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瑶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年代际
  • 2篇年代际变化
  • 2篇热带
  • 2篇阻高
  • 2篇环流
  • 2篇环流成因
  • 1篇定常
  • 1篇东亚大槽
  • 1篇动量
  • 1篇动量通量
  • 1篇指数对
  • 1篇生命期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旋
  • 1篇热带气旋
  • 1篇纬度
  • 1篇位势
  • 1篇位势高度
  • 1篇温度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作者

  • 8篇路瑶
  • 7篇李艳
  • 2篇马百胜
  • 1篇陈艳
  • 1篇李旭
  • 1篇王琪
  • 1篇王嘉禾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京地区风寒指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2005-2008年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监测资料、同期气象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在风寒指数基础上研究气象要素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合成分析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存在季节性差异,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1、2和12月;气温、气压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0.379,表明气温和气压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风寒指数作为反映综合气象因子的指数,相关系数为-0.428,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气象因子和风寒指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气压和气温在第5天达到最大,风寒指数则在第4天影响最大.利用合成分析发现,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异常偏多的冷空气过程中,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是变压、变湿和风寒指数,其阈值分别为8.6 hPa、±0.1和-1.83.利用2005年3月10-12日冷空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显示冷空气过程会带来气象要素的一系列变化,该次个例过程地面增压22.1 hPa,风速增加4~m/s,24 h变温达-14℃,并带来降水,风寒指数3 d平均为-2.3,均显著超过阈值范围,最终导致平均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远大于4 a日平均值,进一步证实了冷空气过程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显著增加,并存在3~4 d的滞后效应.
王琪李艳路瑶王嘉禾马百胜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过程
1973-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温度指数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根据1973-2011年中国大陆576个气象站点日最高、最低气温,利用RclimDex得到12个极端温度指数,与Hadley中心发布的极端温度指数全球历史气候网络逐日数据集(HadGHCND)进行对比.利用HadGHCND分析了中国大陆、欧洲和北美洲极端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adGHCND在中国大陆地区适用性良好.空间分布中东部地区再现能力最好,冷指数表征效果更佳;时间变化与观测资料基本一致,冷暖指数在年代际和年内变化的表征效果均较好,年际变化暖指数更佳. 58%极端温度指数在北半球大陆地区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其中暖指数在欧洲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存在明显大值区,而冷指数在北美洲南部地区最大.年代际和年际变化方面,暖指数在北半球呈上升趋势,冷指数呈下降趋势.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温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年代际和年际变化与北半球其他区域一致,但年内变化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极端温度指数大小值对应季节与北半球大陆其他区域不同,且趋势变化相反.
王雅芳李艳马百胜路瑶张金玉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温度
1970-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寒潮年代际变化及大气环流成因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中国中央气象台的寒潮过程统计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根据1970-2019年寒潮的气候特征,探究春季寒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1970-2019年寒潮事件发生频次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自1990s开始出现转折,寒潮频次开始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s后春季寒潮事件持续时间延长近0.8 d,寒潮期间主要降温区域偏西、偏南.对比1990s前后春季寒潮期间的大气环流形势,1990s后春季寒潮事件过程中,东亚地区极涡的位置偏西,500 hPa上乌拉尔山高压脊位置偏东、偏北且消失时间偏晚4 d,东亚大槽偏强且位置偏东,西伯利亚冷高压偏强、偏西.利用定量化指数研究发现,1990s后东亚大槽减弱消失时间延后2 d,地面西伯利亚冷高压衰亡时间延后2 d,且中心位置经度偏西约7°.大气环流的高低空异常配置可以解释1990 s前后中国大陆春季寒潮强度变强、持续期变长和影响范围偏西、偏南的年代际变化.
朱姜韬路瑶李艳
关键词:寒潮年代际变化极涡东亚大槽
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对2020年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从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的角度,利用1979-2020年NCEP和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指数的定义,研究2020年夏季SIOD对中国江淮流域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及大气环流原因.结果表明,1979-2019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与夏季SIOD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44,当SIOD指数表现为负(正)异常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2020年夏季南印度洋海温表现为SIOD指数负位相,对应江淮流域显著的降水异常偏多.将2020年夏季的大气环流形势与1979-2019年夏季SIOD负异常年份的合成分析进行对比可见,SIOD指数负异常年,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偏强、偏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中层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低层西北太平洋上空水汽输送异常偏多.2020年的环流形势与一般的SIOD指数负异常年类似,但对流层中层表现为中高纬度波动强烈,环流经向度较大,有利于冷空气输送至江淮流域.利用E-P通量进行动力诊断,发现2020年和SIOD指数负异常年,均存在位于60°~80°N上空400 hPa处的辐合中心和位于24°~40°N上空250 hPa处的辐散中心,尤其是在2020年,辐合和辐散的强度更强,不仅对阻塞形势的建立有一定促进作用,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暖湿气流交汇于江淮流域,也有利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及低空急流加强,为江淮流域降水提供有利的水汽条件和上升运动的增强.
许发雷路瑶李艳
关键词: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
欧亚关键区阻高与中高纬度大气波动的关系的研究
<正>详细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欧亚关键区阻塞高压(简称阻高)[1],选取30oN,60oN作为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代表纬圈做谐波分析。谐波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傅里叶展开法[2],通过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波动的谐波分析可以得...
路瑶李艳
关键词:阻高
文献传递
中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年代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成因被引量:9
2022年
利用1961-2018年中国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年代际特征及大气环流成因。结果表明,EPECE累计天数在1961-2018年间总体存在波动下降的趋势特征,但在1995年前后出现了趋势转折,在1995年前事件累计天数减少趋势显著,且以全国类事件为主;1995年后变为增多趋势,主要类型为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通过对大气环流场分析及利用西伯利亚高压指数、阻塞高压指数以及等熵面上的位涡(PV)异常特征分析,对比研究了1995年后西北/江南类与中东部类事件显著增多的大气环流成因,进一步发现,1995年EPECE事件期间欧亚大陆极涡由强转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频率偏低至21.8%,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指数距平最大值为8.9 hPa,位于乌拉尔山地区的异常低PV环流偏强,轴线呈东北-西南向,为典型的反气旋式Rossby波破碎,使得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而在1996-2018年间EPECE事件发生时,欧亚大陆极涡在减弱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而维持,乌山阻高频率达34.6%且范围偏东偏北,西伯利亚高压强度距平达到11.5 hPa,位于贝加尔湖地区的高位涡相对偏弱,异常低PV环流能够从乌山向东向北移至贝湖以北,从而影响乌山阻高延伸至欧亚大陆中部,使得1996-2018年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能到达更南的地区,并能长时间维持。
刘子奇路瑶李艳
冬季乌拉尔山地区不同生命期阻塞高压的热动量输送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冬季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以下简称乌山阻高)是引发东亚地区寒潮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研究其动力机制可为实际业务工作中的极端低温事件的预测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能源部(National Centre from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Department of Energy,NCEP-DOE)的再分析数据,采用天气学方法从1979-2018年40个冬季中甄选出21次短中(生命期5~7天)及14次长生命期(生命期等于或大于8天)乌山阻高,对比分析两类阻高过程中定常热(v*T*)、动量(u*v*)通量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冬季长生命期阻高期间60°N附近v*T*的辐合量及u*v*输送量显著大于短中生命期的,说明定常热、动量输送对阻高的长时间维持有重要作用。且长生命期阻高期间对流层上层(300~150 hPa)20°N-40°N区域u*v*向北输送,短中生命期的则向南输送,说明副热带急流向中纬度输送u*v*为阻高长时间维持提供动量补充。同时冬季长生命期阻高期间70°N极锋急流偏弱,为阻高延长生命期,扩大范围提供有利条件。(2)定常热、动量通量在对流层中上层各层次上的分布也有显著不同。各层次上的v*T*及u*v*的输送都是通过阻高激发的Rossby波波列完成的。对流层中上层(500~300 hPa)乌山阻高关键区西北-东南域定常动量通量向极补充输送是阻高长时间维持的关键。
路瑶李旭李艳陈艳
关键词:副热带急流
风云三号C星微波温度计资料在热带气旋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并说明了搭载在风云三号C星上的微波温度计(MWTS)的特性特征,以及不同通道的探测亮温的分布特征,且利用风云三号C星微波温度计的探测亮温资料开展了对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利奇马'的研究。通过研究表明;(1):在风...
路瑶
关键词:亮温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