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涵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道家
  • 1篇心学
  • 1篇意蕴
  • 1篇圆教
  • 1篇章学诚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意蕴
  • 1篇浙东学术
  • 1篇人性论
  • 1篇疏解
  • 1篇思想史
  • 1篇思想史意义
  • 1篇特质
  • 1篇取象
  • 1篇庄子
  • 1篇逍遥
  • 1篇逍遥游
  • 1篇相论
  • 1篇六经
  • 1篇六经皆史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卢涵
  • 3篇何善蒙

传媒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台州学院学报
  • 1篇老子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有和无的哲学意蕴:以老庄为基础
2018年
道家对道最为核心的描述就是通过'有'和'无'两个观念来实现的,在道家哲学的描述中,'有'和'无'这两个概念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首先,两者都是抽象的,'有'并不是某一物,'无'也不是虚空;其次,用两个词而非一个来描述道,说明道不仅在实体上不被限定,而且在动静状态上也是不定的。道的这种特点,呈现在道家对于'有''无'的哲学意蕴的诠释上,而经由这种诠释,道家哲学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圆融形态。
卢涵
天台宗的实相论与道家的“道”——圆教之圆在佛教义理结构中国化中的体现
2017年
天台宗阐述建构"诸法实相论"是在早期佛教"三法印"的基础上,对大乘佛教继承和发展。"诸法实相"作为大乘佛教区别于二乘法的实相印,其中对于假与空的圆融与中国传统中道家对于"道"有无一体的描述可以进行比对。尽管"道"与"实相"实在性本不同,但是从由诸法讲实相,由万有讲道的方法看,两者相似。
卢涵何善蒙
钟泰“《庄子》取象于易”说浅探——以《逍遥游》篇疏解为中心
2019年
作为近代《庄子》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钟泰对于《庄子》的诠释,可谓颇具特色。尤其是在其后期作品《庄子发微》中,钟泰直接把庄子哲学的内核落实在"内圣外王"之上,由"内圣外王"来建构整个庄子哲学的系统。并且,在这种建构中,《周易》成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按照钟泰的说法,《庄子》是"揭《周易》之奥旨"。钟泰从文字训诂角度出发,将"逍遥游"三字训读为"消摇游",认为"消"谓消其习心,"摇"谓动其真机,"游"即浮游意,先有与汩偕出之"浮"的不沉溺,而后有意为与齐俱入之"游"的自由。而在《逍遥游》篇具体内涵的讨论上,钟泰在"消摇"处,以鲲鹏为主,通过"象"将《周易》的结构和时空观融入庄学,从而确定庄子之道在鲲鹏;在"游"处,钟泰以无己为主,通过"意"将《周易》之德与庄子之道合一,将儒家"德"之有与庄学"道"之无合于鲲鹏之大。因而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最终境界的揭示上,钟泰对于《庄子》诠释的儒家化倾向是极其明显和特别的。
何善蒙卢涵
《孟子·天下之言性章》再诠释:兼论孟子人性论的思想史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通过梳理早期人性论的思想脉络,说明早期以“习”描述“性”的普遍特征,由此引出孟子在《天下之言性章》中讨论“性”的特殊意义,文中首先讨论了学者目前关于此章争议情况,并进而对此章按分层结构的方式进行解释,以“故”“利”与“智”作为各层的核心内容,说明孟子对“性”与“故”关系的认识,并确定孟子在此章中所表达的态度。
卢涵
略论章学诚思想的心学倾向
2020年
以往关于章学诚的研究虽然众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对于其史学观念的讨论,进而揭示其在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考虑到章学诚本人与浙东学术传统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在主要的作品《文史通义》的论述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来看,我们认为,在章学诚的史学观念背后有着非常明显的心学立场。文章通过对《文史通义》中相关论述的梳理,认为章学诚的思想虽然主要是立足于史学的,但是,其有着非常明显的心学特质,亦即受到了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浙东学术传统的深刻影响。对章学诚思想中心学特质的分析和把握,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章氏史学观念有着基础性的意义。
何善蒙卢涵
关键词:章学诚六经皆史浙东学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