,而活性氧化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作为其具有催化杀菌性能的主要原因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自旋捕捉和自旋标记技术,研究了5种纳米金属氧化物(n Al_2O_3、n CuO、n Ti O_2、n Fe_2O_3和n ZnO)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形成光生电子、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和单线态氧(~1O_2)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光照过程中,n Al_2O_3、n CuO、n Ti O_2和n ZnO能够生成·OH和~1O_2,n Fe_2O_3只生成了~1O_2.其中,n Ti O_2生成的光生电子和·OH最多,n CuO仅次于n Ti O_2,n Al_2O_3和n ZnO能够生成·OH,但生成量很少.本实验结果可为预测和评价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及环境风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赵洪霞沈晨陈秀英李欣桐
关键词:纳米金属氧化物
蒙脱土-腐殖酸复合物模拟水体颗粒态NOM中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形成机制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EPFRs)是一类新兴的环境有害物质,在2008 年以来已陆续在燃烧颗粒物、PM2.5、土壤及深海焦油等多种介质中被检出...
赵洪霞沈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