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尧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脓肿
  • 2篇肝脓肿
  • 2篇病毒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炎
  • 1篇胆石
  • 1篇胆石症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蛋白
  • 1篇性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机构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李尧
  • 2篇周一萌
  • 2篇丁洋
  • 1篇窦晓光
  • 1篇白菡
  • 1篇王静艳
  • 1篇王煜
  • 1篇张琳
  • 1篇吕月
  • 1篇牛志强
  • 1篇金圆圆

传媒

  • 3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血清冷球蛋白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功影响的分析
<正>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无冷球蛋白,监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后肾功改变情况,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血清冷球蛋白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肾功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符合治疗标准且规律随访的初始治疗...
李尧
文献传递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对KPLA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病原学阳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KP组156例,nKP组79例。在基础疾病方面,KP组患者糖尿病的比例(51.9%)高于n KP组糖尿病的比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06),而nKP组患者较KP组多有胆道疾病的基础(χ^(2)=27.842,P=0.001)。发热和寒战是KP组和nKP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最多见的并发症。与nKP组相比,K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5,-2.478,-2.952,-2.905,-4.732,-2.243,-6.584,-3.051,P均<0.05)。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影像学病灶均以单发(170/235,72.3%)、肝右叶(166/235,70.6%)为主。KP组和nKP组患者单纯脓汁培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3.7%和67.1%,单纯血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2%和17.7%。KP组与nKP组患者治疗方法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为主,比例分别为87.8%和82.3%。KP组和nKP组患者治疗方式和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和nKP组患者临床转归有效率85.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K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是KPLA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KP
李尧孟思宇丁洋
关键词:肝脓肿肺炎克雷伯菌预后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收治SFTS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特征。结果40例患者中60~69岁最多(35.00%),男性多于女性(23∶17)。患者多于8~9月发病。有明确蜱虫叮咬史15例(37.50%),有明确田间或野外作业史者30例(75.0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主要体征为淋巴结肿大,皮肤瘀点瘀斑,部分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主要实验室检查异常为WBC、PLT减低,肝功能ALT、AST升高,心肌酶谱CK、CK-MB、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升高。胰腺受累以血脂肪酶升高为主。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钾血症及低钠血症。铁蛋白增高36例(90.00%),降钙素原均轻度升高。经治疗后恢复正常35例(87.5%),昏迷状态自动出院5例(12.5%)。结论有蜱虫叮咬史及野外作业史人群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多脏器功能受损。早期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患者提示预后差。
周一萌李尧吕月牛志强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HMGB1和sICAM-1水平变化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1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常规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sICAM-1水平。结果在治疗3月内,本组患者发生感染115例(64.2%),未感染64例,其中单部位感染占67.8%,双部位感染占27.0%,三部位感染占5.2%。115例并发感染患者共有感染部位158个,其中腹部感染占61.7%,呼吸系统感染占32.2%,胆道感染占25.2%,败血症占3.5%;在115例感染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58.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5%),革兰阳性菌55株(2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2.7%),真菌31株(15.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8%);感染患者腹水发生率为7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9.7%,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7.4%,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8.8%,P<0.05),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9.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6.6%,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3.1%,P<0.05);感染组血清肌酐水平为(93.7±31.7)μmol/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81.0±26.6)μmol/L,P<0.05】,HMGB1水平为(13.1±2.6)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2±2.0)ng/ml,P<0.05】,MELD评分为(28.2±5.0)分,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0.3±3.8)分,P<0.05】,而血清sICAM-1水平为(804.3±134.7)ng/m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152.7±263.5)ng/ml,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腹部最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发感染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清HMGB1水平升高,sICAM-1水平降低,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感染的存在。
段红岩秦红李尧
关键词:肝衰竭乙型肝炎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发热、肝内占位性病变1例被引量:5
2017年
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和发热的病因很多,发热是临床许多类疾病的共同表现,明确患者的病因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报告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并伴有持续发热的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希望为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肝硬化合并感染提供临床经验。
白菡金圆圆高兰柱李尧安子英丁洋王静艳窦晓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肝癌肝脓肿
531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 了解现阶段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变化,为麻疹 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 2013 年 9 月 -2014 年 08 月 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的 531 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1 例麻疹患者中,发病年龄集中在 3 岁以内及 18-55 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期为 3 至 5 月份。临床仍以典型麻疹为主 要表现,麻疹粘膜斑的出现有助于麻疹抗体阴性患者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 的诊断。≤ 1 岁组合并喉炎(305/324,94.14%)比例高于 1 ~ 3 岁组(104/115, 90.43%)、3 ~ 18 岁组(22/28,78.57%)及 >18 岁组(40/64,62.50%),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岁组合并肺炎或支气管炎比例(293/324,90.43%) 均 高 于 1 ~ 3 岁 组(101/115,87.83%)、3 ~ 18 岁 组(23/28,82.14%) 及 >18 岁组(41/64,6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 岁组合并肝脏损 伤(47/64,73.44%)比例高于≤ 1 岁组(58/324,17.90%)、1 ~ 3 岁组(8/115,6.96%) 及 3 ~ 18 岁组(7/28,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春季为 麻疹发病高峰期,低龄婴幼儿及成人为麻疹的主要患病人群。麻疹的主要并 发症为喉炎、肺炎及支气管炎,麻疹合并肝脏损伤在成年患者中要引起重视。
李尧张琳张秋琼周一萌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3814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发生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112),按照观察组1∶2的比例在非危重症患儿中随机匹配对照组(n=224)。收集两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年龄≤3岁、起病>3 d后就诊、体温>39℃及热程>3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散居儿童及居住于城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15.8±4.0)×10^9/L比(11.2±5.4)×10^9/L、(6.9±1.2)mmol/L比(5.4±1.2)mmol/L、(286.6±23.6)ng/L比(113.8±38.0)ng/L](P<0.05),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0.60±0.16比0.65±0.15、0.32±0.05比0.35±0.04)(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3岁(OR=3.605,95%CI 1.256~10.348,P=0.017)、居住于农村(OR=0.328,95%CI 0.138~0.780,P=0.012)、起病>3 d后就诊(OR=5.262,95%CI 1.202~23.039,P=0.028)、体温>39℃(OR=4.596,95%CI 1.485~14.223,P=0.008)、热程>3 d(OR=2.165,95%CI 0.919~5.098,P=0.017)、白细胞计数升高(OR=1.256,95%CI 1.141~1.382,P<0.001)、空腹血糖升高(OR=2.435,95%CI 1.687~3.516,P<0.001)及白细胞介素-6升高(OR=1.014,95%CI 1.009~1.018,P<0.001)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年龄≤3岁、居住于农村、起病>3 d后就诊、体温>39℃、热程>3 d、白细胞计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及白细胞介素-6升高是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这些因素并进行恰当的临床治疗对降低患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李尧徐晓欧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
妊娠期胆石症的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20年
妊娠期胆石症是妊娠期常见的非产科疾病。有症状的妊娠期胆石症不仅危害母体健康,还威胁胎儿的健康发育和生存。既往妊娠期胆石症通常不采用手术治疗,认为妊娠期胆石症手术可能增加新生儿低体重的发生率,但妊娠期胆石症保守治疗的失败率较高,且疗效较短暂,复发率亦较高。随着手术及麻醉技术的进步,妊娠期已不是胆石症手术的禁忌。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妊娠期胆石症的效果更好,可有效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胎儿引产率、早产率和死亡率。目前对妊娠期胆石症的研究均为样本量较小的回顾性研究,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明确其最佳治疗方式。
徐晓欧王煜李尧
关键词:胆石症妊娠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类肝脏疾病。AILD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AILD起病隐匿,发病特征亦不明显,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肝脏疾病相近。AILD患者多有肝功能受损、炎症反应等表现,同时也可合并其他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LD的诊断多属于排除性诊断,血清检测可发现自身抗体,但特异性相对较低,穿刺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往往存在一定风险。近年来开发出较多治疗AILD的免疫抑制药物,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未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应是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
李尧徐晓欧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